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中國李寧’形成獨立產品線生意,需要時間”、“我們要改造的東西很多,渠道、產品和運營都要改造”、“南區做得不好,接軌市場或對標競品,差得很遠”……

8月13日中期業績發佈,李寧回答提問,不迴避、也不遮掩,他領導的公司,已走出陰霾,創出新高:2018年上半年,營收47.13億元,毛利22.94億元,均超2010年的峰值,賬上現金27億,接近8年前的2倍,預計全年增長15%,首次達到百億規模。

6年前,李寧公司啟動轉型,收入一度下降4成,一年報虧20億,商業上,成功實現困境反轉的案例,非常有限,李寧領導的李寧,歷時3年半,業績全面復甦,成為幸運的少數。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體操冠軍出身的李寧,如何騰挪起躍實現翻盤的?站在新起點,李寧公司又迎來怎樣的機會?

教科書式的拯救

大眾印象中,溫厚的體操王子,不是一個生意人,這是誤解。

2014年底,李寧出任代理總裁,接手一線運營,局面棘手:連虧3年,現金“留血不止”,資產負債表岌岌可危;資本市場看空,配股融資的定價,只有2.6港元,股價跌到10年最低,不足高峰期1/10。

扭虧為盈是第一急務,又談何容易?

2014年,淨虧損7.81億,行業告別高增長,競爭激烈,2015年,李寧收入增長11%,毛利增加4.75億,扣除銷售相關的運營、物流支出,僅增加2.5億左右收益,自然增長填平鉅虧,不可能。

李寧毅然決定,出售紅雙喜股權,加之壞賬撥備轉回,獲得2.38億收益,但是,尚缺整整3個億,哪裡來?

答案是,嚴格的成本控制。

對照費用支出細目,可以清楚看到,相比上年,2015年的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下降2.11億元,出差成本、管理諮詢等運營費用硬壓9600萬。策略執行得非常徹底,香港召開的業績發佈會,即從香格里拉酒店,挪到中環一棟寫字樓的會議室,延續至今。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過往3年多,在李寧治下,成本意識貫徹始終,相對有彈性的營銷支出、管理諮詢和業務招待費用,一直嚴格控制,始終未超2014年的水平,由於業務持續增長,費用佔比大幅減少,以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為例,2014年佔比19.3%,2018年上半年只有10.5%。

節流空間終究有限,盈利後,改進重點轉向內部運營。

以人力資源為例,工資薪酬總額溫和上漲,人均產出的增長迅猛。2014年,僱員總數3735名(總部2158名,其餘為附屬銷售公司),人均產值180萬,2017年,僱員總數2182人(總部2008名),人均產值高達408萬,營收連漲三年,僱員人數卻在減少,直到2018年6月,總部人員規模才趕上2014年。

有鑑於當年的庫存之類,李寧主政後,格外關注資產效率指標,尤其庫存和應收賬款。

過去3年半,公司收入規模上升約50%,存貨絕對值從14.18億下降到12.94億,存貨結構大為改善,“6個月以下的新品”佔比,從57%提高到69%,“12個月以上”的存貨佔比,從24%下降到11%;應收賬款絕對規模,也由18.39億下降到14.41億,“90天以下”的應收款從54%上升到61%。

絕對值的大幅縮減,助推資產效率指標持續向上。平均存貨週轉期,由109天降到83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從71天下降為42天,現金週轉期由96天縮短到45天,通俗地說,從花錢購買原材料到出售成品回收現金,以前超過三個月,現在一個半月就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李寧的資產運營效率一度遠遠落後安踏,如今,存貨週轉速度相當(安踏83天),現金週轉速度上,甚至略勝一籌(安踏為69天),

管住了存貨和應收賬款,收入增長的每分錢,全部轉為真金白銀,而不只是賬面富貴。最直接的體現是“淨現金”(現金及等價物+短期存款+理財產品-借貸),2014年,公司淨現金為-1.05億,2018年上半年,已飆漲至30.52億,公司沒有一分錢的貸款。

過去42個月,李寧公司體量穩健增長,談不上快速,但是,運營高效、健康,如同一個人的體量上升,增加的全是肌肉,結構的變化,行動就前所未有的輕盈,這與2008年北京奧運後的那輪增長,有著本質的不同。這部分解釋了股價的表現,3年多來,市值上漲了2倍有餘。

在大眾眼中,李寧或許不是典型的商人,但是,嚴厲的成本意識、有效的運營管控,李寧拯救李寧的行動,好比他當年賽場的體操動作,張弛有度,到位規範,表現都是堪稱教科書式。

關鍵時點的先手優勢

2018年3月,就代理總裁來的表現,李寧做過自我評價,坦誠成績主要來自效率優化,轉型並未結束,“5.8%的淨利潤率我覺得很低,效率不行,有很多空間要改善,也說明我們模型有問題。”

