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二)洋芋沫沫

请点击上方↑“陕西黄龙旅游”关注我们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二)洋芋沫沫

【编前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这里面也有黄龙人的乡愁。保护它的意义,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白马滩酸菜搅团、洋芋沫沫、白马滩馄饨、榆皮饸饹、鏊馍摊制、张氏祖传火碗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分别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人们对黄龙传统美食的关注。 民风淳朴厚道的黄龙县是典型的移民县,全县人口 来自全国9个民族29个省份 , 那么, 黄龙都有哪些美食跻身非遗名录,他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传承着怎样的味道和精妙的制作过程?今天,黄龙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您走近黄龙民间传统美食——洋芋沫沫,探寻它值得被珍惜的味道。

《洋芋沫沫》被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龙县西部的三岔乡,地处黄土高原的断层地带,这里土层厚而肥沃,民间传统饮食悠久历史,分布广泛,花样繁多。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洋芋沫沫,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二)洋芋沫沫

早在清朝年间,有一县令曾用洋芋沫沫的制作来巧断案。这个故事在这里已流传了上百年的历史,对做出的洋芋沫沫变成紫黑色的饭团,就是当初县令断案的一个依据,至今谁家做出紫黑色的洋芋沫沫时,人们还会嘻笑着说:“某某不孝顺”。 虽说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但也反映了其制作过程的严格性。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二)洋芋沫沫

洋芋沫沫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首先挑选上好的洋芋削皮洗净,在备用的皿节床子(用钉子在铁皮上打出许多小眼)上下来回的搓磨。这样,洋芋的粉末会通过皿节床,掉进事先准备好的容器里。第二步,容器里要添满水停留十分钟左右,将洋芋粉末捞出挤干,待水中的淀粉完全沉淀,倒出清水将淀粉放回洋芋粉末中,再加入适量的面粉快速搅拌,揉成丸子状。第三步,依据个人的喜好,可油炸、煮、蒸。如果是蒸,出锅后会白嫩细腻,但不可时间太长,否则会变紫黑色。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二)洋芋沫沫

洋芋沫沫在陕北的其他地方,又称之为合楞楞,在旧社会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洋芋沫沫以及用洋芋沫沫加工制作的其他食品,如洋芋擦擦等,都是广大民众的主要饭食,是人们解决温饱问题的最佳选择。如今,许多人更讲究饮食营养、饮食健康。而在三岔一带种植的洋芋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不仅品质和营养明显优于其他产地,而且无污染纯天然,完全符合现代绿色食品的要求,加之洋芋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所以经常食之可以延缓衰老,被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二)洋芋沫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