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火影忍者当年横空出世,于忍者题材动画中至今鲜有敌手,比较出名的《混沌武士》、《异邦人无皇刃谭》、《甲賀忍法帖》等大多叫好不叫座,没有多少的观看数,和火影忍者比起来,续作《博人传》在故事立意上基本没有创新,火影忍者原作的很多情节被翻版、改编、盗取过去拼凑成《博人传》,但即便是这样,《博人传》仍旧收获不下5亿的播放量,这究竟是火影情怀的延续还是什么别的缘故?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花火

乏味的故事性。博人传在设计人物、情节、对白时大量照搬火影忍者,真正属于原创的人物只有少数几个人,博人、电气、岩部、巳月等寥寥几个角色,演绎的故事从下忍考试的选拔到日常情节,都有火影的故事影子。当年的下忍考试,火影里卡卡西测试鸣佐樱三人能否成为下忍,情节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性到寓意,让下忍测试的节奏感张弛有度,仅仅只有四个人却演出一种饱含节奏感的剧情来,尤其是最后佐助和小樱将便当偷偷给鸣人吃,意料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收尾,令人忍不住拍手称赞。反过来看博人传的下忍考试,场面大,一个班二十多号人,三个上忍和卡卡西是考官,可结局让观众震惊掉了下巴,经历多次忍界大战的卡卡西被一群连下忍都不是的小学生困住无计可施,其余三个上忍也被轻松虐菜,连台词都在模仿火影,人物的对话毫无意义,像是说口水话一般,只是为了走完一个固定好的模式而把对白往剧情里塞,对此,火影迷惊呼,这真不是我见过的火影!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第六代火影卡卡西

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这部动画自播出后播放量就很高,如果按照5亿播放目前48集来算,平均每一集有上千万的播放,这也太夸张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等的状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笔者认为是主要原因,情怀上的支持。火影在720完结时,鸣人雏田结婚,不知多少人在感慨自己追了十多年的火影终结,诚然任何动画都会有完结的时刻,但只要有好的故事和续作,拥有庞大基数的动画复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雏田

剧场版播出后,很多火影迷期待续作的来临,可发现它真来了后,不知作何感想才好。但仍旧有一部分人选择坚持,最大的原因还是不愿意放下心中的火影情节,观众们看动画比谁都明白,在有字幕的年代,一部动画出了什么毛病,字幕上的好事者分分钟能敲出好几十个字出来把你的疑问解答得清清楚楚,叫人不得不佩服。博人传也是如此,尽管字幕上大家都在讨论它有多烂,却还是没有放弃。

二、当烂作成为吐槽标签,这是一种糟糕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新第七班

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做动画吐槽的UP主有很多,其中做得好的Lex等大UP主,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一部动画值得吐槽的地方,成为UP主的吐槽素材,配上搞怪的音乐和旋律,将一部动画的槽点说得滴水不漏,观众足足笑疼了肚子。而博人传做得这么水,自然难逃法眼,尽管UP主是以烂作的角度来吐槽,这样仍旧会带动一批观众去看UP主吐槽过的动画,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搞笑和真的水到掉智商么?同样的,这也会带来播放,目前来说,这是一种糟糕的发展趋势,因为好的动画一般无可挑剔,很难找到吐槽的点,而逗比的动画则成为UP主们“声讨”的选择,在另一种意义上,也给这部动画做了反面宣传。

不过,UP主们对伙伴们追番的推荐和吐槽所做的贡献很大,有积极引导的一面,这也是哔哩哔哩发展起来的一个原因。

三、博人传还是有那么几个角色很值得看下去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巳月

博人传续作里,池本新加入的角色有一大堆,都是木叶的新一代成员,里边有板有眼值得看的角色首推巳月,蛇叔的儿子。他有着怪异的眼睛和头发,不像是大蛇王的基因,但又叫蛇叔爸爸,对博人一见钟情,不管博人干什么都要跟着,后来干脆成了新第七班博人形影不离的基友,巳月想要寻找太阳,博人便是巳月的目标,实力不俗,有着可以把志乃老师吊打的实力...好吧,志乃老师的确被打得无力反击。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博人和佐良娜

博人,比起小时候过得不好的鸣人,太子的生活不知道优越到哪里去了,妈妈雏田温柔体贴,妹妹向日葵可爱,自己从小就无需担心什么衣食住行问题,要知道当初鸣人喝牛奶都省着喝,变质了也没有扔,反而这二世祖要搞事情,池本选择博人作为主角,不太好挥发他的创作,因为博人的天生阳光属性,注定博人传无法让观众体会到火影那种情感上的感动,只能隔靴搔痒,再怎么煽情也只能悲催了。

为什么博人传剧情水到掉智商还会有过5亿的播放量?

佐良娜

此外,小公主佐良娜颇有个性,目标远大,看来很有可能会是继木叶丸之后的火影,之外的人物看得心累,仿佛都活在框架里,失去本身的活力般演得如一具没有精神的空壳一般。大家对这部动画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