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何讀書,因爲生命不只是烏有

我們為何讀書,因為生命不只是烏有

1

當我自己無法觸及外面世界的時候,讀書讓我見識了更廣的天地。之前的經歷少之又少,甚至幾乎從未有人給過方向,給過指引。學校學的只是知識技能,而真正的生活,又是另一種境地。

人本天真,而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認知只是那一點點。會認為生活非美好即醜惡,卻不知道還存在中間的灰度空間,不知還必須有種表象需要有違本心,但又不可缺少。

可能因此,我更渴望接近智慧,仰望智者。就像在黑夜迷茫中的孤帆,渴望有那麼一盞燈塔,無論多麼的遙遠,心是有方向的。

當我開始讀書,發現它不僅僅滿足了我的之前的渴望,更讓我學會了思考。讀書不是讀了多少,而是讓你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思維決定命運。

世間一切都在改變,在不知不覺中重組。讀書,其實也存在了很多方式。一本書,讓自己在安靜中翻閱。一部電影,可以在聲色中感受真實,一場交流,足以判斷人心。而一次相識,即給了你另一種生活。

所以,無論是否手中有書,我都在讀書,在讀這個給人以無限期望的世界。

2

思想有很多表現形式,可以訴說,可以歡笑,可以哭泣。而思想的最深度表現,是用文字表達出來。因此,無論以什麼形式讀書,我喜歡用文字表達出來。以前是日記,現在寫在手機便籤,甚至生成可公開的文章。當你寫文字的時候,思想處在最深刻的思考中。那是對讀書的昇華,也是在喚醒內心。

所以,文字,是我愛的方式。

當你只憑愛好去寫內心的東西的時候,是本源的滿足感。而現在出現了一種浮躁,寫,為了出名,還是為了金錢?當有人問你,你寫文章有什麼用,又不能賺錢,有啥意義?

我無法回答,但我想說一個故事:

有一群小孩,每天愛去一個花園裡玩耍,那裡有草地,有花香,有蝴蝶飛鳥。在那裡的時光,是孩子們的一種享受。突然有一天,有個人對孩子們說,今後你們每天來這,我給你們一元錢。孩子們更高興了,即使有事情也會推脫掉來花園。每天的注意力不是享受鳥語花香了,而是那個人手中的錢。過了一段時間,那個人突然停止了這項活動。小孩子們心裡開始不舒服了,好啊,你不給錢我就再也不來了,看你怎麼辦。結果花園之後再無歡樂孩童...

它給你帶來痛苦或者是快樂,在於你是否記得初心。

詩人佩索阿寫道:

我沒有野心與渴望,

成為詩人不是我的野心,

而是我獨處的方式。

當你認為生活不過及時行樂,當你大喊:多拿些酒來,因為生命只是烏有。

我卻想說,給我一本書,因為我在期待未來!

我們為何讀書,因為生命不只是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