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自學寫作難點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小意寫作並沒有天分,如果非要說有點什麼天分的話,大概就是對寫作的嚮往。

畢業工作後,小意經常讀寫作方面的書籍,並建了自己的公眾號。

但是在小意嘗試寫作的時候,每次總會遇到很多問題。

不知道為何寫不好,不知道怎麼能夠寫好。因為沒有流量,寫的文字很少能讓人看到。長期得不到反饋,經常得自我懷疑。

他還經常看到別人十萬加的文章,但就不服氣。像是愚鈍的人一樣,不明白他們為啥就能大受歡迎。

在寫作這條路上,有個領路人,會少走很多彎路吧。但是很多像小意一樣喜愛寫作的人,資源與條件所限,根本就找不到領路的老師。所以想要走好寫作這條路是非常難的。

寫作是一條不斷摸索的過程。為了減少迷茫,找到更好提升能力的方法,或者出路。我想整理以下關於寫作的一些思考。

寫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寫作,有什麼提升寫作能力的方法讓每次的努力都有效。

為什麼要寫作?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隨著自媒體紅利的崛起,沒有什麼限制的門檻,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寫作的陣營。

但正是因為沒有什麼太大的門檻,反而競爭會越來越大,寫作並不容易。

世間有很多的路,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就選擇了寫作,當遇到無數的困難、挫折後。很容易放棄。

若自己本身就討厭寫作,那就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不然越走越累,白白浪費了時間。

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清楚自己的定位,遠比只是盲目選擇寫作更好。

想要寫好文章,真的並不容易。從量變到質變需要幾年時間的用心寫作、積累。

也許幾年的時間不長,但在這浮躁充滿誘惑的社會里,就變得很漫長,很少有人能夠堅持。

所以要麼不寫,要寫就沉下心,堅持下去。這樣寫作就漸漸變成一件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喜歡的事情。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寫作是什麼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1.寫作是交流

如果想要寫作,那先想好寫作是什麼。

有人說,寫作是記錄自己,抒發心靈,上不上推薦、首頁無所謂!這樣清高的人,很可敬。

但如果寫作僅是寫給自己看,那寫日記就行了,不用放到什麼平臺,更不需要別人的關注。

所以文章是寫給別人看,與讀者進行交流的,並通過讀者的反饋,來調整,改善自己的寫作。寫作是一種交流,連接更多人!

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能夠收穫更多的讀者?其實寫作最重要的是對讀者的理解。一個作者能理解多少人,就會有多少讀者。

你心裡要時刻想著你的讀者,你的文章是寫給誰看?

文章其實是我們的產品,用我們的產品打動讀者,影響他們。還有在給予別人價值的同時,也收穫自己想要的影響力。

這樣,我們寫作要質量還是數量?答案就迎刃而解,永遠都是質量!

在自己的領域內,提升文章質量,打動讀者,並打造出自己的“個人品牌”。

2.寫作是生命的感悟

寫作更是一種感悟——對於生活的觀察,體會,持續的思考……

每個人都對生活、工作、社會、規律,有自己的一些認識、洞察與感悟,還有很多的情感需要抒發。但是很多人未能把這種感悟、情緒提煉成文字。

就像在我們情緒激動的時候,感覺明悟了。當自己想要寫成文字時,卻寫不出剛才的感覺。

而我們就是把自己的感受、認知、感悟,落實到紙面,引起別人的共鳴、共振。

於是天涯共此時,千里共嬋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寫作是天賦還是能力

寫作是天賦還是能力?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我曾見一位大牛作家說寫作是天分決定的,沒有天分不行。後來又說50%的天分,再後來又改成30%的天分。一直說什麼沒有天分,無法寫作。

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蠻可笑。

我看來,寫作就是種能力。有天賦也罷,沒有也好,這種能力根本毫不稀奇。只要是想,任何人都能夠提升的

能力的提升,就不僅僅是學習,更是要真刀實槍的去用文字打天下,直接開幹。哪裡不夠好,學習那裡,改進那裡,就這麼簡單。

怎樣提升寫作的能力——讓每次努力都有效!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寫作最怕的不是寫不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提升、進步。但只要確保我們是一直進步的,哪怕進步速度慢一點,又有何妨?

