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符號或圖形語言是一種視覺形態表現形式的表象作用,這種視覺形態體系基於感官刺激和物質世界可見結構之間的一致性。視覺傳達是一個把概念(理念)轉換為可視化、形象化、信息化的表達和傳遞的過程,通過視覺形象(符號或圖形)的構成、設計來傳達信息,從而刺激視覺傳達的信息接受者。使信息接受者能迅速解讀或產生關聯思維,來認知和解讀視覺形象(符號或圖形)所表達的信息語言的內涵。正如中國古代學者莊子對形與色的精闢論述:u“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因此,圖形和色彩是視覺傳達形態語言構成的兩大最基本的要素。

圖形語言的起源和發展變化,是伴隨著人類進化的歷程以及社會歷史的進步、變化,而產生和演化的。綜觀漫長的世界人類進化歷史,由於火的使用,促進了原始人類由生食變為熟食,這是人類和動物之間的根本性區別;促使人類進化的里程發生根本性的轉折,同時人類的大腦思維也隨之發生了本質的轉化。正如德國政治家、哲學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在《反杜林論》的著作中所說:v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了。” 英國著名考古學家戈登·柴爾德(Childe Vere Gordon,1892~1957)在《遠古文化史》中也指出:w“掌握了火,人類就控制著一個強大的物質力量,控制著一個顯著的化學變化。自然界是一個生物,支配著自然界一股偉大力量,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2011年11月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報告中指出:x“烹飪是早期人類身材高大、體魄強壯和頭腦聰明的關鍵之一。”上述精闢的論述指出,世界各地的原始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大自然的歷史進程中,通過掌握對火光的使用,逐步認識宇宙世界的色彩與各種自然現象的物質形態,並逐步具備了人類初級階段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活動能力。並用自制的石器和骨器等物件作為改造自然世界的工具。正如恩格斯在關於《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的論文中所闡述:勞動產生了意識。通過勞動和語言交流,推動了腦髓的發展。從而y“猿的腦髓就逐漸地變成人的腦髓,”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具有標誌性的里程碑。

依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論證分析,由於遠古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不斷增強人腦思維的開發和進步,從而對形態概念的思維有了不斷擴大和增強。例如,214多萬年前的“巫山人”已經具有與自然界作鬥爭的能力,並且已能直立行走。他們能製作簡單形態的粗糙石器,以狩獵為生,表明“巫山人”已經有了簡單形態思維,從而產生了最低級的原始圖形文化。五十萬前的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遺址,前後共出土10萬多件石製品,還有骨器製品。這些出土的石製品具有二次形態加工的痕跡。這是構成“北京人”原始圖形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在“北京人”遺址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錘和石砧等多種類型。他們挑選扁圓的砂岩或石英礫石,從一面或兩面打出刃口,製成尺寸較大的砍斫器。“刮削器”採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盤狀、直刃、凸刃、凹刃、多邊刃等形狀,是石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尖狀器”和“雕刻器”數量不多,但製作比較精緻,尺寸小;有的只有一節手指那麼大小,製作程序和打製方法比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術水平。在世界上同時期原始人類的遺址中,還沒有石器製作的精緻程度超過“北京人”的技術水平。“北京人”用打製出的刮削器、鑽具、尖狀器、雕刻器和砍斫器等石器工具,用來肢解狩獵獲取的動物、削制木矛、砍柴取暖、挖掘塊根等用於日常生活的需要。再看距今約10萬年至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的起源點。在遺存物中,石器相對較少,而骨器比較多。其中不少骨器製作加工細緻,最為引人注目的遺存物是,在“山頂洞人”文化遺址中遺存大量的裝飾品(圖1-1,圖1-2,圖1-3)。在許多人工製作的裝飾品中,“{有呈微綠色的小礫石,是用火成岩兩面對鑽製成的,好似現代婦女胸前佩帶的小雞心裝飾品。”鑽孔的小石珠,是用白色小石灰岩塊磨製而成的。還有通過齒根的兩側對挖,穿通齒腔製作完成的穿孔的狐狸、獾和鹿的犬齒小飾品。這些遺存的裝飾品都帶有發紅的顏色,好像是用赤鐵礦石粉末塗染過。說明山頂洞人已經懂得簡單的顏色運用。除遺存的裝飾品外,遺存物中還有幾塊赤鐵礦石,其中有呈長形狀的經過摩擦加工,用來作為研磨粉末染料的工具,以及直接作為化妝用的畫筆,這是遠古人類原始妝飾的遺存物證。說明“山頂洞人”已具有原始藝術形態的愛美、審美觀念的啟蒙思維,同時表明原始圖騰藝術處於萌芽階段。

