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項技能之前,要先明白它的成長曲線

學習一項技能之前,要先明白它的成長曲線

在我上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學的都是計算機專業。當時在學校的時候,流行過一種風氣,凡是能靠編程技術在外面接項目掙錢的,都被認為是高手。有些不會編程的,也在私下裡花時間上一些相關的課程,甚至有人因此連正課都不上了。

其實對於學生們來說,能不能賺到錢倒是次要的,畢竟老師在學校教的都是理論,學了那麼多年都不知道有什麼用,而以後找工作是需要實踐能力的,如果能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做出能讓別人真正用得上的東西,不僅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還能為找工作做一些實踐方面的背書。

這種風氣老師們當然早有耳聞,記得在一次課上,武漢大學的胡啟平教授語花了一整節課的時間專門跟我們聊了一下這件事。

當時他很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對我們說,你們不要去做那些垃圾項目,也別去學那些垃圾課程,那些技能在外面的培訓機構學幾天也都會了,學校有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完備的知識體系,你們在學校就應該好好學習理論,多學習數學思維和經典算法,多研究優秀論文,只有把基礎打紮實了,以後才能走得更遠。

最後還“威脅”說,你們要是不聽話,我就跟教導處反映,把所有實踐課都停了。

對於當時還很年輕的我們來說,並沒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完全不領情,下來都在議論,如果理論不能用於實踐,那學習還有什麼意義?我們可不是書呆子。如果學校真要這麼做,我們就組團抗議。

可當我從學校出來並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很多年之後,才逐漸明白,原來以前老師說的不僅是對的,而且簡直就是真理。

十年以前,從事軟件開發類工作的人還不像現在這麼多,在很多外行人看來還屬於比較“高端”的工作,可現如今,人們都喜歡稱之為“碼農”。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項工作雖然入門其實並不難,就像老師說的,找個培訓機構學個一年半載,就能上手工作了,但要想成為高手,沒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是不行的。對於大多數從業者來說,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體力勞動,而且在我們國家,幹這行的還有個年齡限制,35歲以後就很難再有競爭力了,基本和農民工沒什麼區別。

應了那句老話,一棵樹能長多高,取決於它的根扎得有多深。

所以,從長遠來看,可以把技能分為兩種,一種是學會容易,但要想學好就難了;另一種是,學會很難,可一旦學成,就會有重大突破。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Scott Young在2014年寫過一篇文章,說技能有兩種類型的成長曲線:對數曲線和指數曲線。

1、對數曲線

學習一項技能之前,要先明白它的成長曲線

這種類型的技能,在初期階段,進步速度非常快,只要下點功夫,就有大幅度地提升,但隨著時間的延長,當技能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就會進入一個平臺期,再想提升就非常困難了,即使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

學開車就是這樣,對於一個不會開車的人來說,只要在駕校裡跟教練學上個把月,基本就能上路了,可要想獲得高水平的駕駛技術,就得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

以前我在駕校的時候,教練對我說,能上路根本不叫會開車,一個人的駕駛技術是否過關,要看他能否讓暈車的人不暈車,讓不暈車的人暈車。要想做到這一點,一般人光靠學是不行的,只能用時間和經驗堆出來,老司機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類似地,減肥、健身、學英語都屬於這種情況,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效果顯著,甚至進步神速,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可是越到後面收穫越小,很多人就會覺得沒意思而選擇放棄。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高手都是極少數的原因,高手之所以是高手,不是因為能力強,而是更有意志力和耐心。

2、指數曲線

學習一項技能之前,要先明白它的成長曲線

符合指數曲線成長模式的技能則完全相反,在開始的時候,進步非常緩慢,甚至在很長之間內,都沒能取得讓外人看得出來的效果。

可到了某一個時刻,就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水平突然就有了質的飛躍,而且以後的進步速度也越來越快。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閱讀,如果你只有很少的閱讀量,讀書的速度通常會比較慢,而且並不覺得書裡的知識能為你帶來多大幫助。等你的閱讀量達到了一定級別,那些零散的知識點在你的大腦中有了關聯,逐漸形成了一個知識體系的時候,你的思維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就會比以前提高很多倍,而且閱讀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經濟學家泰勒·科文的閱讀速度就非常快,據說他一晚上能看好幾本書,親眼目睹過他讀書的人說,他翻書的速度簡直太快了,他讀一頁書的速度相當於常人讀一個標題的速度,還不會遺漏任何關鍵知識點。

為了回應別人的疑惑,科文還對此專門寫文章解釋了一下,他說:“要想做到快速而有效閱讀,唯一的方法就是,你要讀很多書,很多書;當你讀過很多書之後,再翻開一本新書開始讀的時候,你就能基本能知道作者後面想要說什麼,這時你只要抓住作者新思想的重點就可以了,其他內容根本不用看。”

指數型增長的技能最大的風險就是,在初期看不到效果的時候很容易讓人灰心,甚至放棄,讓我們以為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天賦,或者覺得這項技能根本沒什麼用。其實這種現象只是由技能本身的成長規律決定的,與人無關。

在學習一項技能或者開始一項事業之前,先弄清楚它的成長規律,不僅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做出更合適的選擇,也可以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來應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防止我們在快速成長時盲目自戀,在難以進步時自暴自棄。

至於這兩種技能成長模式哪種更好,因人因事而異,但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覺得還是儘量選擇指數型成長的技能,雖然在開始的階段比較難,但只要不計回報地付出努力,堅持打磨好一門手藝,突破以後就會在能力上形成壁壘,獲得更大的自由。

其實如果你真的想做成一件有價值的事,或者掌握一門高級技能,就算早期無人喝彩又有什麼關係呢,就像成龍在一首歌裡唱的,“只要做到問心無愧,代價不菲,就是最大的安慰”。

學習一項技能之前,要先明白它的成長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