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市場鏖戰,流量不再是勝負手

短租市場鏖戰,流量不再是勝負手

2017年,對於共享經濟來說,是異常高調的一年。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此類互聯網公司徹底讓大眾熟悉了所謂的共享經濟,賺足了眼球。一方面是受國外Airbnb傳入中國,以及共享經濟熱而引發的國內短租平臺快速興起。另外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共享民宿,短租住宿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攜程飛豬等OTA平臺僅有的酒店住宿類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全部需求。

對於垂直化的短租平臺的興起雖然彌補了差異化的消費者需求,資本不斷加碼,傳統OTA巨頭也紛紛在湧入,但是這種非連鎖式的經營、層次不齊的房東房客,使得這個行業在經歷了這幾年的發展並沒有爆發式的快速增長。加之監管的模稜兩可,前景並沒有那麼美好的短租民宿行業在寄生OTA於行業之後,如何破局成關鍵。

短租市場:小而美未必是偽需求

和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經濟下的新物種逐漸式微不同,在線短租這種分享經濟形式反而顯示出越發強勁的發展勢頭。

市場小:據此前的艾瑞發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行業調查報告》來看,2016年中國在線短租市場交易規模為87.8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125.2億元,僅從增長幅度來看確實彰顯出短租的市場潛力。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在線短租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總量偏小,2017年在線短租市場交易規模超過百億元。隨著市場格局的進一步穩定,交易規模增速漸緩,預計在2020年之前同比增長率依舊會在30%以上。

短租市場鏖戰,流量不再是勝負手

和整個OTA市場相比,短租公寓的市場份額是相對非常小的。據透露,在美國、歐洲等民宿市場成熟的國家,民宿市場佔整個住宿市場20%,但中國民宿僅佔比3%左右。但這就意味著是偽需求?未必。

資本熱:縱觀最近一年的短租市場,離不開資本的不斷助力和看好。去年10月途家網完成E輪融資3億美元,估值超15億美元。不到一個月,小豬短租也宣佈完成1.2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木鳥短租在11月完成了B+輪融資。隨著旅遊業興盛,中國在線短租市場迎來迅猛發展,催生了途家、小豬短租、木鳥短租等一批共享住宿及民宿平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2018第一季度獲得融資的短租平臺中無論是專注於別墅度假短租的趣墅還是精品民宿路客,用戶細分垂直性都更加明顯,且都呈現出高端、精品的特質。個性化的短租產品正是消費升級下的產物,這也是短租行業之後的發展趨勢。

用戶下沉:如果說拼多多的用戶群體是五環外的那3億人群,但短租平臺的用戶則是住在5環內的人但在5環外消費的那少部分人群。

根據小豬短租平臺的年中數據報告顯示,村民宿成為新熱點,2018年上半年,小豬短租平臺最大的訂單增幅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及鄉村。而在2017年全年,平臺最大訂單增幅還是來自於以天津、重慶等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可見住房共享正在加速向三四線城市及鄉村滲透。

鄉村一直是那個鄉村,鄉村旅遊突然從2016年開始變成了一個“風口”。更多的城市群體願意去鄉村度假,住一晚民宿,感受下稀缺的民俗風,而與此同時,共享經濟能為鄉村民宿帶來的新生態下的新工作崗位以及拉動當地經濟的增長,無論是從用戶端還是民宿供給端,這種相互的需求都是良性的。

其實短租平臺,順應了消費者多元的需求,也將會有更多具備針對性的垂直細分短租平臺出現,服務內容會更有深度。比如會出現針對小群體出遊、高端出行或是針對學生的短租平臺。服務範圍的延伸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像租車、做飯、旅遊嚮導等則是短租市場線下延伸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共享單車的虛火,在到如今留下的幾家大平臺需求賣身。共享經濟似乎是虛火,但是誕生於共享單車之前的分享經濟下的短租公寓,似乎小而美的就在那存在著。

對於短租平臺來說,數據都一直在穩步增長,無論是資本,還是市場,還是用戶需求,其實沒有共享單車來的那麼猛,但始終有著自我的發展節奏。

可見民宿短租市場具有可觀的潛力,在這樣的真需求背後,短租行業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市場變化?

短租平臺上半場的爭奪:流量

根據《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顯示,參與共享住宿的房東具有年輕化、高學歷等特點,女性房東成為主力軍。房客主要是學生、上班族、自由職業者,18—30歲的房客佔比超過70%。相比傳統的酒店住宿,年輕群體對更加個性化、自由化的民宿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若體驗過短租平臺的人都知道,價格和傳統的酒店相比的話,並不便宜。小而美的白領城市人群可能是其主要的用戶群體。對於中國來說這部分人群畢竟是小眾,這樣小而美的平臺相比傳統大眾熟知的OTA品牌,在線短租平臺更需要資金和流量,只有實現曝光,品牌被人們知道,它才能進一步發展。而植入OTA平臺目前來看是最適合的曝光場景。

短租市場鏖戰,流量不再是勝負手

2016年,途家宣佈與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達成戰略協議,併購這兩家旗下的公寓民宿業務。攜程、去哪兒提供相應的流量入口展示,途家也同時接手其兩家平臺原旗下的民宿業務的運營。而後途家用同樣套路併購了而螞蟻短租,螞蟻短租成了途家的寄生蟲。

