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國卷1語文試題作文材料解讀

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全國卷1(適用地區: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廣東、河南)

2018年高考全國卷1語文試題作文材料解讀

2018年高考全國卷1語文試題影印(來源於網絡)

關於年份跨度

今年參加高考的孩子,應該剛好17、18歲。他們是2000年出生;2018年“長大成人”;2035年到35歲,正是他們創事業的最輝煌年齡。這個時間的跨度,恰恰是這批考生的人生軌跡。2000年,2018年,2035年,這三個年份對這批孩子來說很特殊。這恰是這“一代人”的成長史。

關於材料中,國家的發展

材料中呈現了國家典型性的發展變化,有天上、地下和民間,有軟實力、有硬實力。結合上這一代人的長大,這就是材料中說的“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那麼好的發展形勢,恰恰是這一代人的“機遇,機緣”。

關於材料中的“省略號”

這個省略號非常有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個空白!空白之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兩個國家目標。也就是說,能否實現,如何實現,需要靠這一代人的努力,這一代人的圓夢過程,也就是省略號後面的“填補空白”的過程。這就是材料中說的“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這也是這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戰”。

一個特別特別有意思的地方!!!

從2000年到2018年,這是中國發展了18年,取得了輝煌的成果,是成就的18年,突飛猛進的18年。從材料中的2018年到2035年,這正好是17年!太有意思的巧合了!下一個17年、18年,我們的國家能發展成什麼樣子,全靠這些年輕人。前17年是國家給你的,國家建設帶給你的成長機遇;後17年需要你來建設國家,為國家付出!這就是這代人的使命與責任,目標與擔當。多麼有意思的時間巧合!

一個特別的小點!

材料中,有一個特殊的點——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只有這裡,不是發展,是災害!這裡可以下文章。成長史,畢竟有痛苦,但痛苦不會阻止前進腳步,只會讓我們國人更加堅強!這就是“國家精神”!中國人,是打不垮,嚇不倒的。這種精神應該得到傳承!

關於“時光瓶”

.材料要求,“時光瓶”要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為什麼要給18歲的人閱讀呢?因為下一代人,又長大了,又到了報效祖國的時候了!這就是中國的“生生不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責任!正因為“少年強”才能“國強”!少年不滅,國家必定興旺,綿延不息!

關於信息意識,不可閉門造車

頭段時間剛上映了影片《厲害了,我的國!》。要是讓學生看,一定對本次作文有啟發!所以,提醒我們,新時代的各種媒體信息,都要讓學生接觸,瞭解。要讓學生的視野和格局,寬廣起來啊!


網上有評論批評本次高考作文,是“小兒科”。很多人質疑,從小不就有“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或者“站在未來給自己寫封信”這樣的作文訓練嗎?其實,只從這方面作文,應該得不到高分。這段高考作文材料很有深意,細細品來,有追求,有夢想,有責任,有擔當。是一篇不錯的材料。高中作文要想寫好,前提還是要“吃透”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