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生產「山寨」家電?雜牌和代工廠是主力

谁在生产“山寨”家电?杂牌和代工厂是主力

在重慶市石橋鋪一建材市場內,經營假冒“西門子套裝系列”的一家廚衛用品商店。資料圖

目前,市面上的山寨家電產品,主要都是採取一種“傍名牌”的方式進行生產和銷售,有些產品並沒有註冊任何商標就直接仿冒,也有些產品是註冊了和品牌家電近似的商標,打法律的“擦邊球”

買了一臺兩千元的“松下”空調,以為是“Panasonic”,沒成想,到貨後卻發現是“pamosautc”。

近日,一位浙江的網友在網絡發帖吐槽自己的這段購物經歷。

雖然商標極為近似,但這位網友發現此“松下”並非彼“松下”,自己購買的“松下”包裝盒上的生產廠商是“天津天松科技有限公司”。

法治週末記者通過第三方商業調查工具“天眼查”發現,這家企業曾於2017年12月7日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前名稱為“天津松下科技有限公司”,雖然也帶有“松下”二字,卻與來自日本的“松下”沒有絲毫關係。

在家電行業,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

近期,某著名電商平臺就因被網友指責平臺充斥大量“傍名牌”的山寨家電而被輿論廣泛關注。

多位家電業內人士向法治週末記者指出,電商平臺只是提供給了“山寨”家電一個線上銷售的渠道。事實上,在線下,“山寨”家電的銷路已遍佈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法治週末記者表示,中國人口基數大,家電市場廣闊;“山寨”家電廠商眾多,集中於珠三角、江浙、山東等製造業發達地區;“山寨”家電監督難度大,監管力度低,這些原因都造成山寨家電在市場上層出不窮。

“山寨”家電氾濫市場

“小夭鵝”洗衣機、“美白勺”電風扇、“Joyong”豆漿機、“Hoier”電壓力鍋?這些家電品牌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分辨,往往讓“中招”的消費者哭笑不得。

除了山寨國內品牌家電,山寨廠商還熱衷於山寨國際品牌。

僅以“松下”為例,曾有媒體做過統計,全國有數十個以“pa”作為商標開頭與“Panasonic”十分相仿的產品在市場上出現,包括但不限於“Pascmio”“Partsoinc”“Paonansi”“Pasncnoeic”“Pansamio”“Panhutian”“Paisunosc”“Pamosautc”“Paonoca”。

此外,像“sanxing”“yilaikesi”等傍著“SAMSUNG”“Electrolux”等名牌的標識也在市場上比比皆是。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告訴法治週末記者,目前,市面上的山寨家電產品,主要都是採取這樣一種“傍名牌”的方式進行生產和銷售,有些產品並沒有註冊任何商標就直接仿冒,也有些產品是註冊了和品牌家電近似的商標,打法律的“擦邊球”。

國內“山寨”家電的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確切的答案。

法治週末記者曾就該問題致電中怡康等市場調研公司,但得到回覆稱並沒有“山寨”家電市場的相關數據。

資深家電業人士許意強對法治週末記者直言,“山寨”家電市場規模很難有準確的數據,因為“山寨”家電基本上都不是通過能監控到銷售數據的渠道來進行銷售的,另外,“山寨”家電廠商眾多,每家廠商的產量也很難得到統計。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法治週末記者指出,按目前中國家電市場的萬億級規模保守估計,山寨家電的市值或許遠不止百億元。

雜牌和代工廠商是“山寨”主力

山寨家電之所以氾濫,主要還是有利可圖。

陸刃波表示,“山寨”家電售價很低,由於缺少品牌附加值,其盈利能力遠不及品牌家電。不同於品牌家電,山寨家電往往不需要技術、標準、專利、品牌,也不需要產品的安全認證和檢測,更缺少完善的售後服務。因此“山寨”家電的成本也極低,還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近日,有媒體報道,來自歐洲的知名家電企業倍科電器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常州倍科電器有限公司,在國內為了生存和盈利,為眾多山寨、假冒家電品牌提供滾筒洗衣機的貼牌代工業務。

法治週末記者在工作日致電倍科電器位於常州的總公司,希望核實為山寨家電代工一事,接電話的員工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該公司的媒體負責人位於上海分公司。法治週末記者隨後致電上海分公司,其接電話員工告訴記者“稍等”後便再無音信。記者隨後多次撥打該電話,均處於無法接通的狀態。

“生產‘山寨’家電的主體主要有3類,一類是一些雜牌廠商在‘傍名牌’生產;還有一類是做貼牌代工的企業接了‘山寨’企業的訂單進行生產;此外,還有一些做家電創業的人想走捷徑,會仿冒知名家電品牌。”洪仕斌認為。

在許意強看來,要將“山寨”家電從內部區分來看,一類是純“山寨”,完全仿造知名廠商產品、沒有自己商標的家電,這些多為類似家庭作坊的生產群體在進行生產;另一類是有自己的註冊商標,採取“傍名牌”策略的“山寨”企業,這些雜牌企業多數都建有較為完備的生產線,可以批量生產,或者與大企業合作,讓其為自己做貼牌代工。

多位家電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山寨”家電的製造並不需要很大的技術含量,只要在供應鏈採購到所需部件,進行組裝拼接就能完成生產。由於小家電所需部件少,因此更容易成為“山寨”的高發區。

北京宣言律師事務所律師杜秀軍表示:“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山寨家電都未必有註冊商標,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商標局會採取一定的審查措施,如果是仿冒品牌家電的商標,則很難通過註冊。不過,也有一部分山寨家電因為商標局的審查不嚴格、原有商標權人未提出異議等原因而成功註冊下商標,成為漏網之魚。”

杜秀軍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從法理上看“山寨”家電是否構成侵權,並不是看它有沒有註冊商標,即便這些“山寨”家電成功申請註冊了商標,也可能涉嫌構成對原有商標權人的侵權。

“仿冒商標是否構成對原有商標的侵權,一是看商標所屬商品類別是否在相關的領域,二是看商標的圖形、文字等與原商標的相似度。如果仿冒商標是‘漏網之魚’,那麼之前的商標權人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無效它的商標。”杜秀軍指出。

品牌家電企業維權困難

“山寨”家電層出不窮,既可能損害知名家電企業的品牌形象,又可能給知名家電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著實給品牌家電廠商出了不少難題。

洪仕斌認為,品牌家電企業應繼續將渠道下沉,採用市場競爭的手段逐步淘汰掉“山寨”家電。

但陸刃波則持另外一種看法:“想通過市場競爭的手段將‘山寨’家電擠出市場或許並沒有那麼容易,品牌家電除產品本身的生產成本外,還需要技術研發、品牌維護、廣告費用、繳納稅費等各方面的投入,而‘山寨’家電這些基本都不需要,‘山寨’家電在價格上較品牌家電永遠具備優勢。”

“關鍵還是回到監管。”許意強表示,“尤其是面對‘傍名牌’這種侵權方式,相關部門在監管上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增強執法力度。”

杜秀軍曾為多家知名企業做過商標保護工作。他告訴法治週末記者,企業維權中的困難主要在於賠償數額低,維權成本高,維權訴訟所獲賠償遠遠低於維權成本。

“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司法政策中的‘填平’原則,即需要企業來證明自身損失多少才能索賠多少,企業索賠獲得的主要是補償性賠償,而不是懲罰性賠償;另一方面,企業通常會存在取證困難的問題,例如,企業認為‘山寨’家電導致自己損失了很多市場,但這些市場往往是潛在的,企業很難拿出充足的證據來進行證明。”杜秀軍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