無獨有偶,阿里飛豬接入小豬短租房源,“雙豬合璧”想做更多年輕人的生意,飛豬App在“酒店客棧”入口下嵌入獨立的民宿短租頻道,接入小豬短租的房源。而飛豬平臺原有的不少單體民宿也併入飛豬短租。

對飛豬來說,其平臺僅有的酒店、客棧等住宿產品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全部需求,飛豬需要進一步完善大住宿產品的服務場景,而小豬短租恰恰填補了這塊空白和不完善,使得和酒店形成互補的民宿有獨立的頻道入口。

對於小豬短租來說,可以從背靠阿里巴巴的飛豬平臺獲取巨大的流量,其平臺的房源獲得更多的流量曝光和品牌背書。同時,直接引入飛豬的信用體系,還很好的解決了其短租平臺存在的共性信用問題,平臺用戶除了可免押金外,還能享受到“先住後付”的服務。

從目前短租行業的發展潮流來看,短租民宿行業當下的發展現狀,類似於當年如家、七天、速8等經濟型連鎖酒店巨頭崛起的時候。市場上並不缺乏客源和流量,誰能夠控制更多的流量,誰就能夠樹立其品牌,在下一波浪潮中,奠定競爭優勢。甚至後來者的木鳥短租聯姻京東金融,榛果民宿背靠美團這棵大樹,都是在爭奪流量。

對於背靠大樹的短租平臺,如果一味的依靠吃空靠山,是飲鴆止渴。對於沒有找到“後臺”的那些短租平臺,二八法則逐現,頭部平臺優勢越來越明顯,本就小而美的市場份額逐漸集中在三四家平臺手裡。未來,只有持續的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持續製造流量才能有希望勝出。

短租平臺本質上是將閒散的房產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資源的優化分配,這種新興的分享模式能否真正地能實現自我持續製造流量的,其本身來說最主要的無非就是優質的房源和至上的服務體驗。

跑馬圈地下的精耕細作是未來競爭的法寶

短租行業之所以是受青睞是源於個性化的入住體驗,同時也帶來行業的不規範,快速發展下的行業短板越發突出,短租行業房屬於非標住宿產品,這一屬性令房源品質差異大,還不能完全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性,時常導致用戶心理落差大。

首先,民宿在法律上性質如何劃分和界定,是劃分為租房,還是旅館?目前法律上有無相應管理法規?相關部門應如何管理?對於個人房東來說,沒有像旅店的規範登記,對於鄰居來說,經常有租客拉著行李箱進進出出是一種擾民。

其次是短租行業很多房東是個人將自己的房子裝修之後,掛在一些短租平臺,不但品質不一,更是服務不能保證,對應的租客的身份等不能有效的甄別。其次各民宿之間參差不齊的問題難以克服,服務水平隨商戶和地域的差異比較大,服務水平一致性,核心的衛生等標準化水平還比較低。

有亂像就存在變革的機會,一些短租行業的部分平臺在擁有流量之後,就開始以拉開了以房源為核心的跑馬圈地。

如螞蟻短租孵化的有家民宿,通過“合夥經營、全權託管”的模式,深耕民宿房源供應鏈,才成立半年,其宣稱到2018年底,將覆蓋40多個的城市,房源量將達到10000套。

同樣成立在去年7月的千嶼Isls,也將業務重心轉移到整合城市房源,進行統一的裝修與運營。

途家網也在近日宣佈將推出“優選PRO全新計劃”;愛彼迎為了提升平臺房源的質量先後上線了Airbnb Plus 和房東學院等相關措施;美團旗下榛果民宿則推出了“品牌民宿in計劃”。

各家短租平臺開始不斷地的加大對自由房源的掌控,看得出房源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民宿的競爭已經不再是散兵之間的競爭和流量的爭奪。經過整合洗牌,此前緊盯流量砝碼的各家企業開始將視線轉回到服務本身,在消費者尋求多樣化住宿體驗需求不斷提升的現下,如何用更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何用更好的服務留住消費者,成為短租民宿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而相比之下傳統意義上很多情懷主義的散客房東就顯得沒任何優勢,平臺在控制自有房源之後,自然會優先推薦品質可控的房子,反之那些個人的房源,沒有品牌的背書,以及規範的服務標準,逐步黯然離場。

反之在擁有流量和供應鏈之後的大平臺,短租平臺會在個性化的服務需求中逐步規範化,逐漸看齊傳統的酒店行業服務標準,這其實也正是市場的成熟和理性的表現。消費端來講,喜歡入住短租民宿的本身就是對服務追求相對高的人群,在成熟後的短租市場下更願意選擇品質有保證,服務相對統一的品牌民宿作為短租的首選。

不論是消費者還是民宿平臺,對於現階段民宿市場所面臨的供需矛盾都有深刻體會。誰背靠流量,誰擁有更多的自有房源,誰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標準,誰能在下半場的競爭中精耕細作,誰才能走的更遠。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掙扎,脫穎而出。

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互聯網深度點評,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