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你致敬!這些曾經當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91

在軍營

他們手握鋼槍

英姿颯爽 保家衛國 衝鋒在前

用熱血和汗水

詮釋著軍人的使命和擔當

脫下軍裝

他們本色不改

愛崗敬業 服從安排 捨身救人

擔當奉獻 服務社會 任勞任怨

……

因為

他們曾是當兵的人

在武安

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退伍兵

為把武安建設得更美好

他們在默默地奉獻著

自己的光和熱

……

今天

在“八一”建軍節

這個光榮的日子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張彩明

退役不落志、退伍不褪色

張彩明,出生於1955年,1975年參軍入伍,1978年8月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復員回鄉。1999年至今,張彩明一直擔任徘徊鎮西河下村支部書記。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張彩明自退役以來,不改軍人本色,默默無聞地做實事、辦好事。1999年,張彩明剛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教學樓,改善辦學條件。蓋樓辦學談何容易,無土打不起牆,無錢辦不成事,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缺資金,怎麼辦?他先是發動群眾捐款。時年五月,一名西河下籍的臺灣人士孔慶士回鄉探親,張彩明抓住這個機會,多次上門看望,敞開心扉道出建教學樓的初衷。他的誠心終於感動了孔慶士,當場捐款一萬元人民幣。此外,他還多次到外鄉鎮、外單位、親戚朋友家、市直部門籌款。後又經過選校址、定方案、造預算、工程招投標等程序,連續奮戰三個多月後,一座總投資30多萬元、建築面積200多平米的二層教學樓建成了,從此改寫了西河下村孩子們上學無定所的歷史。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2016年,在他的帶領下,西河下村黨支部加快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他們投資38萬元,安裝地下排汙管道1869米;投資25萬元,為村民安裝無塔供水管道5200多米;在主要街道繪製文化牆750平米,建起不鏽鋼彩虹橋7座;小巷口新建木質牌樓兩座;組織黨員幹部疏通河道1200多米;新建現代化村民活動中心300平米。所有這些阿拉伯數字,都記錄了以張彩明為首的西河下村“兩委”班子近兩年多來為老百姓辦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如今的西河下村,正應了戲劇《朝陽溝》的一句臺詞“在這裡幾輩子我也住不煩”。

袁建祥

爭做當代時傳祥

袁建祥,1963年出生,1982年參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復員後參加環衛工作,現任武安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廁管隊隊長。他二十幾年如一日,從昔日的陽光青年到而今的兩鬢斑白,用自己的青春譜寫了一曲環衛讚歌。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袁建祥所在的廁管隊負責全城區所有公共廁所維護管理工作。這些年,他裝過垃圾、掏過廁所、掃過底盤、清運過垃圾、疏通過下水道、掏過化糞池。化糞池、汙水井的清掏,且不說它有多苦,就是日日面對那令人作嘔的糞便,許多人都會退避三舍,袁建祥卻沒有半點怨言。旱廁、化糞池滿了及時清抽,下水管道堵了及時疏通,公廁管件容易損壞,每天都巡視檢查,及時維修。夏天被汙水惡臭燻吐過多少次他記不清了;冬天刨糞冰,糞濺在身上、臉上是常有的事,他從來沒說過苦。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有人勸他坐在屋裡指揮就行了,何必跟著受罪呢,他聽了只是一笑了之。依然“我行我素”。每天安排隊裡工作,總是把最髒最累的活留給自己。他始終把環衛老前輩時傳祥“寧願一個髒,換來萬人潔”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心撲在環衛事業上,始終奔波在武安的大街小巷。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這些年,他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在廁所管理這一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徐軍民

服從安排,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哪裡

徐軍民曾經是城市綠化老兵,在園林綠化戰線上奮鬥了10個年頭。2016年10月底,在我市大力發展西部旅遊的背景下,東太行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他不懼新挑戰,響應號召,又轉戰西部山區,成為山區旅遊建設的一個新兵。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不破不立。西部山區旅遊的高標準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違法建築的拆遷問題。談到拆遷,大家都怵三分、避三舍。工作幹得不好,“領導批、百姓罵”,影響整個旅遊區的建設。“我是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這件事,我來幹!”就這樣,他當上了拆遷工作中的排頭兵。在隨後的拆遷工作中,他進戶到家談政策、講發展。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讓老百姓心裡明白了,拆遷工作也就好做了。也有些耍橫的“釘子戶”,做這些人的工作需要借力,徐軍民找了這些人的朋友幫忙去說道理,晚上自己再去做工作,用誠心去打動拆遷戶。正是得益於他始終堅守“不怕犧牲、衝鋒在前”的軍人品質,他所在戰區的拆遷工作不僅按時完成,還深得拆遷戶的理解和支持,拆遷工作圓滿完成。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在不久的將來,“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樣美好的畫面,就能在我們美麗的西部山區實現,這也是西部“花海綠廊”建設的目標。為達到“花的海洋、綠的世界”效果,徐軍民發揮城市綠化老兵的技術優勢,在工作中深入實地考察,拿出可行的綠化方案,因地制宜,以本地花木為主進行培植,採取草花灌木、經濟作物和常青植物搭配,不僅提高觀賞的美感,同時可以增加收入。現在,當你開車行走在旅遊公路上,會看到一道道奼紫嫣紅的花帶,聽鳥語、聞花香,攜手漫步於綠草大樹間,這些正是得益於徐軍民及其同伴的技術儲備,也是基於他堅持“退伍不褪色”、“幹就幹出樣子”的信仰。

