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刷臉支付大規模商用來襲 監管鼓勵探索和應用

原創: 新經濟IP 新經濟e線 今天

“舊時王謝堂前燕”。如今,頭頂高科技光環的刷臉支付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支付寶刷臉支付大規模商用來襲 監管鼓勵探索和應用

新經濟e線獲悉,8月15日,在螞蟻金服開放日廣州站上,支付寶宣佈在經過經驗積累和技術升級之後,刷臉支付已經具備了商業化的能力,在未來一年內將向各種商業場景普及自助收銀+刷臉支付的解決方案。

自2015年起,支付寶率先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用戶登錄後,這一技術先後用於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迄今已服務過數億用戶。

不過,作為行業內最早佈局人臉識別技術的公司之一,支付寶為什麼時至今日才來推廣刷臉支付?對於這一新的支付手段,監管部門究竟持何態度?

當天,螞蟻金服回應新經濟e線稱,“螞蟻金服一直與監管部門保持密切和順暢的溝通。人臉識別技術是最早走向應用的技術之一,全球眾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發人臉識別相關的技術和應用。隨著IOT(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我們國家很支持和鼓勵我們在人臉識別領域進行探索和應用,通過在更多現實場景的應用持續錘鍊和提升我國在人臉識別領域的技術水平。”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儘管刷臉支付商業化仍處於初期階段,新事物的成長尚需時間,但相比二維碼、NFC等移動支付手段,“刷臉支付”再一次省去了手機這個介質,進一步給消費者提供了便捷,這或許將促進支付行業再一次變革。

逾百萬消費者率先體驗

據介紹,通過肯德基、卜蜂蓮花等場景的試點可以看出,自助收銀結合刷臉支付大幅提高了線下門店的經營效率和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去年9月1日,支付寶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不用手機,通過刷臉即可支付,這也是刷臉支付在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商用試點。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1個城市的23家肯德基門店支持刷臉支付。

支付寶刷臉支付大規模商用來襲 監管鼓勵探索和應用

如今,不僅是在肯德基,在藥店、超市、便利店等眾多的線下零售場景,全國上百個城市的超過百萬消費者已經率先體驗了支付寶刷臉支付。

卜蜂蓮花市場部助理副總裁袁林化表示,該公司在今年7月2日廣州lotus plus精品生活超市正式上線支付寶刷臉支付,當天銷售額的20%都來自於刷臉支付。截至7月20日,在南大區所有門店都已上線刷臉支付。

業內人士認為,在支付寶刷臉支付商業化之後,在未來幾年很有可能像二維碼支付一樣得到普及。

“在經過這些經驗累積之後,我們認為刷臉支付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商用的能力。”螞蟻金服零售行業負責人鋒笙說。

此前,人臉識別已經有較多的應用場景。截至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互聯網+政務”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超過100個城市的用戶通過支付寶刷臉完成身份驗證,就可以輕鬆在線辦理公積金查詢和提取、個稅查詢、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電子證件等公共服務。

相比之下,刷臉支付卻遲遲未能投入商用,其難點在於支付環節的應用安全性要求更高、線下場景更為複雜,以及公開環境、公共設備的挑戰更大。

“主要是,真正的支付場景特別是在線下非常複雜,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事情,在這一點上面守住,不斷地迭代技術,直至可以商用。2018年在技術進一步沉澱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信心說今年可以大規模的商用。”鋒笙稱。

螞蟻金服生物識別技術負責人留招也表示,支付寶能之所以率先推出刷臉支付,一方面,基於其多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積累,支付寶是最早實現刷臉登錄的金融級App;另一方面,其技術團隊也為刷臉支付商用做了很多獨創的優化。通過軟硬件的結合,智能算法與風控體系綜合保證準確性和安全性,目前識別的準確率為99.99%。

“與市面上眾多采用2D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不同,支付寶的‘刷臉支付’採用的是3D人臉識別技術,在進行人臉識別前,會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進行活體檢測,來判斷採集到的人臉是否是照片、視頻或者軟件模擬生成的,相比較於2D人臉識別技術,能更有效地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留招表示。

“目前,刷臉支付在零售場景落地還剛剛開始。未來的刷臉支付將會在更多的場景出現,我們去餐廳、景區、出行、消費,所有的場景越來越多,刷臉支付都將會出現。”對此,鋒笙透露。

互聯網步入產業升級時代

當天,螞蟻金服生態業務負責人敏睿在會上表示,互聯網經過了以流量紅利為基礎的兩個發展階段之後,如今已步入到隨著整個新的服務升級、消費升級而進行的以商業本質為依託的產業升級時代。

“在互聯網+的時代,改變和賦能傳統線下的傳統服務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互聯網化的時代,在產業互聯網化的時代,螞蟻的開放能做得更多。”敏睿直言。“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商業的本質,把用戶服務、體驗、商業效率的提升,以及業務提升的差異化服務能力帶來整個產業服務的升級。”

中美零售市場趨同的新零售對陣模式

支付寶刷臉支付大規模商用來襲 監管鼓勵探索和應用

早在2016年10月,阿里掌門人馬雲首提“新零售”,指出“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加上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將結束,純零售的形式也將被打破,新零售將引領未來全新的商業模式”。

隨後,阿里和騰訊競相收購、參股線下零售公司,引爆市場對新零售的追捧。截至目前,阿里新零售涉及大快消(盒馬、零售通)和大百貨(銀泰)兩大核心領域,探索技術驅動的數字化和全渠道運營。

當天,銀泰百貨CMO 程泳江在會上表示,新零售核心的業務是人、貨、場三者的重構,重構的前提是數字化,因此在人的數字化方面,因為接入了支付寶,人的數字化大大的提前,不斷地在這過程中實現人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和可服務,現在門店裡面50%以上的客人可以被識別,商品端也是不斷地在做單品的管理。

“我們形象地把傳統零售百貨的業務叫成‘舊城改造’,在‘舊城改造’裡面有支付寶支付。到今年90%的產出,往後其實在整體按照新零售的人、貨、場重構新零售的業務,體會到消費者已經完全在線上解決所有的需求。”程泳江如是說。“大家都知道百貨商品的SKO非常多,千萬級,而且變化很快。現在公司也是全力的按照數字化的方向去推進,改造難度可能要超過所有的行業。只有把人、貨數字化,才能實現人和貨的精準匹配、實現高額的價值。”

對此,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分析師洪濤分析認為,新零售是線上巨頭主導的線下商業變革,不同基因決定不同改造路徑。

“相比2013-2015年O2O浪潮中線下零售公司的積極佈局,本輪全球新零售浪潮更多是始於國內,且是線上巨頭對線下零售行業的深度改造。而且,中美兩國線上巨頭向線下延伸趨勢相似”洪濤稱。“一方面以阿里和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巨頭一家獨大後向線下延伸,攫取相對低價的流量資源並擴充生態版圖;另一方面以騰訊和谷歌為代表的流量巨頭與零售公司深度聯盟,以期前端線上流量入口與後端供應鏈能力的互補。”

另據阿里財報披露,今年第一季阿里新零售板塊貢獻收入約53億元,開始貢獻規模化收入,其中銀泰商業和盒馬是主要收入來源。

新經濟e線公眾號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大魚號平臺、百度百家、大風號、企鵝號、網易號、和訊名家、螞蟻財富社區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