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女儿的婚礼,林黛玉为何被“命”必须参加?

提督女儿的婚礼,林黛玉为何被“命”必须参加?

宝玉生日以后,大观园的小姐、丫鬟们陆陆续续进入了婚期,先是府里25岁的单身小厮们的花名册呈报上来,请求府里的大龄丫头进行婚配,然后是各位小姐们陆续有人相看,相继开始下定。

这中间,出现了一场婚礼:

九省提督王子腾的女儿与保宁侯之子,五月初十日大婚。

这场门当户对的婚礼,王子腾夫人将亲自登门邀请贵戚贾府有关人员参加。都会邀请谁呢?

首先老祖宗贾母是不会去的,因为她是一品诰命夫人,王家和保宁侯家的联姻没达到这个级别,贾母不需要去。

王夫人有个做了贵妃的女儿,是皇亲国戚,自然身份地位也高,不适合出席。

作为婆婆的贾母不去,邢夫人也不能去,按当时的规矩,她得和王夫人一起伺候婆婆,婆婆批准了才能去。

果然王子腾夫人也只是来接凤姐过去帮忙,一并请甥男、甥女过去闲乐一日。

这说明,王家发展至此,其社会地位还是不如贾府高啊。

提督夫人请“甥男甥女”去参加婚礼宴会,贾母和王夫人命宝玉、探春、黛玉和宝钗出席婚礼,不得违拗。这里用了一个“命”字,很有强制参加的意思。凤姐是王府的女儿,宝玉、宝钗是王府的外甥、外甥女,探春只认得老爷太太,舅舅也只认做了九省提督的王大人,这四人去王府参加婚礼不需要强制,不需要“命”,更不需要“不得违拗”的特殊说明,都是名正言顺。

那么,这个婚庆活动有可能不愿意参加的是谁?有可能违拗的又是谁?

提督女儿的婚礼,林黛玉为何被“命”必须参加?

林黛玉!贾府的小女儿我们知道还有迎春、惜春呢,客居的小姐除了宝钗、黛玉之外,还有史湘云等人呢!然后,“甥亲圈”还有贾兰母子呢!当然还有个上不了高台盘的环三爷。

这些人贾母和王夫人统统都不让去。

还有,以前宝玉去王府参加活动,要么自己去,要么和薛姨妈、宝钗、凤姐等人一起去,而如此盛大的王府婚礼,不在“甥男甥女亲戚圈”、非亲非故的林黛玉,不喜欢世俗热闹的林黛玉,为啥也要参加呢?

小编试着分析一下,不知是否能得到各位读者的满意。

首先提督府千金的婚礼,是个体面事,得派体面人参加,不是谁想去就去。也就是说,在各种迎来送往的场合里,言行举止要得体,不能失了分寸。史湘云是有了婚约未嫁娶的姑娘,说话做事也大大咧咧,有点“不防头”的概念,不适合参加大型社交活动。迎春自身的性情,木讷老实,不善言辞,被忽略。而惜春小姐呢?贾母曾在刘姥姥面前夸下海口,最会画画,她也准备了很久,却始终不见下文,大概其才华有限,也逐渐淡出了“体面人的圈子”。贾兰最是个牛心左性的古怪小爷,这样的场合能哄孩子吗?李纨呢,一个年轻的寡妇是绝缘于婚礼的,人家多有忌讳。环三爷就不说了吧。

所以,选中的这几个人是贾府的门面,是能够代表国公府形象的“头面人物”,不得不去。

提督女儿的婚礼,林黛玉为何被“命”必须参加?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宝玉的婚姻问题”,已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却始终不能定下来。

第五十七回里,薛姨妈母女也试着把林黛玉说给薛蟠,没能成功。这样,一边是舆论满满的“金玉良缘”,一边是情同生死的“木石前盟”,如何定夺这件事?一时难舍难分,贾母和王夫人也展开了拉锯战。这俩姑娘都很优秀,都是“出得厅堂”的大家闺秀,各有优势,各有天赋,无论最后谁和宝玉成亲,对家族来讲,都是亲上加亲,都是皆大欢喜。虽然王夫人未必非常满意黛玉,但是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也必须得接受,比如这样的大型社交活动,也可以看成是某种形式的“非诚勿扰相亲活动”啊!

这个僵局必须化解——我想,这也正是贾母、王夫人这对婆媳的默契:王家的婚礼上,来祝贺的自然少不了公子王孙,如果探春、黛玉、宝钗因此而和哪家王公贵族家庭联姻,当然是大喜事一桩。这仨女孩儿,可以说是贾府建立新贵姻亲关系的希望。

最重要的,宝钗和黛玉之一,如果在这些社交场合被他人“强定婚姻”,那么无论贾母还是王夫人,是不是都得接受这个命运的安排?因为能强定的人,肯定比贾府更有实力,也不至于亏了这些女孩子。

剩下的那个,就是“宝二奶奶”了。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我想这里面有老祖宗——贾母的私心。去的这几个都是王家亲戚,都是熟人,只有黛玉是生人,宝玉自然不肯让黛玉受委屈,他还不得时刻殷勤小意地护着林妹妹?用这样一种暗示或者明示的方式告诉大家,林姑娘是和宝玉一起来的,是宝玉的小表妹,他们共同代表贾府参加宴会,林黛玉贾家的人。这是不是对“金玉良缘”的反宣传?

第四个原因,我想这也是一种锻炼活动,是这些贵族女孩将来参加贵族社会生活的培训班。探、黛、钗三人都是聪明灵秀之人,势必会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家族聊天活动中学来新的东西,为将来的婚姻生活奠基。这就好比考驾证,多次的模拟试题已经顺利通过,今天进入路考!

不久南安太妃来给贾母拜寿,贾母果然还是安排史、薛、林和探春会见,王熙凤做主让宝琴也一并过来,但是史湘云和宝琴都是定了亲的,想必此时惜春已经长大了吧,再次和姐姐迎春一样被忽略了。无婚约姑娘里,来见太妃的还是“探、颦、钗”三位,可见贾母之良苦用心!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本刊编辑,研读《红楼梦》30余年,痴红爱红,愿结交天下红迷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