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從舊石器時代的“北京人”製作形態粗獷的石器工具到“山頂洞人”文化遺址中遺存大量的裝飾品,以及原始氏族圖騰形態的出現,說明遠古時期的中國人為了增強彼此之間的思維溝通和交流,由此產生了標誌(Sign)、符號(Symbol)和象形圖(Pictogram)亦稱為象形圖或形圖,這是遠古時期人類使用圖形語言來代表物體或概念的視覺形態(符號或標記)。可以說符號(形圖)的起源,是遠古人類表達意向和意念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次飛躍。據遠古傳說,古代周朝人在祭祀拜祖的宗教活動中,有戴著圖騰面具頻頻起舞的巫舞和儺舞,“儺”本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被人格化,成為一種祭祀表演。通過這些宗教觀念的視覺形態的信息傳遞,以乞求圖騰神靈的保護,意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萬事如意,這就是古人原始信仰的圖騰崇拜。從遠古的原始象形符號演化過來的原始圖騰崇拜活動,為遠古氏族圖騰文化的產生和象形文字的啟蒙,奠定了視覺形象圖形的基礎。

在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在文字語言沒有起源前,色彩和象形圖(包括象形符號)是人類思維意向和表象語言進行相互視覺溝通的基本信息形態。例如,距今約五萬年至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懂得用赤鐵礦石粉末化妝自己的形態,這是一種用色彩和圖形經過形態思維的自我裝飾向外界傳遞美感意向的表象語言,這表明在中國遠古“山頂洞人”的舊石器時代,審美思維觀已處於萌芽狀態。又如,淵源於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西亞地區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蘇美爾人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英文為cuneiform,來源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這個名稱表達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字本質的外在特徵,即外觀形象並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圖形符號。此外,古印度、古埃及、古瑪雅等世界古老文化的文字語言都是在象形符號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而中國文字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了由象形符號逐步演化為現代漢語的國家。這就是中國圖形語言的特徵所在。

在全世界人類進化的里程中,原始部落都先後出現以崇拜觀念為標誌,乞求神靈保護的圖騰文化。他們將“圖騰”是作為整個部落保護神的象徵圖形,而“紋身”是代表一個團體或階級的標誌。圖騰和紋身都是由簡約的符號逐步演化,成為含有理念表達的象徵性的標誌圖形。如歷史文獻《禮記·禮運》中記載的:“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就是中國遠古氏族部落的圖騰,是中國原始祖先崇拜的保護神。中國傑出的文學家、歷史學家、科學家郭沫若先生在一篇題為《關於晚周帛畫的考察》論文中明確提到:“鳳是玄鳥,是殷民族的圖騰;龍是夏民族的圖騰”。因此圖騰語言是原始社會發展階段中,遠古人類思想啟蒙的具體形象思維行為之一,是原始宗教觀的一種活動形式,是氏族部落原始信仰的象徵,也是視覺圖形傳達信息的一種具象表現,是原始人類智慧的創始物。