我見有有人,寫了十幾年,都沒有什麼進步!

所以寫作最怕無用功,那如何持續精進寫作能力?這個是我最想討論的:我憑什麼相信自己的寫作能力能夠持續提升?

怎樣能夠讓我們相信:寫作是一件能夠持續提升,並充滿期待的事情?到底如何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

1. 養成寫作的習慣

好的習慣是持續寫作的重要保障。如果每天都能養成寫個幾千字的習慣,或者隨時隨地積累素材,有所感悟就隨手寫作,那樣子不想進步都難。

習慣講起來簡單,但想形成一個新的習慣,過程卻並不簡單。

你需要與舊有的習慣打交道,會遇到各種不適應。

有一個觀點,習慣永遠改不掉,你只能形成一個新的習慣來替換舊習慣。但是一旦養成了,將受益終生。所以我提到第一條來說。

可以每天規定自己早上起床就寫作,並在一天的固定一段時間內進行寫作。

2. 培養寫作的興趣

反反覆覆、週而復始地做一件事情,是非常枯燥,非常辛苦的!

如果沒有寫作的興趣,那寫作對你來說就會變得蒼白。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一直走下去?

在於培養了興趣,並找到了寫作的出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一些熱愛寫作的人來說,寫作本身就是一場獎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掛的人生都是從興趣開始的。

3. 多讀——以作家的眼光讀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多閱讀永遠是正確的。

寫作的深度也是建立在一定的閱讀基礎上的,沒有一定的輸入,怎麼會有很好的輸出?

我們見到有的人出口成章,名人警句伸手就來,舉的事例格外貼切。其實他們做到的真正的原因,是平時就多讀書,注意積累素材。

對於寫作者來說,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創作經驗的獲取,更能提升自己對作品鑑賞的能力,還提升我們對生活的感悟、洞察。

這裡推薦讀些寫作方面的指導叢書。直接獲取別人的寫作經驗,並結合自己的經驗來理解。

方法推薦主題閱讀。帶著一類的問題去閱讀,多方面、多角度涉獵知識,不要陷入狹隘一家之言。

這樣你的寫作,思維是開放的,不會出現有嘴倒不出的問題。

4. 多寫——模仿

自學有自學的方式。最快捷的方法是去模仿名家大手,看他們如何組織框架,如何羅織故事,怎樣抒情的……

把別人的優點拿過來後,化為自己的技巧,並運用到文章寫作中。

通過模仿別人的,最終形成自己寫作的方式。我看到很多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模仿並不是去抄襲,別人寫啥自己寫啥。而是分析找到出名家的優點,琢磨出他們的套路和寫作思路、技巧、方法。多問幾個為什麼,分析別人哪裡寫得好?哪裡寫得差?為什麼會受人追捧?刨根問底,找到問題本質。

這樣看,模仿反而是分析、思考、琢磨、學習的一個過程。這個很考驗一個人的分析與領悟能力。

這樣所有的作者,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師,這是一種很厲害的能力。

通過模仿,自己的文章也漸漸就有了高手之氣。

5. 帶著問題去寫作

這個觀點其實在我的一篇文章《普通人成為高手的途徑,並不是刻意練習》詳細介紹過。

在寫作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問題。素材不夠,不知開頭怎麼寫,邏輯如何組織……很多的問題。

不要畏難,反而要因為遇上了這些問題,才更要感到興奮:問題才是讓我們進步的階梯

當然解決這些難題並不容易,多數情況下人都不願意調動理性動腦思考的。

仔細想想,如果太容易解決,也會令人感覺沒意思,不是麼?

