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 ◆ ◆

文 | 失意表姐

張愛玲: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張愛玲用涼薄的視角,看透了俗世裡的男女。

李碧華說:薄情最好,互不牽連又一生。

在張愛玲的筆觸中,你能感受沁人骨髓的涼薄。但即使荒涼如她,終究逃不過“愛情”。

張愛玲: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1920年,張愛玲在上海降生。

張愛玲出身名門,富裕的家庭帶給她良好的教育。自小,她深受東西方文化的共同影響,骨子裡既有東方的自尊,也有西方的獨立。

十歲那年,父母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剛開始父親對她還算不錯,能依然保證她優渥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學習條件。

1934年,父親再婚。後母是民國政府前總理之女。她的到來,讓張愛玲的生活走入陰霾。

17歲那年,因沒有知會後母去找了留學歸來的母親,換來了不分青紅皂白的毒打。甚至父親也成了後母的幫手。

之後張愛玲被圈禁了半年之久,這期間因為生病得不到治療幾次差點死掉。終於有一次趁著無人監管,她連夜逃到了母親家。

可是張愛玲並沒有因為回到生母身邊而變得快樂。受身世所累,張愛玲很早就嚐盡世態炎涼,對人性有一種很深刻的認知。

後來那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大概就是形容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吧。

張愛玲: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這種心境,便是遇到了胡蘭成才會有的。

1943年,張愛玲在《天地月刊》發表了那篇《封鎖》,驚豔了胡蘭成。

他歷經周折才要到了張愛玲的聯繫方式和地址,他是一定要見一見這位絕世獨立的女子。彼時,他已經有了第二任妻子。

但是張愛玲怎麼會在乎,哪怕他是人人唾棄的漢奸,哪怕他已經有了家室。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又怎能長大呢?”

——張愛玲

殊不知,胡蘭成,就是張愛玲再也沒有越過的彎路。

當24歲情竇初開的張愛玲遇到比他年長14歲逛遍風月的胡蘭成,這一次,她不是冷眼旁觀,她也變成了筆下描述的痴男怨女之一。

兩個人相談5小時,一見傾心。後來,胡蘭成選擇和妻子離婚。終是和張愛玲結婚了。

但是一紙婚書怎麼能讓這個情場老手收心呢,與張愛玲結婚的同年11月,胡蘭成住進了武漢江漢醫院,認識了一位姓周的護士,在後來過上了與她同居的生活。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 張愛玲《小團圓》

甚至到後來,胡蘭成主動告知張愛玲他和護士之間的事情。

張愛玲選擇默默地接受,她說:“活在這個世上,沒有一種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次年,張愛玲從上海到溫州尋找胡蘭成,發現他身邊又有了另外一個女人。

張愛玲終於明白,你可以愛一個人到塵埃裡,但不會有人愛塵埃裡的你。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唯時以小吉(小劫)故,不願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1947年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分手信,隨信還附了30萬元作為分手費。

“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最後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麼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後,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麼脆弱的。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風雨同船,晴天卻各自散了。”

——張愛玲《一別一輩子》

張愛玲: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旁人總說她活的淒涼,可我覺得,她活的遺世獨立,她也活的瀟灑自在。

她可以為了愛的人低到塵埃,

也可以在塵埃裡活成她自己的樣子。

愛情於她,最好不過長情,最美不過遺憾。

“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張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