8月的中報發佈,多數時間,他同樣表情嚴肅,提及要改進的地方比成績多。

就公司而言,要解決的首先是增速,2015-2017年,收入同比增長分別是17%、13%、11%,(紅雙喜業務不再納入報表,壓低了核心業務的實際增速),更重要的指標,則是淨利潤率,目前只有5.7%,遠低於理想水平。

至少在趨勢上,形勢正朝李寧有利的方向演變:2018年全年預計增長15%,營收重現加速跡象,增加的營銷預算後續也會形成助力;盈虧平衡後,淨利潤率正處於爬坡狀態,以經營利潤率指標為例,2016為4.8%,2017年為5%,上半年達到6.2%,下半年會進一步攀升,雖然,大量投資新成長業務,客觀上壓制了利潤率的表現。

顯然,業績全面復甦的李寧,站到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尤其從長期的視角,可以發現,除了強勁的資產負債表,他擁有不少的“先手優勢”:

01領先的主品牌

2018年,李寧將是中國體育界“唯二”的百億級國產品牌。要說明的是,外界多以李寧、安踏兩家公司的營收指標,代以兩個品牌規模比較,這誇大了品牌的實力差距。FILA等非母品牌的業務,已佔安踏集團營收的三四成,以此推算,“李寧”、“安踏”核心主品牌的業務規模,體量上差距有限。

難能可貴的是,“李寧”具有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罕見的溢價能力,這是品牌護城河的真正實力體現。

目前,國內運動品牌,在中高端價位段能實現穩定商業化規模的,只有李寧,比如,韋德之道6基礎款的價格是1099元,巴黎時裝週亮相的“烈駿ACE”定價999元。李寧本人在回應《21CBR》提問時,也格外強調“未來絕對不會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潭。”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烈駿ACE男子跑鞋

02專業的品類優勢

專業運動是李寧產品的基調與定位,核心品類在零售流水的佔比,達到96%,其中跑步佔28%,訓練22%,籃球23%,運動時尚23%,這意味著,核心品類均是20億以上的生意,已站穩腳跟,且均保持20%以上增速。籃球這樣的重要品類,佔據著CBA、詹姆斯·韋德等核心體育資源,且研發投入也在快速增長。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相對時尚行業,主打功能性的專業運動品類,需求更穩定,生意更穩健,這都會增強未來業績的可持續性。

03進化的零售能力

轉型以來,李寧一直以產品力和效率為核心,以建立符合零售效率的“精準+快速”經營模式,採用訂單精準化策略,完善店鋪分級管理,存貨週轉速度等指標的迅速改善,體現了零售能力的進化。

即便現在,李寧的零售渠道和運營,一直處於動態調整的常新狀態,比如,店鋪方面,根據購買習慣、商圈聚集、租金價格等不斷優勝劣汰,2018年上半年,即調整超過300多個店鋪;獨立組建的南區團隊,開始根據中國南方市場的特點,針對性地進行產品設計、組貨、折扣等精細化管理。這種不計繁複、低調紮實的努力,會有效保障業務的平穩擴張。

04鮮明的年輕氣質

年輕人群是體育生意的關鍵。從紐約的“悟道”,到備受關注的“中國李寧”,2018年以來,多場營銷活動成功“刷屏”,昭示28年的體育品牌,正以一種全新的氣質迴歸年輕人的主流視野。向95後、00後的年輕人群滲透方面,李寧慢慢有了感覺,這是其他本土運動品牌都未有的。

營收回歸高點,產品頻現刷屏,李寧是怎樣拯救李寧的?

年輕化戰略漸入佳境,紅利收穫也已起步,比如,“悟道”等時尚產品線,助推了上半年服裝分部的增幅達到30.7%,“中國李寧”發力,相信也會體現在下半年。

狀態全面回升的李寧公司,正大力投資有成長性業務,促進旗下品牌組合的多元化,重點發力童裝業務“李寧YOUNG”以及合作品牌Danskin,前者已覆蓋29個省份,共有店鋪631間;Danskin則定位為高端女子時尚運動品牌,以一線城市發展為主,循序漸進,預計2018年會發展至15-20家店鋪。

宏觀上看,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已進入“淘汰賽”,市場集中度正不斷提升,以在港上市的4家體育用品公司為例,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2013-2017年,李寧營收增長超過70%,安踏實現倍增,361度增長44%,特步是17.7%。

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本土體育用品的市場份額,會持續向頭部企業聚集。而日本等國的消費研究表明,經濟越發展,民眾消費取向的本土意識越強,未來,贏家的獎賞將格外豐厚。

在這樣關鍵的時間窗口,李寧公司的業績重回歷史高點,且在年輕化、品牌力、專業品類等多個關鍵維度,成功卡位,就格外有價值。這或許能解釋,如此充裕的現金儲備下,李寧一直堅持不派息的原因。

“我們不是做工廠的,關鍵是將品牌做到更有價值,走價值競爭的經營策略。對品牌、研發、市場營銷會加大投入,不會因為某一項投入減少而保留資金,而是要努力開拓新生意機會和空間。”李寧這樣告訴《21CBR》。

或許,沒有任何人,會比他這樣一個世界冠軍更理解,第一和第二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