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在正式開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想先來講一個關於我認識的兩個朋友的故事。

她們一個叫小K,一個叫望望,小K 91年,在上海的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月薪5000。望望92年,在北京一家C輪互聯網公司做運營,月薪20000。兩人都是大學畢業,生活中個性活潑開朗,不過工作上,對比薪資,差別就有點大了。

再說說發生在她們身上的2個小故事。

小K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人長的可愛討喜,性格也樂觀,同事都很喜歡她,不過我們主管卻不怎麼待見她。有次,主管讓小K做個策劃案,第一次做策劃案的小K從早到忙晚,收集材料,寫PPT,滿心歡喜地交上去,結果被主管猛一頓狠批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小K很委屈的回到座位,和我抱怨,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他還是不滿意?打開小K做的PPT,一看我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PPT做了近50頁,裡面的字密密麻麻不說,內容一看都是百度上可以搜索到的東西,幾乎沒有自己的想法。

在我和小K說了我的看法之後,她變得更委屈了,淚眼汪汪的說:我才工作1年,沒經驗很正常嘛,收集這些資料也花了我一整天的時間啊,他憑什麼說我不上心?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認識望望是因為一次線下的培訓課,望望是為數不多每週末從北京坐飛機過來的學員。培訓課總共持續4個週末,學費才2000多,而望望每週坐飛機的加住宿的錢加起來也要小1萬了,遠遠超過學費本身。

培訓快結束的時候我問她,你不心疼嗎?她搖搖頭,錢只要賺都會有的,我看重的是學到的東西。我們老闆年底要開個新項目,想讓我去帶,但這個項目的領域我比較陌生,就想著來補補課。我還在在行上約了1個專家,準備結合培訓課上學到的東西下午去聊聊。

完全被她的行動力折服,你也許會說,她都1個月賺2萬了,拿1萬出來很正常嘛。那問問自己,當你月薪5000的時候,你願意拿一半的錢來做這些事嗎?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好了,故事說到這裡,你們發現這兩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有人說是專業度,有人說是情商。在我看來,她們最大的差別在於“目標感“。

什麼是目標感?做一件事情,你為什麼去做?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這種看起來顯而易見的問題,卻常常在職場中被忽略。小到工作中的一個小任務需要目標感,大項目需要目標感,而你現在在做的工作能夠幫到你什麼,也是一種目標感。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小K在做策劃案時被沒有想過一份好的策劃案需要什麼,而只是堆砌一堆沒有經過思考過和篩選過的信息,被主管批評之後,沒有反思原因,反而在找藉口委屈和抱怨。

同樣第一次接受新任務的望望,主動去了解新項目中需要了解的知識,高質量的花錢花時間。如果你是她們的leader,你會喜歡誰?

答案顯而易見,那麼,月薪5000和20000的目標感,具體可以表現在哪裡?該怎麼做呢?你應該知道點真實的內幕了!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1.讀懂領導的心,漲工資得靠領導

要記住,領導也是人,要更好了解做事的目標,試著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問題。做事前,問自己3個問題。

a.領導為什麼要把這項任務佈置給我?

明明可以交給同事Amy做的項目,這次交給我做,會不會是近期恰好有內部升職機會,想考驗一下我?剛進公司,就給了我一堆任務,是不是在看看我的抗壓能力?如果公司裡就只有你懂這個技術或知識,領導把任務交給你的話,那恭喜你,至少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了。

b. 這項任務成功完成最重要的指標是什麼?

搞清楚任務的指標非常重要。很多童鞋在工作中覺得工作完成了就完成了,從來不想工作的質量完成地怎麼樣。就像你去餐廳吃飯,一盤好菜的標準可能是,色,香,味,俱全就是一流了。工作也如此,衡量你的指標的可能是數據,完成速度,用戶滿意度,增長率等等。搞清楚裡面所有影響的指標,並且按照優先級排序。

c. 我可不可以再多做一步?

記得之前做公司APP運營活動的時候,因為某項活動的主題和產品有比較大的聯繫,所以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體驗了產品。在體驗過程中,發現登錄界面裡的某個文案會給用戶有比較大的誤解。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我主動和領導對方案的時候,提到了這個點,並且對比了市場上另外3款同類APP的登錄流程文案來佐證我的觀點。領導聽完,立馬讓產品部改了頁面顯示文字。這看起來好像是一件與我無關的小事。但是,我做的這個運營活動恰巧考核的指標是下載和用戶註冊率,如果我讓這個會引起誤會的文案留在頁面上的話,也可能會影響到我活動的效果。況且,登錄頁面是用戶熟悉產品的第一層,如果這裡發生用戶流失,那再好的活動也是無用功。

有時候,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幫到的是你自己。

給出選擇題,不拋問答題

和領導做彙報,不要傻傻地問一句,領導,你怎麼看?公司不是培訓學校,彙報工作說結果,與領導溝通問題,請說出工作方案。你每一次做方案,寫計劃,不僅要拿出你思考過後的精華,還要至少準備2個以上的選擇。

我在以前在某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時候,特別喜歡手底下的1個小男孩,每次做活動方案,至少會有3種不同以上的思路,一個活動的海報,除了有幾種不同的設計概念之外,還會配不同的色調和背景。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更可貴的是,這些任務每次都可以準時完成,就算時間再緊張,也從不拖沓。現在的他,已經是某家名氣不小的互聯網公司的高級經理了。當然,不要為了多而多。記住,是要有選擇性的多。給老闆選擇題,是一種專業能力的體現。

學習新鮮事物,保持知識的年輕

這個時代是屬於終身學習者的時代。工作增加的是經驗,但是學習,看書,聽課是提煉的方法論。方法論是什麼?就是在面對任務時可以用的一套系統的思考方法,甚至可以跨行業跨學科。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是一個道理。現在互聯網的信息這麼發達,知乎,微信,微博,論壇好多平臺和渠道都可以免費學習。當然,如果你有更高的需求,各種知識付費社群,得到,知識 星球等等都可以找到相應的知識和方法。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時代在進步,做事的方法也在進步和迭代,經驗至上的職業告誡早就不存在了。人工智能都要來了,你還用那套黑白電視機時代的經驗來做事?能做的好嗎?5000元和20000元的人,也許她們一樣都很努力,看似勤勤懇懇,但是努力的背後是目標感的嚴重不對等。前者只為完成任務,不思考目的,不思考方法,盲目在原地踏步。後者目標明確,方法多樣,永遠在獲取新知和進步。

成功沒有捷徑,創造一直能登上郵票的鴨子也是,人生需要緩慢穩步往上爬,才能好好過活。所以望望能從月薪5000元到20000元只用了6個月。

我想你也知道從5000元到20000元,生活一定變化很大。不要以為今天你們的差距也許只是4倍,再過5年,10年,或許就是10倍,20倍。人人都在奔跑,你卻連收支平衡都做不到。不禁想起一句話,你假裝努力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從月新5千到月入2萬,你差的很可能就是這幾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