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朋友分享歡喜會減半,災難會增加悲痛

曾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文中有一句寫得很對心,說“朋友之間,越簡單越好,有事就聯繫,沒事各忙各的。”

沒有朋友分享歡喜會減半,災難會增加悲痛

朱光潛老先生在《談交友》中寫過一段話,我個人非常喜歡,在我看來,這段話也能作為我對朋友這個詞的一種概括。他說:“誰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樂事。人是社會的動物,生來就有同情心,生來也就需要同情心。讀一篇好詩文,看一片好風景,沒有一個人在身旁可以告訴他說:“這真好呀!”心裡就覺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沒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歡喜就要減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災難,沒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個人不能唱歌,不能說笑話,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鬧架拌嘴,總之,什麼開心的事也不能做。”

靜心想想自己的朋友圈子,確實是由曾經的多而雜變得越來越少了,以前覺得朋友多是一筆人際資產,關鍵還是受了那些老話的影響,什麼“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等等,現在想想,這個時代,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才是真正不動的資產。

沒有朋友分享歡喜會減半,災難會增加悲痛

可喜在為數不多的留下來的朋友中,他們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因為他們心裡有我,而我的心裡有他,彼此之間是一種玄妙的心照不宣的關係。當然不主張閉門造車,自我封鎖,都靠這種關係維持朋友的距離。所以我在這裡還要強調的就是,有些友情,還是得維持在必要的聯繫上,因為每個人對友情的理解和看法不一樣。而多一些溝通,對靈魂的充實與思想的交換更是一種莫大的促進。

周國平曾說:“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種都屬於靈魂。一顆靈魂發現、欣賞、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一顆靈魂發現了,便有了溝通的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

沒有朋友分享歡喜會減半,災難會增加悲痛

可見,溝通和孤獨是同樣重要的兩件事,是互為牽連,並不矛盾的。但是,豐盈自己的靈魂,還要以孤獨的修煉為前提,之後,才能有溝通中的大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