張彥朝

脫下軍裝開公司,解決農民就業問題

張彥朝,礦山鎮西石門村人。1978年2月入伍,在廣西軍區獨立一團警衛一連擔任警衛員;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1981年10月退伍。退伍後,他擔任礦山戰友協會會長,現為海朝汽車配件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脫下軍裝後,他繼續保持軍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優良作風,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靠著搞拖拉機運輸、汽車運輸等發家致富。看到鄉親們還需要到外地打工,他又發揮自己多年從事運輸、有修車技術的特長,創辦了海朝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公司先後培訓技術工人30餘名,為80餘人次提供過就業機會。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由於張彥朝在戰友中威望高、說話有公信力,在他的帶領下,礦山鎮退役軍人都能發揮在部隊的優良傳統,自主創業,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建設家鄉添磚加瓦。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莊嚴;一雙軍鞋,走的是神聖;一個軍人,看的是軍魂,擔的是使命。無論在生活、在工作中,張彥朝都不褪軍人本色,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發揮著表率作用。

王俊平

永葆軍人本色,始終堅守陣地

王俊平,男,1972年7月生,賀進鎮忽雷山人。1989年參軍,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7月,被任命為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管理處主任兼晉冀魯豫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他帶領館內一幫退伍軍人,克服種種困難,使紀念館各項工作步入正規,獲得了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2016年“7·19”洪災百年不遇。當日上午,本來在武安辦事的他,由於擔心館內文物安全,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大雨奔赴一線。到了冶陶後,他帶領館員們冒雨查看舊居、舊址,檢查館內防洪設施和排水系統。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下午4點多,龍虎河突然漲水,紀念館南圍牆轟然倒塌,大水夾雜著泥沙瞬間衝進院裡。面對這種情況,他帶領幾名退伍戰士,毅然跳入洶湧的洪水中,搬運沙袋、木頭,在齊腰深的水裡封死已被洪水擠壓變形的鐵門。整整一夜,在斷水、斷電、斷通訊信號的情況下,他們泡在冰冷的水裡與洪水進行了捨生忘死的搏鬥。因為他們的不懈努力,全館人員安全無恙,財產損失也被降到了最低,全部館藏文物無一受損。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洪水過後,他顧不上自己多年的關節炎、腰腿疼病,親自帶領同志們清汙水、運汙泥,連續奮戰半個多月,終於將館內外3000餘方沙石淤泥全部清理乾淨,將900多棵被洪水衝倒的樹木扶起。半月下來,王俊平整個人瘦了十幾斤,但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軍人本色,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使命和擔當。

徐現斌

最美協警守護學生平安

徐現斌,53歲,北安樂鄉徐家坡村人,是一名擁有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和老軍人。當兵15年退役後,被安置在電廠工作。2017年5月,成為武安交警大隊的一名交通協管員。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2017年7月,徐現斌被安排在西苑小學門口負責學生上下學的交通秩序維持和孩子們的交通安全保護。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他總是早早等候在學校門口,配合交警和老師對來往車輛和過馬路的家長、學生進行安全疏導。無論是驕陽似火下,還是嚴寒風雨中,徐師傅始終穿梭在繁忙的車流之中。每當車輛停止之後,為防止有心急的司機突然啟動車輛,傷害到急著過馬路的孩子,他總是張開雙臂擋在車前,讓自己的身體始終處在孩子與車輛之間。他早已成為師生和家長眼中公認的“好交警”。他們說:“上下學路上有他‘保駕護航’,我們都放心!”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徐現斌用真誠、心血和汗水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愛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普通協管員的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他身上閃耀著的軍人光輝,照亮著千萬家庭安全出行之路,閃耀著新時代公安協管隊伍的熠熠光輝。

杜培剛

跳入洺湖捨身救人

杜培剛,1984年出生,午汲鎮北白石村人,2004年—2007年曾在海軍某部服役。前不久他一頭扎進洺湖七八米深水下,將一名不慎落水的陝西籍民工營救上岸,關鍵時刻彰顯了軍人本色。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年6月10日下午,杜培剛在洺湖邊上釣魚,忽然聽到一陣呼救聲。循聲望去,只見兩隻手在水面上胡亂揮舞,他意識到有人落水了。想都沒想,杜培剛甩下魚竿,飛奔了過去,一頭扎進了水裡。第一次在水下沒有找到落水者,浮出水面換氣後,他再次潛入了水底。在大概七八米深的水下,他看見了落水者。杜培剛一把揪住他的頭髮,把他拉上水面,用力將他推到了水面浮著的半截兒竹排上,把他安全推送到了幾米外的堤岸上,並把他交到其老鄉手裡。看著落水者沒有生命危險後,隨後悄然離開。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看似不經意的一跳,實際上這都是他幾年軍旅生活裡植入骨子的奉獻精神和黨員意識,使他在千鈞一髮時刻,不顧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和“共產黨員”這兩個稱號的擔當和光榮!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