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再次集中報導!看沂蒙老區新氣象、新面貌、新發展……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改革開放以來,

沂蒙山區的幹部群眾

用勤奮的創業故事、

鄉村脫貧的好日子、

匠心鑄造的創新名片,

續寫著老區“不老”的篇章……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近日,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

中國財經報紛紛聚焦臨沂,

點贊臨沂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大變化!

現予以摘登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沂蒙處處氣象新

記者 李 雪

近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等30多家中央新聞單位的40多名青年編輯、記者走進山東臨沂,感悟沂蒙精神、見證老區發展。編輯、記者們深切感受到臨沂已由一個貧困老區發展為繁榮的“商貿名市”“物流之都”。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斷充實,文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的典範。

沂蒙精神貫穿藝術創作始終

沂蒙精神貫穿藝術創作始終

老區的變化是巨大的:臨沂大劇院、臨沂文化中心、臨沂電視塔、王羲之故居等地標性文化建築交相輝映;在鄉村,溪水潺潺,古村石屋相映成趣,全域旅遊發展得如火如荼。

臨沂的大型文化設施為這個高速發展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一家成立60多年的院團,柳琴戲在臨沂的發展幾經起落,能夠見證它的復興,很欣慰。”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主任宋兆連感慨。如今,臨沂有專門的蒙山沂水大劇院用於戲曲演出,困擾院團幾十年的人才流失斷檔問題也因與臨沂藝術學校定向培養制度的建立而得到緩解。

近年來,臨沂不斷新建縣(區)級專業院團,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興辦民營劇團,恢復莊戶劇團,通過資助項目、提供設施、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扶持民間戲曲院團發展。

有了演員和陣地,舞臺創作也活躍起來。臨沂市文廣新局副局長薛巖介紹,臨沂大力實施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堅持每年創作1臺大戲、20部小戲,陸續推出了《沂蒙情》《沂蒙紅崖》等紅色題材作品。沂蒙精神還表現在講述臨沂商貿城發展壯大的柳琴戲《沂蒙魂》上,熔鑄在以發展生態農業為主題的現代戲《又是一年桃花開》裡,更濃縮在為了建百年企業孜孜追求的大型話劇《趙志全》中。

“以前唱戲是為了養家餬口,現在是為人民服務。可以說,身體力行,始終踐行一名文藝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對沂蒙精神最好的傳承。”宋兆連說。

政策傾斜助力文化扶貧

“85後”臨沂姑娘卞成飛有著老區人特有的樸實熱情。因為在費縣做手繡生意,工廠多、工人多、訂單多,她一天到晚都忙得很。7月16日一大早,店裡來了客戶,想把企業的標識做成手繡作品展示給消費者。接下訂單,卞成飛晚上便開始琢磨設計草稿,還要解答白天客戶諮詢的各種問題。

2009年,憑著從母親那兒學來的一手好針線,卞成飛走上創業之路,對外推廣臨沂手繡,並於2012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卞成飛在費縣建立了6個加工廠,帶動周邊300多名婦女就業,榮獲臨沂市優秀青年等稱號。

近年來,臨沂市把文化精準扶貧作為重中之重。從2015年起,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非遺保護傳承專項經費,支持非遺的研究、挖掘、展示工作;在全市設立26處非遺、手工藝實訓基地,特聘26名傳承人為“文化扶貧工藝導師”,傳承人每培訓1名貧困戶成員,便給予500元補助;2017年,臨沂市文廣新局分兩期組織非遺電商培訓班,幫助沂蒙小棉襖、桑皮紙等非遺項目註冊為文化企業,通過“互聯網+傳統工藝”,將大山裡的手工藝產品賣到了全國。

有了政策傾斜,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熱情也極大高漲。臨沂魯美達工藝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柳編、布藝、家居工藝品等的加工出口,該公司已與60多個扶貧加工點的6000多個編織戶達成幫扶協議,年產各類工藝品6000萬件(套),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鄉村振興唱響“沂蒙山上好風光”

走進白石屋村,有山有水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不少城裡人來此休閒旅遊。在村裡的《沂蒙山小調》生態博物館,記者見到了67歲的小調傳承人宋守蓮,聽她再次唱響這首老歌。宋守蓮是唱著《沂蒙山小調》長大的,這首歌激勵著她不斷傳承沂蒙精神,也唱紅了臨沂的青山綠水。“沂蒙老區養育了我,希望人們循著我的歌聲走進我的家鄉,看一看我們的好日子。”宋守蓮說。

文旅融合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內涵。《臨沂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力爭到“十三五”末,文化及文化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以上。

