我深刻的觀察到18條能讓人愚蠢的認知

用財富的多寡看待人的,是平常人;善於深刻觀察的思考者,才是思想家。

這一些觀察與人們的慣常直覺相反。還有一些我都不願相信它是真的,但是事實證明的確。。。。。。

請做好準備,這18條觀察會令你大吃一驚。

我深刻的觀察到18條能讓人愚蠢的認知

1、有些人一旦有了財富,智商就會歸零。

愚蠢地起炫耀心,起分別心、起輕視心。這種人即使擁有了一些財富,他們還是擁有不了自我、自信。財富、地位、權利只能讓人生出優越感,而自信是建立於對自我的全然的接納。

2、最愚蠢的是那種兜裡沒錢還裝有錢人。

打開朋友圈,會發現刷存在感的人是大有人在,他們像有錢人一樣炫富。這種人一般很難有錢,即使偶爾發了一筆小財,也要給酒吧、KTV高消費場所或奢飾品交智商稅,不久就會破產。

3、很多人不知不覺中做了免費的消遣品。

不要與表現優越感的人一起交往。他只是想在你面前通過炫耀,達到自信的目的,以此來獲得滿足感。他根本不會在意你、關注你、傾聽你的心聲。你只不過是他一件不用花錢的消費品。

4、只要是不愚蠢就比做一個聰明人更好。

每個人都想要成為聰明人,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不容易。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想成為愚人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聰明人所有的放不下,都是因為捨不得。不然就不會有大智若愚一說。

5、要有自己的思想,群體思維是有害的。

尼采:“瘋狂於個體來說是例外,是對於社會、國家和群體來說卻是一種常態,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6、都是偽君子,怕別人知道又希望理解。

人人都渴望被別人理解,人人又害怕被別人瞭解。渴望被人理解是因為想達到自私的目的。害怕被人瞭解,是擔心自私被人發現。如果人是由自私和無私組成,無私只有1%,99%都是自私。

7、久經時間考驗的知識,才能成為智慧。

道德經流傳幾千年了,還有閱讀價值。千百年來,隨著時間的逝去,人們的內在並沒有多少改變。一本書幾十年、或者一兩年就過時了,那都是知識,只有久經時間考驗的知識才叫智慧。

8、只知道無休止的渴望,不知道心中無愛。

人為什麼總是永不休止地渴望被愛? 那是因為你的心中沒有愛。如果你的心中充滿了愛,你就永遠不會拿著乞丐的缽去請別人填滿,而一顆空虛的心,是永遠無法以尋求愛的方式來填滿的。

9、用屁股決定思維的人,都已經成為炮灰。

德國人總結自己的失敗原因時,有一個很著名的判斷:做決策的人當中,聽得見炮火聲的人太少。公司做決策的人往往是最不懂用戶的人,去中心化的時代,還在以自我為中心做決策。

10、 都知道選擇大於努力,少有人真正明白。

在一個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 。每天還想著未來。其實這個面正在下沉。如果一個人一生只能收穫點狀努力的計時收益,從沒享受過一次線狀週期的成果回報,這就叫窮人勤奮的一生。

11、比盲點更致命的是盲維。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95%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問題是不可能由導致你這種問題發生的思維方式來解決的。如果你的思維沒有一個新的支點,沒有一個跟現在的思維區別開來的著力點的話,努力是完全無效的。

12、快樂只是一瞬間的快感,卻花費一生來追求。

既然是快樂,就必定是快的,只有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追逐快感的快樂,就如同毒品對於吸毒者的滿足,他最終會完全依賴於這種成癮性刺激,反而使幸福感不斷下降,直到一切不可逆轉。

13、雞湯無用論,集體無意識現象總是無處不在。

雞湯有用嗎?有用、有無用,有利、有不利!一語驚醒夢中人,道德經十一章: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非黑即白、非理性思維是集體無意識的現象,莊子有句名言:“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14、如果還認為讀書無用,就證明你已經老了。

花有用的時間,無用的時間,讀有用的書,無用的書,做有用的事,無用的事,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都是來自讀書後發生的。

15、什麼都不是,還幻想著利用人脈改變命運。

人脈的規則極其透明,人脈源於對等,價值對等才有對等的人脈,你有多大價值,人脈才能發揮多大價值。沒有目的社交等於low逼;一個人智商高,他就知道,無效社交往往意味著浪費時間。

16、任何人都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所有的重要性都是我們頭腦臆想出來的。” 明白這句話的人,都頓悟了。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幻象背後,看上去生機勃勃,其實,背後的規律是冰冷的,殘酷的。

17、多數人不懂人之蜜糖,我之毒藥的道理。

把人的動機解剖得更深一些,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為了他人。永遠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無緣無故的好,像蜜糖一樣的話語背後,一定會藏著一個像毒藥般不可告人的苦果。

18、別人在把抱怨當機會,你把抱怨當抱怨。

每一個怨言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希望,顧客抱怨你,你有機會改過,老婆抱怨你,你有改正機會,因此不抱怨的世界是沒有希望的世界,善對怨言,分析怨言的來路,洞悉怨言中的期望才是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