我們的大腦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越思考越聰明。所以願意思考,並善於思考的人,就非常佔優勢。

隨著不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我們寫作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也擁有了自信。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6. 走出去

自學寫作,最怕閉門造車。

我有時候會看別人說起他們的各種經歷,十分吸引人。我發現生活閱歷越多的人,就算他們說很樸實的話,都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

看潮起潮落,看花開花謝。而後才能說一句,曾經滄海,除卻巫山

生活是我們取之不盡的源泉,給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的素材。

走出去也包括與人多交流,自己的文章也讓人來給挑挑刺。

寫得文章可以發表在大的平臺上。如果寫的還不錯,一定會有很多人分享轉載,甚至點評幾句。

這時候積極與讀者互動,會在互動中相互學習,會得到更多。

走出去,用一個開放的心,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讓自己更加開闊,富有靈性。

7. 感情要真誠

文字是感情的傳遞。

有的作者,他們文字力透紙背,傳達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如史鐵生的《秋季的懷念》、《合歡樹》。

史鐵生,青年時生病雙腿不能走路,每日自暴自棄。母親為了他到處找偏方,怕他太難受而偷偷跑出去,而當時母親早已肝病晚期……等等的事情。娓娓讀來,體會到那種深切的母愛。我是邊看邊哭,慢慢讀完的。

薄薄的一張紙,給人以情感的厚重

還有看虛擬小說時候,如果當我們感受到很假,就不願意繼續看下去了。真情實感,讓文章變得活了起來。

感情的感受,更需要在生活中去慢慢滋潤的。寫作的時候再將自己的豐沛的情感表達出來。

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的感情是冷漠的,慘白的、封閉的。可能因為曾經受過

傷害吧。

請慢慢打開心靈吧,文字也需要情感,世界需要情感,情感需要滋潤。

8. 聚焦、專業、深度

某類型寫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夠寫好另一類型。李笑來能寫好成長類文章卻寫未必能寫好小說。能寫好小說的卻不一定能寫好詩歌,寫好詩歌的人不一定就寫得好營銷文案。術業有專攻。

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鑽進去,積累,琢磨。這樣有目的地積累,會漸漸讓我們的作品變得有深度,這樣就容易做出成績。

所以建議寫文章可以啥都寫,但是一定要有專注的領域。

最深厚的積澱,源自不斷的琢磨積蓄。精深的才華,源自漫長的沉浸和篤定。

9. 思想

其實思想是文章的價值所在。一篇文章的內涵在於思想,思想是文章的靈魂。

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一些價值觀念,都無形中體現在文章中。文章未有提及,但卻無時不存在著。

思想的積累是看一個人的閱歷,沒有閱歷、見地的人很難寫出多有思想的東西。

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沒有什麼太好的方法,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的。

我們可以多去思考問題的實質,總結規律

10. 覆盤

覆盤,簡單說就是反省。可以參閱文章《成年人更需要聰明地學習》。

古人講“一日三省吾身”,清楚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有哪些事情還沒有做好,哪些事情是已經做好的。寫作同樣需要覆盤。知道哪裡做得不夠好,去調整。

覆盤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文章寫的好與不好,那裡需要改進?這些都需要在寫作中,並找到問題做調整。不僅在結果上進行復盤,對寫作過程也進行復盤總結。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篇公眾號的文章寫完後,都會給自己總結覆盤一下。

明其道,踐其行。

我熱愛寫作,卻沒有天賦

怎樣寫作寫得好?想是想不明白,看不明白的!需要去實踐,去做,才能領悟。

不是呆在一個地方,然後使勁琢磨就能琢磨出來。只能一步一步,見招拆招,練練經驗,不斷升級,然後才找到了自己的寫作方式、方法。

這個過程是靠血汗一點點試出來的。

文章已到最後,這篇文章到底有沒有用?關鍵看你看這篇文章的動機,以及看你之後的行為。

勇敢去寫吧,去犯錯吧,去寫毀幾篇文章,去寫爛幾本書,勇敢去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