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歷史使命的中國房地產,嚴重超期服役,是時候退出了

完成歷史使命的中國房地產,嚴重超期服役,是時候退出了

98房改

1998年,剛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度過來,基於外圍市場嚴重萎縮導致出口受挫,以及內需不旺,造成國內經濟持續低迷,醞釀了三年多的房改方案,終於正式啟動,標誌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貨幣化、商品化,從此拉開帷幕。

對當時的中國經濟而言,內外交困,嚴重的通縮造成經濟低迷,疲敝之際,顯然沒有比找到新的出路,以實現經濟的迅速增長更為緊迫的事情了。無疑,房地產市場的及時啟動,開闢了經濟發展的新路徑,為岌岌可危的中國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希望。

通過在住宅領域實行貨幣化、商品化,啟動房地產消費市場,有利於打通全產業鏈,帶動相關領域共同發展,激活市場,發展經濟,同時也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舉措。

今天看來,無論從哪方面說,98年房改都是一次適時、正確的時代決策,既將陷入低迷的中國經濟及時、迅速地帶出發展困境,更藉此推動了中國經濟從此長達20年的高速增長,通過房地產消費市場的啟動,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所形成的龐大房地產市場規模,讓資本集聚,最終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迅速完成了國家資本的積累,並帶動中國基建大規模發展,成為今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只是,發展從來都是特定歷史條件與時代背景下的相機抉擇,世界上從來沒有不過時的決策,政策效用在邊際上的遞減甚至日益表現出負外部性,便意味著該政策紅利已經用盡,完成了其特定條件下的歷史使命,到了該退出的時刻。

今天,面對中國房地產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帶領中國經濟高速發展20年,迄今已至“尷尬”的境地,對民間財根的耗竭,對全社會資源的佔用,對金融、實體等各方面表現出系統性危害,甚至已經呈現出尾大不掉之勢,繼續縱容房地產肆意發展,無異於是用房地產這一用濫用盡了的經濟破船,去承載中國今天乃至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實體經濟發展與消費空間的市場容量,不僅不堪其用,更會貽誤新經濟發展的時代先機。

在市場大好,經濟繁榮的時刻,及時用我們龐大的經濟存量,以及通過房地產市場的深刻變革調整,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與物業資本,並通過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持續為亟待發展的實體經濟保駕護航,釋放金融紅利,換取實體發展的質的飛躍,繼而帶來的新的消費空間。同時,基於房地產市場變革調整帶來的居民收入效應疊加實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財富增加,激發全民消費潛力,最終形成“實體發展+消費驅動”的雙引擎發展機制,帶來經濟增量的持續擴大,才是我們現在進行經濟結構轉換的最大事業和戰略決策。

否則,繼續停留與沿用過去的傳統思維與發展模式,形成路徑依賴,不僅不合時宜,難以通過卓越的眼光與時代洞察,形成發展實踐,彰顯與時俱進的經濟發展理念,造就良性的社會發展格局,更表明本身對發展手段缺乏時代理解,陷入了迷區,缺乏有效駕馭經濟發展的能力與整體思維。

換句話說,只有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依據社會形勢的變化,及時改弦更張,採取於國計民生既有利又有力的發展舉措,而不是照搬沿用傳統的已經過時的發展模式與思維,透支全社會未來的發展資本與活力,造成邊際遞減和經濟傷害,才是一個決策者更應思考與重視的問題,從而從更大視野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推動與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那麼,對於中國來說,已經維繫與帶領經濟發展而服役長達20年的房地產,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是時候讓它退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