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死亡”

指喪失生命,生命終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


小X說自己昨晚沒睡好。

“躺在床上,眼前一片漆黑,想到有天自己也要面臨死亡,就覺得後背發涼”。

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讓他一直清醒到天微亮。

我好像能理解他,誰能說自己不怕死呢。我好像又不能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早就開始思考死亡。

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死亡”意味著什麼?

張愛玲:

“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

我們為何畏懼“死亡”?

對“死亡”的恐懼植根於內心深處對“死”的忌諱。

幼年,我們學習如何吃飯,如何說話,如何走路;長大以後,我們學習如何交際,如何工作。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好好地活著。那生命的終點——死亡呢?

“未知生,焉知死”,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死亡”一直是不可觸碰的禁忌話題。小時候問起什麼是死,大人輕則用一些無關緊要的話語搪塞過去,聽過稍微浪漫點的說法就是“人死後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星”;重則大聲呵斥,強行終止話題。

我們內心關於死亡的困惑得到解決了嗎?依然沒有。

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對“死亡”的恐懼很大程度上是對“未知”的恐懼。

死亡不僅是一個永遠讓人猜不透的謎,而且是一個永遠擺在人的面前,至死都困擾著人的頭腦的謎。只要你活著,你就得不停地把它猜下去。

——西塞羅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但誰都不知道死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走向死亡,更不確定死後是否就真的徹底化為了虛無。在短時間內,現代科技的發展都不足以讓一個“已經死過的人”站在你面前現身說法,答疑解惑。

對“死亡”的恐懼來自對人世的無法捨棄。

人世走一遭,每個人手上持有的,不是一張“單程車票”。

富人害怕“錢沒花完,人就沒了”,窮人憂慮“錢沒賺夠,人就死了”。已經實現人生目標的成功者需要時間享受成果,仍然在低谷漂流的奮鬥者需要時間實現夢想。

殘酷的是,當生命逝去,一切將成為空談。

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在有來有返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不是獨行者,也不單單為自己而活。

面臨死亡時,我們放不下的,除了帶不走的物質財富,還有那些曾經參與我們生活的人:他們能否接受我們的離去,在沒有我們參與的餘生裡好好生活?相同的,難道我們只怕自己的死嗎?我們也怕別人的離去。

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死亡”?

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人常說,我們要坦然面對死亡。這裡的“坦然”不等於“不怕死”。

“怕死” 是一種本能,沒什麼不對的。形容一個人“怕死”,在我看來,似乎不是一個帶有感情色彩的貶義詞。

因為“怕死”,人類才有強烈的求生欲,才有在災難中頑強生存的勇氣。

因為“怕死”,人類才有拼搏的動力,才想把僅有一次的人生過得更加充實。

今日“禁忌”話題——死亡

而坦然,是明知自己的生命終將逝去,也不乏好好生活的勇氣:

一.笑對生活。生死麵前,皆是小事。

二.愛自己。人生僅有一次,為自己而活很重要。

三.珍惜每一次相聚也說好每一次再見。

趁我們還能欣賞日出,還能感受每天清晨陽光的溫度,學會擁抱生活,過好生命中的春夏秋冬。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坦然面對死亡。

文丨小罐

圖丨源於網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