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夸孩子聰明,是摧毀孩子最好的方法

“你真笨”和“你真聰明”,是經常掛在家長嘴邊的話。和千千萬萬家長一樣,我們都希望通過這些評價對孩子施以鞭策和鼓勵,可往往正是因為這些評價,毀了孩子。

輔導作業的時候:哎呀你真笨,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課本上的例題照抄過來你都能抄錯;

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你真笨,讓你擦個桌子你都擦不乾淨,弄得到處水淋淋的,像你這個樣子,長大能幹什麼;

孩子背誦課文的時候:你真笨,短短兩三百字的課文,反反覆覆誦讀了幾個小時,到現在還在磕磕巴巴背誦不出來,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還有那麼多必背的課文沒記住,看你到時候拿什麼去考…..

這樣的場景,似乎已經司空見慣。我們總是以成年人的思維和評判標準去要求孩子,但卻忽略了有些我們認為很容易辦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是第一次嘗試。孩子的表現稍不如意,就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孩子貼個“笨”的標籤。可是,你說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笨,一時半會兒也變不了聰明人。

與之相反的另外一類家長,開口閉口都是“你真聰明”。“哇,電腦罷工了好幾天,居然被你修好了,你真聰明!”“少兒英語口語大賽競爭那麼激烈,真沒想到你還能拿個三等獎回來,真聰明!”“家家樂學校的入學測試那麼難,你居然考了同批次的第一名,真聰明!”……總之,堅信孩子行、無條件為孩子驕傲是家長們所信奉的真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孩子表現優秀的時候你誇他“聰明”,孩子表現欠佳的時候,那是不是等同於“不聰明”了?尤其是孩子持續表現不佳的時候,自己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於不夠聰明。

聰明和笨,都是對一個人的智力水平的通俗評價。我們知道,影響智力的主要因素是遺傳和環境,可這兩項,都不是孩子自己能決定的(決定者是家長,你的遺傳基因、你的生活環境、你為孩子提供的教育環境……),把成就歸因到面對家長“笨”和“聰明”的評價,孩子在難過和欣喜之餘,通常會表現出無力之感。

那麼,家長該如何評價孩子呢?還是那句老話:對事不對人。

聰明、漂亮、可愛、笨拙、愚蠢——有沒有發現,這些詞語都是對整個人的評價,而不是具體針對這個人做出的某件事情。對於家長來說,評價孩子時,除了要“對事不對人”之外,還需要掌握其它的小技巧,比如,先不帶任何主觀情緒地把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再進行總結性的評價,然後提出建議。

“這篇文章有三百多字,我看到你放學回來就一直在背誦,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合上書,你還不能從頭到尾背誦出來(描述所見所聞),是不是沒有用心背書(針對背書一事,進行總結性評價),離期末考試很近了,每天少刷點抖音、快手,多花點心思和時間在學習上,爭取在期末考試考個第一名(提出建議,表達期望)。”

以上是《誇孩子聰明,是摧毀孩子最好的方法》一文,教育孩子方面,您有哪些心得體會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運營:KMZKFD

淺談家庭教育:誇孩子聰明,是摧毀孩子最好的方法

圖:本文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