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JAMA子刊發表蔣立新團隊新成果:構築AMI後一年心血管風險預測模型

「进展」JAMA子刊发表蒋立新团队新成果:构筑AMI后一年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急性心梗(AMI)後患者再發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仍然較高,但目前評估患者再發風險時,似乎只關注入院後的那段時間。近日,《JAMA Network Open》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蔣立新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該團隊開發了AMI一年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預測模型,包括年齡、教育程度、既往相關病史等15個獨立變量。

15個獨立變量,構築AMI後1年心血管危險因素模型

該研究為前瞻隊列研究,入選2013年1月~2014年7月出院的4227名AMI成年患者,這些患者來自中國53家醫院,將其隨機分為培訓組2113例(50%)、試驗組1057例(25%)、驗證組1057例(25%)。使用COX迴歸模型、MCMC模擬確認危險因素,採用潛在類別分析進一步評估。

研究隊列平均年齡為60.8歲, 女性佔23.5%,常見合併症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血脂異常。在1年隨訪期間,系統收集患者的所有臨床事件信息,包括:複發性AMI、心絞痛、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短暫性缺血性發作、重複血管造影、血運重建、出血、再住院及死亡。

隨訪期間,培訓組、試驗組、驗證組一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分別為8.1%(95%CI 6.91%~9.24%)、9.0%(95%CI 7.22%~10.70%)和6.4%(95%CI 4.89%~7.85%)。

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19項危險因素,包括15個獨立變量:年齡、教育程度、既往心梗史、既往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高血壓、心絞痛、既往藥物治療、症狀發生至入院時間超過4小時、射血分數、腎功能不全、心率、收縮壓、白細胞計數、血糖和院內併發症。風險預測模型如下表所示。

表1. 基於培訓樣本開發的AMI1年後心血管事件風險預測模型

「进展」JAMA子刊发表蒋立新团队新成果:构筑AMI后一年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預測價值高,有助於識別高危患者

基於該風險模型,各組C統計量分別為0.79(95%CI 0.75~0.83)、0.73(95%CI 0.68~0.78)、0.77(95%CI 0.70~0.83),預測範圍分別為1.2%~33.9%、1.2%~37.9%、1.3%~34.3%。

此外,研究者對培訓組進行了潛在類別分析,C統計量為0.69(95% CI 0.65~0.74)。根據該風險模型,11.3%、81.0%和7.7%的患者分別列為高、中、低風險組,1年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分別為0.32、0.06和0.01(圖1~3)。

「进展」JAMA子刊发表蒋立新团队新成果:构筑AMI后一年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圖1. 培訓組(A)、試驗組(B)和驗證組(C)患者風險評分分佈與一年內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进展」JAMA子刊发表蒋立新团队新成果:构筑AMI后一年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圖2. 風險等級劃分

「进展」JAMA子刊发表蒋立新团队新成果:构筑AMI后一年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圖3.不同風險群體1年內不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概率估計的Kaplan-Meier曲線

臨床意義:有助於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治療策略

蔣立新教授團隊開發的這一風險評估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範圍,可在患者出院時即識別高危者,有助於臨床醫生更好地瞭解患者在AMI後長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並幫助醫生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循證治療策略,並對其進行嚴密的隨訪,積極降低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Yun Wang, Jing Li, Xin Zheng, 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1 Year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MA Network Open, August 10,2018.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康玥┆美編 柴明霞┆製版 康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