從有階級的社會起,圖形的創造和演化就含有政治、文化、經濟、哲學、宗教、情感等信息語言和意念表達。如,在遠古中國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中,出現的中國傳統圖案的基礎元素之一“”太極圖形(圖1-4),而太極圖形的基點淵源於“周易——八卦”圖(見第二章第一節中國遠古時期的形態思維與符號的產生)。它含有中國古代哲學理念的意境,表達了天地自然界與人類追求對立統一的和諧韻律。這正是五千年前,古代中國人認識客觀世界而表達的樸素宇宙觀和唯物觀。正如古希臘唯物主義者赫拉克利特所說的:|“自然也追求對立的東西,它是從對立的東西中產生和諧,而不是從相同的東西中產生和諧”。又如,自商周至秦漢時期出現的“” 囧形圖案淵源於象形文字“囧”的原形(圖1-5),含有表達光明和期望的思想理念,也是中國傳統圖形的基礎元素之一。在漢代銅鏡文化中“光明鏡”的圖案和的漢代織錦文化中“光明織錦緞”的圖形都是用“囧形”作為裝飾圖案創作的基本元素, 表達當時社會生活中,人民追求光明和諧的心理狀態。再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圖形花紋,具有風格莊嚴神怪,給予肅然起敬的視覺感。以獸面紋為主體,運用雲雷紋圖形加以襯托,還有其他常用的圖形花紋是:乳釘紋樣、羊頭紋樣、牛頭紋樣和龍紋樣等(圖1-6,圖-7)。這是因為商周時期統治階級的思想理念對青銅器圖形文化產生直接的影響。自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由於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並迅速流傳和發展,佛教文化的理念迅速摻入中國傳統圖形語言中,成為佛教文化的組成部分。例如,蓮花、忍冬、飛天和纏枝等傳統圖形成為這一特定時期佛教文化思想的視覺表現形態。如具有吉祥如意而又有超脫於文靜感的蓮花紋樣又被作為佛教文化“說經”的理念標誌。綜觀敦煌莫高窟的歷代壁畫都是描繪佛教文化的故事,大量使用蓮花、忍冬、飛天和纏枝等傳統圖形元素,充分展示了宗教文化對圖形語言的深遠影響。宋元明清時期的圖形語言,逐漸擺脫了宗教文化的影響,出現了以寫實為主題的圖形風格。宋朝統治者強調以“文”治國的政治理念,出現以花鳥山水題材作為圖形語言的基本元素,這與宋朝的統治者酷愛文學、繪畫有直接關聯,宋朝皇帝趙佶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花鳥畫家。蘇繡和宋錦的圖形花紋就是宋朝時期圖形文化的特徵之一。元明清時期的圖形文化語言,以精細、公整、繁複、嚴密為主要特徵,圖形語言的紋飾內容,題材廣泛,組織結構靈活,層次變化多端,充分展示了五千年中國傳統圖形文化發展變化的精髓和結晶。

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符號或圖形作為一種視覺表現形態,其本身的形狀就具有語言信息表達的功能特徵。例如,“三角形”是銳角形態,具有好鬥、頑強的活力;“六角形”既不是圓形,又不是方形,給予平穩和活力的感覺;“圓形”線條圓滑,表現出平靜的情感;而“正方形”是四平八穩的形態,表現出莊重、靜止的特徵。因此,綜上所述,圖形作為視覺傳達語言構成的要素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圖形語言的表現性

圖形或符號語言應有明確的意念和情感,使視覺傳達信息接受者,能夠快速、準確地認知或解讀圖形信息。如新石器時期出現的三角形符號表示岩石,平行線表示大河流。而現代交通信號中的圓形,即表達根據不同的顏色變化,傳遞車輛運行中停止、通行、等待等視覺信號。

2、 圖形語言的功能性

圖形語言應充分刺激視覺傳達信息接受者的聯想能力和視覺經驗。圖形語言的創作設計過程,就是視覺形象再思維的過程。要讓視覺傳達信息接受者完全理解所傳達的信息語言。如遠古時期的彩陶器上呈現的折線圖形,表現水流或山形。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裝飾,則傳遞出統治者治國理念的圖形信息。

3、 圖形語言的象徵性

圖形語言的象徵性具有具象性和抽象性的兩大特徵,應將圖形的象徵性作為構成要素進行思維。圖形的象徵特性非常容易使視覺傳達信息接受者,理解和感知信息語言的目的和效應。如中國遠古時期的象形文字“雲”、“雨”、“雷”、“氣”,就充分表現了圖形語言的具象性和抽象性(圖1-5)。而漢朝瓦當的鳥獸紋圖形,則以“四神”(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形為主要特徵(圖1-6至圖1-9),傳遞與“陰陽五行說”中五方觀念,五方獸神象徵有密切的關聯思維,因此漢朝瓦當“四神”(四靈)鳥獸紋圖形是完全符合董仲舒所倡導的“土德”的政治理念,即“五行說”中“四獸神”代表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及“北斗”據中央的思維觀念(圖1-10)。