在沂南縣竹泉村,74歲的高壽會早在2008年就搬到了安居房裡,村裡的老宅開發成了旅遊景區,高壽會在景區做柳編,每個月收入1000多元;依靠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沂南縣常山莊村的老百姓搞起了民俗旅遊,農閒時去影視基地客串演員,日子過得有滋有味;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一張普通的農家煎餅讓蒙陰縣椿樹溝村一夜成名,藉此機遇,椿樹溝村改造村容村貌、修路種樹,打造以孟良崮紅色文化教育為主,民俗、美景、美食體驗為特色的全域旅遊佈局……

“以前,莊稼人只能靠種玉米、地瓜、大豆攢下點錢,年輕人也留不住。現在,只要有手藝就不愁沒飯吃、沒錢掙,這多虧了共產黨的好政策!”高壽會邊說著手上的活兒也沒停,一個個精巧的竹筐、竹籃,同戰時的煎餅、草鞋一樣飽含著老區人民的深情,也承載著山裡人的期望……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誰不說俺家鄉好

——探訪山東沂蒙老區新發展

記者 吳迪 於靈歌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誰不說俺家鄉好》歌中傳唱的這片沃土,就是蒙山與沂河的腹地——沂蒙山區,這裡是革命老區。改革開放以來,沂蒙山區的幹部群眾用勤奮的創業故事、鄉村脫貧的好日子、匠心鑄造的創新名片,續寫著老區“不老”的篇章……

沂蒙精神貫穿藝術創作始終

從0.17元到8元

走進臨沂新明輝商城體驗店,映入眼簾的是佔據了一整面牆的顯示屏,上面不斷更新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交易訂單數據;再往裡走,展示廳裡陳列著一件件樣品:各式各樣的防護口罩、面料獨特的防護服、款式時尚的安全鞋……

在這間350平方米的體驗店裡,看不到一位上門購買的顧客,卻有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6萬多家批發客戶。

總經理李輝告訴《工人日報》記者,2003年接手前公司並非這幅景象。“以前只靠實體店銷售,一天最多接待5個客戶,一年掙二三十萬,這在沂蒙老區已經算不錯了。” 2005年,李輝在濟南參加勞保用品展會時發現,本地生產的口罩0.17元一個,國際品牌的防護口罩卻要8元錢。這讓他意識到了自身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

怎樣把“8元錢的口罩”賣出去?依託臨沂發達的物流,李輝和團隊開拓了自己的電商之路。

在2010年進軍淘寶、京東等第三方平臺後,隨著業務的擴大,李輝與團隊決心開發自己的系統和平臺。為了研發方案,他們經常一討論就是一整夜,整個項目團隊摸索著將網站推倒重建了不下20次。“天天想,吃飯想,做夢也在想。”李輝笑著說,現在公司部分系統技術難題的攻克,就是自己在半夜“夢到”的。

“勤奮、投入、思路清晰,到現在,我們團隊都保持著幹勁兒。”李輝自豪地說,如今新明輝已整合全球358個優秀工業安全產品品牌,是3M、霍尼韋爾、杜邦等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和中國最大代理商。

“我們的願景是成為最受工人尊敬的安全防護用品供應商。”李輝說。

遷新村種核桃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一曲《沂蒙山小調》,道出了沂蒙人民與黨的深情厚誼。而這首歌的誕生地費縣,是全國18個重點連片扶貧區之一。

在費縣西南深山中,有個叫崔家溝的省級重點貧困村,距離鎮駐地足足15公里。全村530戶1670人,其中貧困戶將近一半,有260戶768人。行路難、吃水難、就醫難、上學難、娶媳婦難,成了這個深山溝的“5大難”。村黨支部書記曹後海告訴記者,村裡光棍最多的時候,僅35歲以上的就有28人。

究竟該怎麼辦?

2014年底,費縣縣委書記程守田來到崔家溝調研後說:“出路只一條,搬出去。”

“當時程書記撂下一句硬話:崔家溝不僅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曹厚海回憶說。

2016年3月,崔家溝全村一次性整體搬進了新居。

新建的村子就在朱田鎮駐地,這裡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村莊,而變成了“崔家溝社區”。新社區供暖、物業都免費,還建成了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和3處就業安置區,8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2017年9月,崔家溝給9對大齡新人舉辦了一場集體婚禮。曹厚海在婚禮現場自豪地說,村子現在全部脫貧,27個光棍找到了對象。

類似的變化還發生在馬莊鎮芍藥山村。

芍藥山村黨支部書記趙才武告訴記者,芍藥山村有334戶1160人,但耕地面積不到1000畝,人均不到一畝地。“土壤貧瘠,種啥都收成不好,看天吃飯。” 趙才武說,以前經濟條件差,有的孩子雖然考了好成績,但家裡沒能力供其上大學。

