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房地產市場終於回暖了,但作爲投資者的你該出手嗎?

6月的房地產市場終於回暖了,但作為投資者的你該出手嗎?

時間在2018年已經跑完了半程,而距離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這一年半里,在“房住不炒”這個不變的主旋律下,近110座城市出臺了超過250條調控政策,也正因此,2017年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年”。

花式調控下,樓市結束了紅火景象開始冷清起來。這種冷清在調控並未放鬆的前提下,自然也延續到了2018年年初。進入7月,2018年上半年樓市數據陸續出爐,令人驚訝的是,國內房地產市場已在上半年開始悄悄地冒出了一絲絲的暖意。

6月的房地產市場終於回暖了,但作為投資者的你該出手嗎?

1、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在國家統計局剛公佈的2018年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中顯示: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多達63和66個。這是從2017年下半年以來,一二手房上漲城市數量最多的一個月。

其中,4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持平,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由之前的持續下跌轉變為上漲0.1%,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6.3%和4.6%,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6.0%和4.3%,漲幅均超過上一個月。

量價不分家,A股如此,樓市亦如此。價格有所抬頭,成交量必然也有回暖趨勢。前四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3%,銷售額增長9.0%,與此對應的是,有22家房企1-5月的銷售金額合計達到1.69萬億元,同比上漲35%。

2、回暖是有據可依的

整體來看,2018上半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都是有據可依的。一線城市來看,北上廣深因其特有的地理優勢和對人才的吸引力,只要政策層面稍稍放寬,回暖就是必然的,因此不需過多解釋。

而二三線城市的回暖則更具有戲劇性。眾所周知,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各城市為了延續自己快速發展的活力,紛紛開始名為“人才引進”實為“搶人大戰”的比拼,為了增強人口吸引力,各二三線城市紛紛給出了住房補貼,購房優惠,以及購房落戶零門檻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為當地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使得本就在調控前長勢喜人的二三線城市在整體回暖後,延續了更猛的漲勢。

3、該不該出手?這是個問題

該不該出手,什麼時候出手,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不僅是個問題,還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房價下跌時,遲遲不願出手,怕沒買到最低點;房價上漲時,遲遲不敢出手,怕買在了最高點。

其實,房地產作為中國的支柱產業,牽動的產業何止幾十個,關係著的家庭何止幾億個,房地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直接關係到金融體系的良好運行和整個社會和諧穩定。

因此,國家出臺各種調控政策,為了並不是打擊房地產業,而是為了讓房地產業更加健康長久的發展,經歷黃金十年後的地產業,再經歷這樣一輪調控政策的深度調整,未來還是應該可以期待的。

但眼下是否是出手良機,以及一二三線城市漲跌互現,毫無規律可言,加上即將上馬的房產稅,何時出手依然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6月的房地產市場終於回暖了,但作為投資者的你該出手嗎?

4、該出手時就出手,但要講究方法

既然確定了大方向還是看漲的,房地產也還是可以投的,那怎麼投就是個技術活兒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標的歷來有限,房產一直中產階層乃至高淨值人士的重要選擇之一。但地產結束黃金十年的今天,閉著眼買房子已經不太現實,那怎麼樣才能規避投資房產的風險,享受國內地產市場未來長期穩定的收益呢?

用一支房地產母基金來解決目前的問題,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通常情況下,一支房地產母基金會投資給5-10家專業優秀的子基金,通過子基金間接投資到優秀的地產項目中去。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獲得這些子基金的投資收益,同時還能把投資風險也分散給它們。即便其中一支子基金出現問題,也有其他子基金的相對優秀的投資回報來彌補下跌損失。

房地產母基金具有的這些優勢——降低門檻、分散風險、優化回報,才能真正實現了把不同收益和風險整合起來,實現了長期穩定的回報。

冷清已久的地產市場是否就此再度紅火無人能預知,但依靠房地產母基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是每個投資者可以做出的最好選擇。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宜信財富成都投資峰會上,宜信財富房地產母基金團隊對2018年全球以及中國國內的地產形勢進行深入且深刻的剖析,為國內高淨值人群帶來一場精彩的、乾貨滿滿的地產盛宴。並同時重磅推出宜信財富-大中華房地產股權私募母基金。這支母基金重點關注國內一線和二線核心城市的辦公、商業、物流以及較為創新概念或運營模式的共享辦公、長租公寓等增值型和機會型的房地產機會。這支經由宜信財富房地產母基金團隊精心打造的產品,將為國內投資者帶來新時代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新機會。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非宜信官方觀點。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THE END】——————

作者 鄧婉鑫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6月的房地產市場終於回暖了,但作為投資者的你該出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