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秦发忠:践行在传承路上的傩雕人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首届贵州“两赛一会”

[人物档案]秦发忠,男,汉族,1972年出生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大山组。受家乡傩文化熏陶和祖辈影响,14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学习传统傩雕技术。其作品2006年至2009年多次荣获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三赛一会”最具民族特色将、二等奖等奖项和黔中名创、黔中名将、贵州工匠、艺术名家工作室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贵州省高级技术人才、安顺市“乡土人才”、“贵州省青年创业导师”、“贵州省青年致富带头人”、“安顺市管家”、“安顺木雕文化传承人”、“安顺文艺新人奖”、贵州省一劳动奖章、安顺市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将文化艺术和传统技艺有机融合的第一人” 。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跟中国人类学家徐杰舜老师合影

[记者手记]他工艺精湛,生动刻画傩面具的喜怒哀乐,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使一块块木头“活起来”,丰富了傩戏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水淮,在全国傩雕领域独树一帜。他办起了傩雕企业,形成产业,建起了中国首座傩雕文化博物馆,用心用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带涂和开办培训班培养后继人才,用匠气、匠心、匠魂的历练过程,诠释了什么是工匠,工匠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在黔渝高铁首发式山共接待采访

匠气缘于热爱和专注

在贵州安顺西秀区屯堡,有一种民族文化,叫地戏,是一种地方戏剧,由600年前明朝戊边的军人和家属带入贵州的,属于中国傩文化的范畴,是傩文化的一个重要种类,后经融入贵州地方文化元素,独自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剧种。傩戏成为一种丰富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活动,一直传承至今。

地戏演出时佩戴的木雕面具屯堡人叫做“脸子”,脸子的制作工艺叫做傩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给刘官中学的学生授课

1970年秦发忠出生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大山组。他的家乡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傩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我们祖辈都有人从事过傩雕活,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看跳神,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电子游戏,我唯一的爱好就看地戏,尤其对每一堂地戏的傩面具出奇的喜欢。”秦发忠说,脸子初看都一样,就是一个面具。但仔细用心看,就会发现每个面具的造型神态和不尽相同,喜怒哀乐的每一个面具代表,是用刀一刀刀刻出来的,很繁琐、需用心。我就是在爷爷雕刻面具时,经常摆弄刻刀和木料“偷师学艺”渐渐爱上这门手艺的。

1991年初中毕业中考时,秦发忠考上了贵阳花溪电子工业学校,可家里穷,辍学了。干什么呢?干傩雕,这个行业现在都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干,傩雕工艺以后可能会丢失。然而,家里本来就困难,连吃饭都是问题,买刻刀、木料的钱从何而来?秦发忠初步对人生作了规划:用3年时间打工攒钱,然后再回来创业。1991年至1994年,秦发忠外出努力打工,省吃俭用存了4000多元,于1995年回乡创业,办起了傩具雕刻作坊。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喜好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工作状态。创业初始,由于处于学习阶段,又不懂得如何推销占领市场,很快秦发忠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但没有丝毫怨言和放弃的打算。

去银行贷款,银行不贷,只好去借高利贷。“木料贵是主要原因,积压在面具上的钱太多了,周转不过来。”秦发忠说,开始那几年他的傩雕作品基本是作地摊货处理,几乎赚不了钱,但技艺有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家人的支持也是关键。爱人陈守英曾劝他放弃,搞这“破玩意”还不如打工来钱快,但他坚守下来了。屡劝无效,妻子也不再劝他,几乎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彻底解放他去捣鼓那“破玩意”。“没有我妻子的任劳伤怨、艰辛付出,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秦发忠感激地说。

专注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工匠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秦发忠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韧性,诠释了一个浑身匠气民间艺人的理想坚如磐石。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刻神》新闻发布会上接受采访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与新加坡《独角戏》主演老师合影

