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說」和尚下山

僧人甲:

我奉師父之命,著衣持缽,下山乞食。爾時行於城中,於各家化緣,皆無所得。行至一樸素人家,駐步良久。內中有一少婦,見我持頌《梵網經》,乃引我入屋,贈與飯菜茶水,為其頌《金光明經》。爾時,我邊頌經,邊偷窺其宅內器物,覬覦銀器銅碗及金簪。心中思量,欲於是夜行盜。頌經畢,起身辭離。

時,夜。千家閉戶,狗吠聲聞。我逾牆入其屋,庭院深深,樓閣隱隱。潛入一東廂房內,見日間女子酣眠於彼,近視之,床延有血,度其人已死矣!大駭,正欲奔走,突從樑上竄下一人,揮劍欲殺我,遂與之格鬥。

僧人乙:

我奉師父之命,下山乞食,自辰至午,一無所得。坐於巷陌,突見一同門行至此地,有一少婦招其入室開光,我於門外窺視此女,美之。遂生邪念,欲於是夜劫其色。

時,夜。萬家入夢,月色撩人。我逾牆入其屋,龍呤細細,鳳尾深深。忽聞人聲,遂躍上屋簷,滑下樑間,潛入屋內。於燭影下見日間之同門,其人面色驚怖,正欲出門,再仔細探看,見床上有一女子,已為其所殺,大怒。跳將下樑,欲殺同門,遂與之格鬥。

方丈:

我今命二弟子下山化緣,持頌經文終日,未見其歸來。飢渴難忍,遂下山覓食。於月下行至一戶人家,見其燭光尚在,遂敲月下門。門開,是一女子,引我入室,贈與茶食,為其頌《心經》。

爾時,此女突顯輕浮,濃妝豔抹,欲誘老僧。我心中有佛,豈肯依她?遂託言入廁,徑直出屋,正欲逃離,孰料夜黑路暗,老眼迷途。又走回原屋,聽聞內有人格鬥聲,遂入屋內,見二弟子正廝殺,急歷聲呵止。二弟子跪於我膝前,皆稱女子非彼所殺。爾時,我見唯我三人,覺女子尚有一息在,遂奪劍將其刺死。

遂與弟子云:汝二人為孰殺此女而爭辯不休,幾欲相殘。現我下致命一劍,是我三眾共殺之。可速逃離,誰也不可揭發誰。遂同回山上。

「哲理小說」和尚下山

女子亡魂:

妾本貧家女子,前年夫君亡化,盡日守寡,寂寞難耐。今年忽見一僧扣門化緣,喜其容貌,引入內臥,贈與酒食。令其為我頌經,頻拋媚眼,暗示其可晚間來見。

時,夜。萬家寂靜,妾獨坐於花燈下,侯僧前來。等至二更,突聞敲門聲,開門視之,乃一老和尚,大失所望。引入屋內,贈與酒食,遂欲試僧人有無戒色之心。百般調戲,老和尚推脫不能,雲欲如廁,許之。

和尚去後,妾取紅墨染於身上,欲待和尚歸來,嚇唬他,戲弄一番。正臥下裝死,突有一人入屋,眇之,乃日間所見之僧。正欲起身相迎,突從樑上飛下一人,揮劍並刺。二人格鬥,妾心驚恐,遂不敢起身。

爾時,老僧入內,呵止二人。二人申辯,皆言妾非其所殺,知其信妾之詐死為真,頓覺好笑。正欲起身取笑,老和尚覺我有動靜,突拔劍猛刺——至此,是真死矣!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