“最近這幾年,我們這個小村就走出去12名大學生,這是因為什麼?因為村民在政府扶持下大面積種植適合本地條件的核桃樹、花椒樹,現在都成了規模。經濟條件好了,孩子考上了就一定能上。”

匠心鑄造品質

沒有過不去的坎——這是全國勞模、山東臨工集團數控工程師邱峰攻克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爬坡難題的最好寫照。

灰色工作服、藍色安全帽,低著頭走在人群的最後。今年55歲的邱峰,正如緩緩行駛著的、凝聚了他團隊心血的AGV一樣,只有行動的身影,沒有多餘的聲音。

“我以前是個電工,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接觸數控技術。”邱師傅話不多,近乎問一句答半句,再問就沉默著、靦腆地笑著,甚至緊張地搓手。但是提及AGV,這個由他和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自動導引運輸車,他的眼底一瞬間泛起光亮。“有了AGV,能讓臨工集團的很多車間和生產線提高運輸效率。”

“我師傅太不愛說話了,其實他做的工作非常多,可一讓他自己說,就好像啥也沒幹一樣。”邱峰團隊的高才生陳博告訴記者,最初,AGV面臨很多難題,比如爬坡的時候會遇到問題,影響後續工作。為了攻克難題,邱峰發揮了愛琢磨、不放棄的精神,硬是帶頭研發出了核心技術,解決了大難題。現在,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專利。

“AGV上共有我們6項專利技術。”邱峰告訴記者,一臺AGV能頂一輛燃油叉車,節約能源、解放人力。“環保高效,一年能節省630萬元成本。”他的團隊已經累計獲得十幾項專利技術,邱峰累計帶徒127名,培訓達5300人次,完成自主攻關課題300餘項,帶動3萬餘條技術革新。

一名普通電工,如何成長為數控維修專家、工程師?“乾電工的時候,看到數控這種新技術引入國內,覺得以後一定大有可為。但數控機床上、說明書裡都是外文,我那時候看不懂,就拿著詞典,不論是英文還是德文,一個詞一個詞地查。同時把設備反覆拆解,從零部件到設備結構研究個透,然後就慢慢記住了。”邱峰說,“數控設備、進口機器人等出了問題,不用再花錢請國外專家,就這一項,十幾年裡為公司節約維修費上千萬元。”

如今,沂蒙老區幹部群眾正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又一次把“誰不說俺家鄉好”唱得蕩氣迴腸。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老”商城的“新”面貌

——山東省臨沂市推動

“臨沂商城”轉型發展紀實

記者 張思楠

“除了少數一兩個省份之外,現在,全國各地幾乎每天都有我們商城的交易訂單生成。”在山東臨沂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的線下體驗店裡,總經理李輝向記者展示著新明輝商城交易訂單省份分佈圖。

“沒有政府對臨沂商城整體的建設規劃,沒有財政資金的支持,沒有便捷、低廉的物流,就沒有‘新明輝’的今天。”在李輝看來,從一家傳統店發展成為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全國最大的勞保類垂直電商平臺,“新明輝”的快速成長與臨沂商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臨沂市現代化的物流體系密不可分。

“新明輝”的發展經歷並不是個例,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以臨沂商城和臨沂物流為依託,走出了一條以商貿業為龍頭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之路——如今,臨沂商城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並加速向國際化、電商化、集約化升級轉型。

沂蒙精神貫穿藝術創作始終

商貿帶動物流 物流支撐市場

近年來,在臨沂市蘭山區面積31平方公里的現代商貿城核心區——臨沂商城裡,臨沂市財政統籌省、市級財政資金150億元,興辦起了汽摩配城、家電廚衛城等一大批專業市場。

“在臨沂商城,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來到臨沂,當地人總會這樣自豪地告訴你。記者瞭解到,臨沂商城商品種類涵蓋小商品、五金、建材、板材、園林機械、勞保用品等27個大類、6萬個品牌、200多萬個品種,基本覆蓋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主要門類,形成了專業細分、種類齊全、特色鮮明的商貿批發市場集群。

臨沂商城的壯大不斷為該市注入著新的活力。2017年,臨沂商城已擁有商鋪和攤位6.5萬個,經營業戶5萬餘戶,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實現市場交易額4550.76億元。

龐大的商貿市場規模催生了臨沂市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最初通過客車頂部託運以及設立託運部負責承擔貨物配載等的物流業態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臨沂,可以說是商貿帶動了物流,物流反過來支撐起了市場。”山東蘭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士嶺感慨道。