匠心缘于精益和完美

一双粗糙发黑的大手,手掌和指头之间,明显有6处是厚达4毫米以上的大块老茧。手上的细小划痕密密麻麻,左手4处暗黑结疖的刀伤,惹人眼目。5月9日,在秦发忠家,当记者第一次见到他并同他握手打招呼时,被他[ 双手强烈地震憾了。一张条凳上摆放着数十把大小不一,各种尽寸的圆刀、平刀、凹刀、挖空刀,截木机、提花机嗡嗡作响,院落车间有序整齐摆放着购进的各种圆木。一座4层楼的古式建筑,里面摆放着大大小小各种傩面具,这里就是他的傩雕文化博物馆。此时,他正坐在一张矮凳上,拿着一把圆刀,在一付即将成型的面具上一刀刀干净利落地游动着,刚才一付面无表情的面具图案,不一会就呈现出凹凸有致、栩栩如生、不怒自威的一名武将的表情来。“这是我做的三国战将赵云的形象,有一家博物馆订制了三国系列人物像。”记者仔细一看,子龙俊朗、帅气的形象跃入眼帘。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我马上要参加今年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文博会,还要加班加点赶制一批产品上会。”据秦发忠介绍,为了把自己的傩雕作品推广和销售出去,他创业时曾四处借钱作路费,只身前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参加各种活动作宣传推广。自1995年返乡创业以来,他有意识地对傩文化、屯堡文化、传统傩雕技法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并反复磨炼技法。“愿来一个表情、一个局部细节要反复弄,凿深了怕成废品,只有小心冀冀地一点点刻削刨推。经过长期反复锻炼,现在一个局部几刀下去,想要的表现效果马上就能出来。现在借助提花机,也只能完成耳翅的大概模型,各种人物的内心、脸部神情,其实在我拿起刻刀时,就已烂熟于心了。”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2018年深圳文博会上展演传统技法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它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凝神聚力、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职业操守和品质。秦发忠用一生的追求,始终践行着一个傩雕人最执着的坚守。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获安顺文艺奖,姚晓燕主席颁发奖金

匠魂缘于创新和卓越

只有技法而不了解面具背后的文化,只能算作一名熟练技工,还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工匠。从14岁正式学艺至今30多年来,秦发忠对家乡的傩戏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周官屯的面具:每一张都有性格》、《安顺地戏面具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脸谱:雕出来的屯堡文化》等论文数十篇,分别在《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等报刊和书籍上刊登和发表,不仅传承了和宣传了传统文化,还提升了傩雕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为傩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理论与实践的辉煌业绩,他因此被称为“文化与技艺有机融合的第一人”。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免费给学生上课,讲屯堡文化

他充分利用网络快捷、便利、直观的特点,建起了网站、公众号和淘宝商城,有效加大了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国内销售市场。2015年实现了销售收入460多万元,完成税收21.46万元。现在年年销售额稳步增长,屯堡傩雕作品遍布全国乃至漂洋过海。

2007年,秦发忠组织成立了刘官乡傩雕协会,采取协会+公司+雕刻厂+艺人的发展模式,引导公司、工厂、民间艺人等根据旅游及各类市场需求,进行大胆创新,开展以商养文,大大增加了从业人员的收入。2007年以来,协会共培训民间艺人1000多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河南、甘肃、浙江等国外、省外的学徒,解决附近农民工就业50多人。据2016年不完全统计,在他和协会的带动下,刘官乡傩雕产业产值达6000多万元,真正成为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支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傩文化之乡。

为保护和抢救民间傩文化的各种实物和史料,探索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新路子,2013年,秦发忠投资600多万元修建了国内首个傩雕文化博物馆一一屯堡傩雕文化博物馆。自2016年4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每年都要接待游客3万多人,带动他的家乡住宿、饮食、交通的行业产业发展,解决了200多人就业,帮助1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了传承和弘扬安顺屯堡傩文化,他有效借助小城镇建设观摩会、地方文化年会、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国际文博会等各种活动,推理论研究成果,办实物展览,售文化产品,实现了以商养文、以文壮遗的文化传承模式,从一名民间匠人迅速成长为具有匠魂气场的行业发展领军人物。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崔永元老师点评贵州的傩雕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傩雕形成这么大的产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皆因傩雕人的匠气、匠心和匠魂。秦发忠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新时代民间匠人的标杆和旗帜。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2014年贵州省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会上,陈敏尔书记称赞傩雕作品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2016年湖南新化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合影

一种文化有了魂,就有无限可能,魂在文化在

张江舟老师题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