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於良心

孔子有言:“志於道,據於德。”良心做人,說到底就是做人要有“道”:實現理想的人格,奔向中國特色的目標社會;良心要有“德”:立身有根據,行為有準則,不做虧心事,不幹缺德活。首先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問心無愧,只有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不會後悔懊悔。人們常常這樣說:“我憑良心說話”,“我憑良心做事”,“我憑良心做人”……這說明人們把自己的良心看得很重,很透明。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要真誠相待,用己真誠,換取他人真心。只有講良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祝福。

無愧於良心

講良心是一種品德,是做人的底線,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講良心是一種胸懷,不斤斤計較、不睚眥必報,心底無私天地寬

講良心是一種正氣,行得正,走得直,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

講良心是一種博愛,是一種慈悲之心,一種仁義之心,一種憐憫之心

無愧於良心

人活著,

錢不是第一,名不是第一,

良心是第一。

有良心的人,堂堂正正做人;

有良心的人,正正經經做事。

講良心就是要品行端正,做到真誠待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不兩面三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講良心就是要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做事,坦坦蕩蕩做人,不操歪心,不打歪主意

講良心就是要做好事做善事,行善積德,有責任心、有善心,不漠不關心、自私自利

講良心就是要知恩圖報,常懷感恩之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不泯滅良心、不恩將仇報

無愧於良心

做人,一旦丟了良心,就會貪得無厭,沒有底線,良心是我們處理人和事的標尺,指引著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無論大事小事,無論難事易事,只要是對別人有益的,我們盡力去做了,哪怕做得不夠好,我們也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是一個有良心的人!良心不用刻意去尋找,它就在你的心裡!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的同情與憐惜,無私的關愛與祝福。

無愧於良心

良心是一份本真。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擁有的條件也各不相同。能力大的、條件好的,做某一件事情做得好些,效果明顯。能力小的、條件差的,做得自然就差些。但是不管怎樣,只要真心去做了,盡力取做了,就是堅守了自己的一份本真。不求盡遂人意 但求無愧於心,這就是良心。

無愧於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