王士嶺介紹說,蘭田集團參與投資組建的金蘭現代物流基地是臨沂市最大的物流基地之一,總投資9億元,分為運力、分撥、倉儲、信息及生活服務五大中心,現入駐物流公司經營業戶500餘家,從業人員6000餘人,日進出車輛8000餘次,覆蓋全國2000多個縣級以上網點,物流總額600億元。

金蘭現代物流基地的建成運營標誌著臨沂物流業開始走向專業化。隨後,天源物流、華星物流等物流園區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臨沂市初步形成了“物流天下”的發展格局。

600公里以內次日到達,1500公里隔日到達,3000公里以上3—7天到達,物流價格比全國平均低20%—30%……如今,臨沂市已經形成了輻射全國、週轉快捷、方式靈活的龐大物流體系。2017年,臨沂商城有物流園區24處,物流公司、經營業戶2374戶,從業人員2.4萬人,擁有配載線路2000多條,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和口岸,物流總額為6709.78億元。

在李輝這樣的臨沂商城商戶看來,便捷的物流體系和低廉的物流成本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樣重量的貨,我從濟南發到哈爾濱需要10塊錢,但從濟南發到我們臨沂,再從臨沂運到哈爾濱只需要8塊錢,而且速度還更快。”李輝舉例說。

在臨沂市,物流週轉快、成本低得益於貨源充足、配貨速度快。“根本不需要大型停車場,車輛在一天之內肯定能找到貨源,貨物運輸基本可實現零庫存,當天配貨、當天發貨。”王士嶺說。

“臨沂商城發展起來後,還輻射帶動了全市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為百姓提供了大量創業就業的機會。”臨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春仲介紹,如今,臨沂基本形成了“建一個市場,帶一批產業,富一方百姓,興一座城市”的局面,形成了蘭山、費縣板材生產基地,臨沂工業園、李莊家電工業園等一系列生產加工基地和園區,同時,促進了全市會展、金融、倉儲等現代服務業的蓬勃興起,解決了10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

國際化的“網上臨沂商城”

“隨著對商城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們意識到,臨沂商城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李春仲說,去年以來,臨沂市委、市政府將臨沂商城建設作為臨沂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容,提出建設好國際商貿城、老商貿城、海外商城和網上商城“四大商城”的基本思路,旨在加快臨沂商城轉型升級,讓昔日的“硬名片”持續煥發新的生機。

記者瞭解到,2015年9月,臨沂市政府設立了3億元的臨沂商城發展專項資金,對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物流業、市場改造、會展經濟、人才培育等予以重點扶持;為推動電子商務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市財政從全市產業引導基金中拿出5億元,設立臨沂商城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發展基金,通過臨沂商城跨境電商創業園,實施電商化改造工程,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培育“網商+電商+電商服務商”的電子商務發展生態鏈,打造電子商務發展的創業孵化基地。

2017年,為進一步推進商城國際化,市政府決定再追加3億元臨沂商城發展專項資金和5億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發展基金,為臨沂商城加快邁向國際化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除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臨沂市財政還創新投入機制,出資5000萬元,成立了臨沂商城控股集團,將涉及商城的國有資產劃歸商城控股集團統一管理,具體負責中國臨沂國際商貿城建設管理運營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等工作,在理順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形成了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協同發力的格局。

政策和資金的持續傾斜令一座國際化的“網上臨沂商城”開始嶄露頭角。李春仲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類電商園區11處、各類電商平臺44個,發展網上商戶4.5萬戶,電商從業者12萬人,商城70%以上的市場商戶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商品銷往海外多個國家。

“如今,搭上了臨沂商城國際化、電商化的‘順風車’,‘新明輝’成了更大的受益者,利潤較以前翻了幾千倍。”李輝說,近年來,“新明輝”率先在國內成功實現了由線上“新明輝商城”與線下“新明輝勞動防護體驗店”為基礎的“雙平臺O2O”經營模式,針對前臺客戶的訂單及諮詢設立商城後臺工作平臺,提高了員工工作效率,擴大了經營範圍,成為公司銷售額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李春仲介紹,近年來,臨沂商城以“一帶一路”沿線節點國家和地區為重點,佈局海外,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不少物流公司也開始在“一帶一路”國家建設海外倉。

“由於臨沂的物流方便、商品價格實惠,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在我們這裡設置了業務代辦處。”王士嶺說,臨沂商城正實現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的轉變。

記者瞭解到,目前,臨沂商城已佈局海外商城、海外倉等12處,並逐步建立起了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統為支撐的商貿物流園區雛形。預計到2020年,佈局海外的臨沂商城、海外倉、營銷服務機構將達到近50處,帶動臨沂商城新增出口20億美元。

中央媒体再次集中报道!看沂蒙老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沂蒙好聲音再次傳遍全國,

讓我們“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不斷開創新時代大美新臨沂建設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