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會成爲下一個李開復嗎?

陸奇會成為下一個李開復嗎?

01

陸奇離開百度之後的下一站終於敲定:Y Combinator中國(簡稱YC中國)。

這似乎是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選擇。

孵化器這條賽道融合了創業和投資兩塊業務,對於崇尚技術驅動的陸奇來說,這算是一片能施展拳腳的嶄新天地。但考慮到YC 在美國本土已經好幾年沒投出大項目,其中國市場的表現,也不得不被打上一個問號。

YC曾經輝煌過。這家創辦於2005年的美國最大孵化器“孵出”過超1900家創業團隊,總估值達到1千億美元,總融資規模超過180億美元,其中不乏Airbnb、Dropbox、Stripe、Reddit、Docker等明星公司,其錄取率一度保持在3% 左右。

YC模式後來被諸多孵化器學習套用:每年兩次選撥初創團隊,對其進行培訓,提供一定額度的種子基金換取股權佔比,定期邀請專家進行指導,最後舉辦面向投資人的“展示日”。

中國創業團隊渡鴉體驗過這種模式,這家公司後來被陸奇在任時的百度高價收購。但現在看來,這筆收購併不成功,其90後創始人呂騁目前已經從百度離職。

不過,對於YC這家“百萬富翁的製造工廠”而言,輝煌似乎大多是屬於2012年前的歷史了。

沉寂的YC決定出擊,獨角獸頻出的中國成為它出海第一站——雖然在合夥人Eric Migicovsky看來,YC 決定採取行動的時間已經太晚。

關於YC 中國,陸奇今天公佈的重點是:以By China(由中國的人才組建團隊)、For China(為中國的創業者和經濟發展服務)、Of China(成為中國社會的組成部分)的方式徹底本土化。

02

陸奇的新去向讓公眾聯想到一個人: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

陸奇會成為下一個李開復嗎?

仔細研究兩人履歷,你發現他們的人生軌跡早有巧合和交集——兩人都出生於1962年。1988年,李開復獲得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4年後,陸奇也來到了這所享譽全球的學校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

但具體到職業選擇上,兩人表現出了不同的喜好。

陸奇在1998年加入雅虎,一路晉升成為執行副總裁,直到2008年加盟微軟任執行副總裁。8年後,他離開微軟,應李彥宏之邀進入後廠村。

相比之下,李開復在國內的時間更多,也更熟悉國內生態和生存法則。他在1998年就回國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2005年轉戰谷歌後,他負責在中國設立並運營研發中心。4年後,他選擇離開大公司自主創業,成立“創新工場”——一個以提供天使投資+孵化器為核心打法的平臺。

可以說,當李開復逐漸設立起導師、教父人設時,陸奇的成就還在與他供職的大公司福禍相依。2017年6月加入百度後,他為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帶來了股價上漲、輿論利好的轉變,繼而在改革進入深水區時離開。

如今,這兩位有著高度相似過往的同門師兄弟,走進了同一個賽道。

作為陸奇的師兄,李開復曾這樣評價:“陸奇是少數這種有戰略技術眼光,又能執行得很好的人,他加入任何的一個公司,都是對這個公司的加分。”

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創新工場與YC 在玩法上並無大異,只是具體到理念上,YC更看重初創團隊的創新能力,而創新工場似乎更在於升值潛力——後者選擇創業公司的三個重要維度是:創業者過去的履歷是否相關、創業項目是否有上升空間、創業團隊是否有很強的互補性。

從項目偏好上看,創新工場偏好四類行業:智能硬件、消費互聯網、互聯網教育和數字娛樂。豌豆莢。知乎、蜻蜓FM、墨跡天氣、美圖秀秀、SNH48、米未傳媒等項目裡都有創新工場的身影。

可以確定的是,YC中國落地後,這兩家模樣雷同的孵化器就要直接交手了。

03

履歷相似,賽道相同,陸奇會成為下一個李開復嗎?

答案可能是不會。

相比享受聚光燈下發言的李開復,陸奇低調得多,在微軟時他就不愛與媒體打交道。一直以來,關於陸奇的個人生活,外界知之甚少,這與出版過暢銷書的李開復截然不同——事實上,曝光度帶來的爭議,也一直伴隨著後者。

不過,在百度的短暫任職,確實讓陸奇成為國內互聯網科技圈裡關注度最高的人物之一。離開百度之後,他的去向引發了各種猜想,被戲稱為“百度失陸,天下逐之”。

盛名之下,陸奇與YC 中國會制造出怎樣的故事?答案值得期待,但希望不是李開復的複製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