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底氣十足,竟因一艘常規潛艇等待17年

印度近年來“底氣十足”,在世界上左衝右突,不僅模仿中國舉辦多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來了個“印非峰會”,在非洲大陸展開競爭,而且與美日舉行了聯合演習,美國和日本都派出大型艦船以示支持。也許,在印度自己的意識裡,世界上只有美俄的軍事實力在其之上,其依賴積攢多年的“萬國牌”現代化裝備已經可以傲視其他國家,因此動作頻頻也不足為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對海上力量來說頗為重要的潛艇部隊,印度最近又有何進展:

“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底氣十足,竟因一艘常規潛艇等待17年

印度海軍艦船

首先,在2017年8月,印度等待十七年的“新一代”常規潛艇首艇”虎鯊“號終於建成,將於下週交付印度海軍,該型潛艇是由法國DCNS研製。說起這艘潛艇,和印度裝備的其他武器一樣,充滿了”辛酸“和”淚水“:2000年時,印度海軍發起了旨在替換服役20餘年,日益老邁的俄製877EKM”基洛“級和德制209型潛艇的“Project 75”計劃,雄心勃勃的計劃在30年內完成裝備24艘新型潛艇的替代方案,其中要求在2012年以前完成12艘新艇的換裝。然而,直到五年後印度海軍才最終確定採購法國“鮋魚級”常規潛艇。

“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底氣十足,竟因一艘常規潛艇等待17年

法國鮋魚級潛艇

印度選擇法國“鮋魚級”潛艇讓外界頗為不解,因為此前鮋魚級潛艇可以說在世界市場上默默無聞,當時把持世界外貿常規潛艇市場的是德國209型潛艇和俄羅斯“基洛級”潛艇,印度選擇性能更加先進的德國214型潛艇或者俄羅斯“拉達”級似乎更為合理,一來德國或者俄羅斯潛艇出口數量更大,常規潛艇建造經驗更豐富;二來印度已經裝備過德制或者俄製潛艇,在潛艇操作、維護和未來升級改造中會更加得心應手。不按常理出牌的印度,選擇了鮋魚級潛艇,我們只能說法國的生意做得不錯。

“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底氣十足,竟因一艘常規潛艇等待17年

負責建造鮋魚級潛艇的印度馬紮岡船廠

選定了潛艇型號,就開始建造吧,結果印度的造船實力再次讓世界刮目相看。印度採購的鮋魚級潛艇,由法國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轉移,在印度本土造船企業馬紮岡船廠建造,誰能想到,這次建造幾乎又是一場“拖延災難”,僅第一艘艇就整整建了12年,直到今年才堪堪建好。根據採購合同,印度當時支付給法國45億美元用於設計和專利費、技術轉移和支持費用、系統整合和設備供應以及飛魚反艦導彈的採購。另外印度還需支付給本土造船企業馬紮岡船廠25億美元的建造費。

“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底氣十足,竟因一艘常規潛艇等待17年

印度建造的鮋魚級首艇下水

各位讀者也許對印度造船企業的實力已經非常瞭解,本次建造法制常規潛艇,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識:首先,因為印度造船廠一直使用英制度量單位,居然無法使用法國公制單位的技術資料和圖紙,僅解決這一問題就耗時許久。另外,由於法國潛艇利用新型計算機繪圖軟件設計,而馬紮岡船廠技術人員一時無法掌握這一繪圖軟件,又給潛艇建造增加了許多困難,更重要的是在接到建造合同6年以後,馬紮岡才完成建造該型潛艇所必需的特殊起重設備和捲揚設備的購置。由於印度造船廠面臨建造能力缺乏和合同問題,法國也不出意外的趁勢漲價,這一點可能是所有向印度出口裝備的供貨商們最喜歡的。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印度為這個項目6艘潛艇的花費已經從70億美金上漲到120億美金,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耗資20億美金。也許,有人會說,印度花費巨資掌握了一定的常規潛艇建造經驗,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但是,據說這6艘法國鮋魚級潛艇之後,印度有看上了日本蒼龍級潛艇,那麼前面的法國公制單位,計算機繪圖軟件以及更大的造艇設備,不知道又要花費多少年呢?

“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底氣十足,竟因一艘常規潛艇等待17年

印度建造的鮋魚級

印度計劃建造的6艘法制鮋魚級常規潛艇,四艘CM-2000型和兩艘AM-2000型。鮋魚CM-2000:浮航排水量1500噸,潛航排水量1600噸;鮋魚AM-2000::浮航排水量1750噸,潛航排水量2000噸。其中,鮋魚AM-2000型是AIP動力系統。我們知道當今潛艇AIP動力系統分為幾大流派,法國鮋魚級採用的是閉循環蒸汽輪機技術,瑞典採用的是斯特林發動機技術,德國採用的是燃料電池技術。瑞典斯特林技術是目前來說性能最均衡、最穩定的AIP系統,燃料電池技術除了還不太可靠外,應該是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

而閉循環蒸汽輪機AIP系統除了功率大一點,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結構臃腫,擠佔大量寶貴的潛艇空間。印度即將獲得的首艘AIP潛艇就是採用“閉循環蒸汽輪機技術”,這一技術我們應該相當熟悉,2000年左右,法國出售給巴基斯坦的3艘“阿戈斯塔90B”型潛艇就是裝備的這一AIP系統,鮋魚級不過是法國專為出口,根據“阿戈斯塔90B”潛艇的動力系統,採用紅寶石級核潛艇縮小版艇身,打造的外貿潛艇而已,17年的等待,竟為此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