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源,這裡的一切,親們還記得嗎?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位於石林鎮的毛竹源碼頭,相信每個淳安人都不會感到陌生,甚至來過千島湖的人也會覺得格外親切。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裡,毛竹源碼頭一直是淳安對外溝通的唯一窗口,更是外地遊客來千島湖旅遊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淳安縣唯一通火車的地方。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毛竹源碼頭最鼎盛時期,邊上的旅館、飯店數不勝數,外地來千島湖的遊客大多從毛竹源碼頭下湖遊覽。2000年以後,隨著05、06省道改造完成以及直通碼頭環湖公路的正式啟用,毛竹源碼頭不再是淳安人的唯一出口。此後,來碼頭的人慢慢變少了。尤其是伴隨著2006年10月杭千高速公路的全線開通,金華開往嶺後列車的客流量急劇萎縮,綠皮列車也於2009年5月停止了運營。從此,往日熙熙攘攘的毛竹源彷彿一夜間變成了“無人區”。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當然,對於我來說,雖然未曾在毛竹源工作生活過,但也做過幾次匆匆過客。儘管每次都是在毛竹源碼頭作短暫停留,來去匆匆,但對於毛竹源碼頭還是頗有印象的。

這次有幸與20多位文友一道,到毛竹源參加千島湖讀書會活動。從千島湖鎮出發,到毛竹源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一路皆是風景,全省最美公路--淳楊線之美自不必說,作為我縣東南方向的主要縣道----白小線也是去年剛剛改造過,煥然一新,真乃一路暢通一路景。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讀書會活動地點安排在毛竹源攝影港灣的36都·攝影酒店。酒店在毛竹源碼頭臨湖而建,可謂是別具匠心,與眾不同。遠遠望去,整體外觀像是一臺巨大的“老式萊卡”相機,鏡頭、光圈、快門、調節按鈕清晰可見。走進大堂,抬頭仰望,頂上幾千盞各類膠捲品牌的膠捲燈令人嘖嘖稱奇,大廳的櫥窗內陳設著152部生產於各個年代、極具收藏價值的各類老相機。其中不乏生產於1800年古董級的法國暗箱相機、二戰時期服過役的日本迷你間諜相機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水下相機,真乃令人大開眼界,拍案叫絕。這還沒完,再往裡走,會議用桌也是精心打造,木質的桌子是由一棵參天大樹從樹心劈成兩半,“新安江的景觀縮影”鑲嵌在桌子中央,小橋、流水、人家、山石、釣魚翁,應有盡有,坐到桌旁彷彿感受到了流水潺潺、鳥鳴山澗的意境。不難想像,在這般寧靜、精緻、典雅之處舉辦讀書會,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讀書會成員與作協會員互動,將潛心寫作與激情朗誦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靜靜的文學作品從朗讀者的口中得到了激活和昇華,厚重而又極富感染力,在座的均情不自禁陶醉在文學創作、激情朗讀的海洋裡……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如今的毛竹源,雖然早已物是人非,沒有了往日的繁華與喧囂,但卻多了幾分寧靜和淡泊,這也正是作為從快節奏轉變為悠閒慢生活現代人所追求和嚮往的生活方式。走出攝影酒店,映入眼簾的是一輛老舊客車邊上的一組人物雕塑,或拎著大包小包,或挑著棉被、草蓆、小木箱,或一家三口手挽手出遊,情景再現了毛竹源碼頭當年人來人往、匆匆忙忙趕車趕船的熱鬧場景。緊挨著的是候車(船)室,“毛竹源”三個大字依然清晰可見。牆壁雖已斑駁,但牆上的班車(船)時刻表和出發、到達目的地以及票價,字跡雖已模糊,但是仍能辨認。不遠處,鏽跡斑斑的鐵軌靜靜地躺著,雖然不再為乘客出行服務,但是農夫山泉的貨運列車仍然離不開它,仍然靠它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兩組修飾一新的綠皮火車,早已結束了營運使命,雖然聽不到汽笛聲,但能用於觀賞懷舊,勾起美好的回憶。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過去成了回憶,美好屬於未來。昔日繁華熱鬧的毛竹源碼頭如今逐漸打造成了美麗的港灣風情小鎮,歷史與現代交融,江南韻味十足。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我想,矗立於毛竹源碼頭的那臺巨型“相機”,不僅記錄了悠悠往事,更會用它那直徑10米的特大鏡頭,時刻聚焦著美麗千島湖,不錯過港灣風情小鎮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略有刪減)

以“六大攻堅戰”為抓手推進重點工作落實!

毛竹源,这里的一切,亲们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