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周鈞:漫話中國傳統圖形語言的起源

因此,圖形語言構成要素是整個圖形產生的基礎,只有準確運用圖形構成要素,才能創造視覺傳達圖形的藝術性、表現性、功能性和象徵性的相互統一;同時獲得視覺傳達信息接受者對信息的認知和反饋。在視覺傳達的圖形語言中;色彩、圖形、字符三者是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它們之間有著相互依賴和相互構成,以及相呼襯托的緊密關聯。在人類視覺語言傳達的過程中,色彩和字符語言也是圖形語言構成的基礎要素,字符又是由象形符號演化而來的,色彩與字符是相互相存的緊密體。在視覺傳達信息的行為過程中,字符形態語言的視覺傳達信息更為直接和明確。


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間交往的日益頻繁和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經驗的積累。古代中國人對錶達形象思想、記錄語言有著強烈的需求,於是——象形符號(文字畫)就產生了。遠古時期象形文字的起源,刺激著華夏民族對形象思維和表現力創造的追求。因此,在文字出現之前,遠古時期人類記錄、傳遞信息的手段,主要是應用色彩來描繪象形圖或符號。從中國遠古文化遺址發掘的懸崖巖畫、彩陶器皿表面描繪的各種圖形和象形符號,可以清晰看到,古代中國人在在繪製巖畫、裝飾器皿的同時,運用圖形傳達各種信息語言,記錄著歷史的進程。因此,色彩與象形符號是首先被應用於社會生活中,並承擔起視覺傳達信息的功能,同時極大地豐富了古代中國人表達思維的手段和形式。因此,字符起源的初級階段——象形符號,也是圖形語言成因的基本點。

自中國遠古時期象形符號的起源,逐步演化為兩類圖形語言,即一類為:象形文字的萌芽到甲骨文字的演化產生;另一類是象形圖演化發展為氏族部落的圖騰文化。再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形文化,商周時期的青銅圖形文化,到秦漢時期形成的瓦當圖形文化、銅鏡圖形文化,至唐宋元明清時期已形成完整的中國傳統裝飾圖形體系。充分地說明,圖形、字符與色彩一樣,是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圖形語言至今還影響著現代社會的思維理念和日常的文化生活。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生活中,圖形語言的視覺傳達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藝術、體育、宗教等各個領域。人們時刻接受到視覺傳達形態的刺激或誘惑;例如,各種時尚的專銷店,展示各種各樣流行服飾圖形,時尚的T字秀臺上充滿各種具有個性的流動時式圖形語言;商場裡鋪滿了五光十色、精美絢麗的禮品包裝、大街上閃爍著鮮豔奪目的大型廣告燈箱、各種招商會擺滿了印製精美的招商指南手冊、書報亭展示各種整版彩印的報刊雜誌、居家的客廳中播放著豔麗多彩的視頻畫面、飛機場、高鐵車站公共社會環境的大型裝飾壁畫的等場所。此外,我們每天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來源是通過四種圖形信息渠道——報紙媒體、視頻媒體、網絡媒體、廣播媒體,其中通過視覺傳達形態感知的信息有三種形式:報刊、視頻、網絡。再如,我們需要獲得日常生活的社會信息,主要依賴廣告媒體的圖形信息傳達,而且絕大部分的廣告信息是也通過視覺傳達的圖形形態來認知的,如:色彩分類單頁廣告、廣告牌、廣告燈箱、車身廣告、產品樣本、視頻廣告、報刊廣告等等。隨著現代網絡通訊傳遞高速發展,人們間的視覺傳達信息交流已進入無紙化的視頻、網絡信息傳遞和反饋。圖形語言和色彩語言一樣,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因此,圖形作為一種視覺語言的表現形態,伴隨著人類的起源和進化過程,以及漫長的社會發展進步而演變發展。圖形的創造和出現,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結果, 也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記錄器。它記錄了從遠古的石器文化時代、陶器文化時代、史前的青銅器文化時代,到封建時代的鐵器文化;以及從近代社會歷史文化到現代社會文化歷史的發展變化,是一部完整的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的圖形發展史。

參考書目:

u 莊子,《中國美術史資料選編》“莊子–外物”,[M]中華書局,1980年9月

v 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0卷 [M],人民出版社

w 戈登·柴爾德《遠古文化史》[M],群聯出版社出版,1954

x Christopher Wanjek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health-science/sorry-vegans-eating-meat-and-cooking-f

y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文第1版第20卷 [M],人民出版社,2015年

z{ 翦伯贊、鄭天挺,“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一編”[M],中華書局,1962年,170

|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是愛菲斯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論自然》一書,現有殘篇留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9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