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家邵雍的詩

珵素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上邊這首《山村詠懷》,大家絕不會陌生。這首詩巧妙地利用量詞與數字,將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排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自然樸實的田園風光圖。詩歌的創作手法非常巧妙,但也因為詩歌的意思淺顯通俗,因此被當作兒童詩放在了小學教材中。

這麼一首簡單明瞭的兒童詩,自然不需要引起太多人的重視。即便其中如“去”字該如何解釋,似乎存在一些爭議,但並不影響人們對這首詩的理解。而且這首詩本身也只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並沒有什麼深層含義,所以也無需過度解讀。

理學家邵雍的詩

特意提起這首詩,並不是要從詩中讀出什麼新意,只是想借此聊一下這首詩的作者。隱約記得當初學習這首詩時,課本上並沒有註明作者,老師也沒有介紹,加上詩中大量運用了數字,因此就理所當然地把這首詩當成了一首現代人創作的類似於打油詩的作品。直到後來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竟然是北宋的邵雍,當時也是非常震驚了。

當然,不是驚訝於這首詩竟然出自古人之手。小學學習的《草》、《靜夜思》、《夜宿山寺》、《詠柳》等詩也是淺顯易懂,但課本中都會附上相應的作者信息,因此一開始就知道這些詩人也會創作一些通俗而經典的作品。但《山村詠懷》這首詩下邊,當時卻例外地沒有作者,因此才會誤認為是今人創作的詩歌。令人震驚的地方在於,這首詩的作者邵雍,是北宋的一位理學家。

理學家邵雍的詩

邵雍,字堯夫,北宋著名思想家、詩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是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邵雍自幼苦讀,同時遊歷天下,在遊歷中領悟道之所在,後又師從易學大師學習《河圖》、《洛書》及伏羲八卦,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學問。邵雍的易學成就極高,對《周易》有獨到見解,他創作的《皇極經世書》運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與社會變遷,影響極大。

從我們接觸過的理學家如朱熹、周敦頤的作品看,理學家的文學作品往往側重於說理而不怎麼重視文彩。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即是代表。寫景只是其次,說理才是最關鍵的。然而邵雍的這首《山村詠懷》卻只是寫景。

當然,並不是說邵雍並不喜歡用詩說理,邵雍的說理詩並不少。不過,更多的時候,邵雍寫詩只為了自樂,為了表達自己的快樂。邵雍認為,詩人要能夠自由地抒情言志,能夠順應自然,順從內心,以“樂”為主。

理學家邵雍的詩

“樂”是邵雍詩歌的主要主題。邵雍的不少詩都是在寫自己的快樂:閒居的快樂、讀書的快樂、遊玩的快樂、宴飲的快樂,只要是快樂的事,都可以拿來寫一寫。

詩歌順從內心,順從自然,也就少了約束,寫得也就隨意一些。邵雍不喜歡苦吟一派的作風,不願意花太多功夫在咬文嚼字上,用詞要隨意不少。邵雍的詩平易流暢,基本不會使用太過生僻的字詞,詩意簡單明瞭。其詩歌的通俗程度,甚至近似於白話。開篇提到的《山村詠懷》大概就是最好的證明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