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農耕文化、品嘗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啓幕

“千家灌禾稻,滿目江南田。”這是宋朝文學家范仲淹筆下晉祠水稻勝境。5月30日,從晉源區首屆插秧文化節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以“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為主題的晉源區首屆晉之韻——插秧文化節將於6月2日至3日在聞名遐邇的晉祠外八景——“大寺荷風苑”盛大開啟,民眾可以前往晉祠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此次插秧文化節將通過各色系列活動,向廣大市民提供集插秧體驗、各式米制食品品嚐、青少年農耕文化科普教育、特色農產品展銷等多項休閒體驗內容為一體的初夏鄉村旅遊盛宴。文化節期間,人們可以觀賞農民現場水彩畫創作和原汁原味的太原秧歌;聆聽天籟童聲朗誦經典名篇《晉祠》;嚐嚐現包現蒸、白糯嫩滑、香甜可口的粽子……到現場的遊客還可以捲起褲腿與當地村民上演一場插秧比賽,親身體驗“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的樂趣,品鑑一幅鳥語花香的北國江南農耕圖景。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晉祠大米種植歷史悠久,因晉祠泉水澆灌而名,更有“北米之最、皇家貢品”的美譽,吃起來“晉祠大米香噴噴、肉筋筋”。其顆粒大而飽滿,質色稍褐而透明,素有七蒸不爛之說,意思就是大米熱七次都不會發粘,吃起來香甜可口。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除了晉之韻——插秧文化節,貫穿全年的圍繞晉祠大米保護恢復和品牌重塑的各項活動還將依時而辦。涵蓋晉祠大米生、長、收、藏的晉之行——中小學生農耕文化研學營;晉之情——摸魚節採蓮子;晉之源——金色收穫季研討會和晉之樂——晉祠大米品鑑會及花式稻草人創意大賽,將成就晉祠大米從產品到商品、從精品到禮品的生長蛻變。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據介紹,晉祠大米插秧文化節的舉辦就是要讓太原市民感受古老文化,重溫稻米之香,找到自己的文化根脈。同時插秧文化節系列活動也是文化與旅遊的高度融合,用旅遊的理念推動相關產業發展,進而使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產業優勢。一粒米改變一個世界,同樣一粒米可帶動晉源區全域旅遊走出一條發展新路徑。晉祠大米正攜香上路。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今年以來,晉源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依託有山有水有歷史有文化的先天稟賦,確立了“雙輪驅動、三圈打造、四區聯建”的發展戰略,以城市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為統領,全面實施“百村景區化”工程,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按照“四個一批”的模式,對全區95個農村進行景區化打造,同時建設平川休閒景觀農業帶、建設西邊山區特色水果帶、晉祠大米現代產業園區、萬畝花卉產業觀光園區和姚村中藥材觀光園區。年內至少創建3個A級景區和5個鄉村旅遊示範點,打造10個美麗鄉村和1個特色小鎮,助力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享譽三晉的晉祠大米,秉持著“北稻一絕、皇家貢品”的品質,有3300年的栽培歷史。四季分明、溫度適宜的氣候,黑色弱鹼性有機土壤及水溫恆定、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的晉祠泉水,共同造就了晉祠大米性軟而韌,味香而甜的獨特品質,即使連蒸數次仍然粒粒分明,互不粘連,香氣撲鼻,鮮亮如初,素有"七蒸不爛"之說。因產自山西省太原市的著名遊覽勝地——晉祠一帶,而贏得“晉祠大米香噴噴、肉筋筋”的千古美譽。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體驗農耕文化、品嚐特色小吃、觀賞太原秧歌——晉源區首屆“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 插秧文化節6月2日啟幕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環境、水源、土地等原因瀕臨絕跡,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據瞭解,近年來,晉源區委區政府依託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以恢復水生態環境為抓手,按照“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示範、規模化生產、品牌化打造”的思路,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特色觀光農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鼓勵農民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從2010年開始,在晉源區政府積極支持下,民營企業發揮龍頭作用,開始保護性複種晉祠大米。今年,區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農民恢復晉祠大米種植。每恢復種植一畝稻田,可獲1500元資金補助;另外,每年種植一畝水稻,政府再補貼500元。並在晉祠鎮王郭村、北大寺村、南大寺村、長巷村、赤橋村、花塔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先後恢復試種晉祠水稻。截至目前,晉祠水稻恢復種植面積近2000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