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他骑着毛驴为新疆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 如今叶落归根


52年前,17岁风华正茂的上海知青姜万富,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从黄浦江边来到昆仑山下。多年来,他骑着毛驴为新疆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救死扶伤,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剖腹产等各种手术2000多例,成为著名的“驴背医生”,曾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近十年前,姜万富荣归故里。姜万富的家在上海宝山区的吉浦路,这是一套老公房,家人十几年前动迁到这里。走进位于一楼的姜家,室内光线昏暗,尽管天气闷热,却没有舍得开空调,全靠天花板上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吊扇发挥“余热”,驱除暑气。陈旧的21英寸“金星”牌电视机和“双鹿”双门冰箱,是家里装点门面的“大件”了。

房间共有一间半,其中没有窗户、几乎不透光线的半间是姜万富女儿姜玉姣的“闺房”。另外一间房间则居住着姜万富夫妻、丈母娘3人,因为房子小,姜万富晚上只能将沙发床拉开当床睡。“新疆时间和上海不同,我刚回来时有‘时差’,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这两天总算适应了。”在边疆生活多年,刚满60岁的姜万富比城市里的同龄人脸上多了许多皱纹。


在新疆生活了52年,回来时,姜万富和妻子几乎没有家当,随身携带了两个小箱子,一个装着换洗衣物,一个装得满满当当的是他多年来获得的奖牌奖章,这是他最重要的“财富”。虽然经济拮据,但姜万富没有抱怨,“我对朋友开玩笑说,工作一辈子,挣的钱不够来上海买个卫生间的。但我不后悔,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挣’到了很多很多:我挣到了生命的充实,挣到了内心的踏实,挣到了维吾尔族父老乡亲们的尊重,值了!”

回上海之前,姜万富曾有个最大的“心病”,就是大学毕业的女儿姜玉姣的工作没有落实。不久前,闵行区中医院经过面试正式聘用了姜玉姣。虽然因女儿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并没有当医生,但毕竟进了医疗系统,姜万富仍十分满意,鼓励女儿一定要为医院多做贡献,“相信你不会丢老爸的脸!”

因为工作繁忙,女儿10岁时就被送回上海和外婆一起生活,24年来一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到半年。因为收入微薄,姜万富夫妻俩往往是回来时借钱凑路费,回去还几年债,下次回来又得“背债”。女儿十分懂事,从来不向父母多要零用钱,平时总是穿着校服,连过年走亲戚家还是一身校服。


虽然医院有宿舍,但因为多年来难得与父母相聚,小姜宁愿经常在宝山区和闵行区之间奔波,就想多点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我最喜欢吃爸爸烧的菜了,我们家的‘大厨’一直是爸爸。”小姜说,“爸爸不但会烧红烧肉、糖醋小排这些上海本帮菜,还有大盘鸡、手抓羊肉这些新疆菜,烧得可好吃了!”

尽管已经退休回来,但姜万富仍很忙碌,已经收到不少社会活动的邀请。姜万富感慨,“上海变化真大!”当被问他是否想在故乡继续发挥余热,姜万富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只要有需要,我一定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