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在103年前的今天,1915年8月1日,“袁大头”成为法定国币。这可谓是袁大头(袁世凯)本人做的唯一好事了。听萨沙说一说吧。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萨沙家里有几块袁大头银币,是外公的遗物。

说起来,袁大头可不简单,对中国的经济有着深刻意义。

满清的腐败和落后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一就是币制。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里面有一个章节:晴雯病了,宝玉请医生看病,要给医生一些礼金。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戥子(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

当年就是这样,用钱很麻烦。

满清大体是小额花费用铜钱,大额花费用银两。

铜钱好说,关键在于银两使用很不方便。

满清末年做过统计,各地包括省和县使用的银两共有高达103种之多,含银量各不相同,异地很难通用,需要复杂的换算。

更夸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银行调查全国的“两”,发现也有170种之多,度量单位也不统一。

这种五花八门的银两、银锭,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商人做生意,懂得行情还是其次的,关键要懂得各地银两的兑换。

不然,很可能商人赚钱白赚,最后都便宜了钱庄。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对于币制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现实,早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33年,林则徐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林则徐曾经建议朝廷学习西洋的银元。

遗憾的是,满清朝廷昏庸无能,说什么“银两用了几千年,万万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拒绝改革。

商品经济第一就要求货币,于是自然需要一些东西来填补空白。

于是,西洋的银元就这样大量进入中国。

最有名的可谓是鹰洋(墨西哥银圆)、西班牙本洋、英国站洋。

这些银元的优势是,含银量是统一的,重量统一。以英国站洋为例,含银量一般是在89到90%,重量 26.5到27克,非常精确。

采用银元和铜币挂钩的方法,使得交易非常容易。老百姓再也不需要反复称重甚至切割银两,更不需要换算银两的成色了。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黄河以南各省基本都用外国银圆作为商业货币,北方沿海省份也大多如此。

因为外国银元紧俏,洋人乘机增加百分二三十的利润,导致银元价格暴涨。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这样搞来搞去,满清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在1889年有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出面,铸造了所谓光绪元宝,龙洋。

龙洋大体是按照洋人银元标准铸造的,堪称山寨版。

看看,就区区一块银元,竟然拖了56年才能决定改革,满清怎么能不垮台呢。

遗憾的是,满清又没有相关经验,竟然随意允许各地铸造龙洋。

于是,各省官吏为了捞钱,肆意更改铸造标准,造出了各式各样的龙洋,也捞了巨额的好处。

如广东的龙洋含银为6钱6分,而东北的龙洋则只有5钱9分,差距大的惊人。

于是,龙洋造出来以后,币值还是混乱,各省纷纷拒绝别省的龙洋流入,防止本省货币市场混乱。

直到满清灭亡,这种货币混乱的情况并没有改善。

晚晴末年,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更是大肆发行形同废纸的纸币,导致金融市场更为混乱不堪。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袁世凯上台以后,就货币方面倒是做了好事。

他铸造了袁大头,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壹圆银币”

袁大头其实和龙洋没什么不同,区别是吸收了龙洋发行的缺点。

袁世凯强行要求必须统一袁大头的重量、成色。

袁大头的重量是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材质是银占89%。1枚银元的重量是7钱2分,和洋鬼子的鹰洋一模一样。

这个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有铸币厂包括:天津造币厂、南京、广东、武昌等也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制造。

就是因为袁大头的标准统一,很快取代乱七八糟的龙洋和外国银元,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货币。

袁世凯本人1916年就死了,而袁大头却一直铸造到1953年,一共造了高达7.5亿枚。

民国北洋军阀时期,民间只信任袁大头,因为它最可靠。

著名话剧《茶馆》中,大兵来敲诈,开口就是要袁大头,不要钞票。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进行币制改革,使用法币淘汰了袁大头。随着战争的爆发,法币迅速贬值,袁大头又私下成为民间的主要货币,毕竟它很可靠,不会随便贬值。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到了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之前,又几乎只用黄金和银元了,因为纸币已经被老百姓拒收了。

有意思的是,红军和解放军,都曾经铸造过自己的袁大头。

30年代,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便都建国了,自然要有自己的货币。

当时中央造币厂,山寨了袁大头的样式,铸造了红军袁大头,也叫作红洋。红洋的样式和袁大头完全一样,只是制造粗糙一些。唯一的不同,就是部分红洋打上了“苏维埃”的字样,这主要是防止苏区有人走私银元出境。

搞笑的是,国民政府非常讨厌这种红洋,一旦缴获立即回炉重新铸造,所以流传到今天的红洋很少。

30年代如此,20年后还是这样。

袁世凯和他的袁大头:操纵了中国经济长达50年

1951年,解放军也曾铸造了大批袁大头。原因也不复杂,当时人民币正在改革,地方政权还在建设中。而云南、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当地老百姓根本不相信纸币,认为这都是废纸,是军队变相的抢劫。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又重新铸造了大量的袁大头,用于这些特殊地区。

这批袁大头铸造时间从51年到53年,而西藏地区直到60年代初,部分边缘荒凉地区竟然还在使用这种袁大头。

袁大头和你发明的袁大头,终于也算为中国人做了件好事。

你要一直这样为老百姓做好事,人民怎么会反对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