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將慢慢消失,合伙人制才是未來主流創業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每個人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小島,擁有相同價值訴求的個人能夠快速形成共同價值體,人與組織的力量對比也由此發生改變,組織與個人的關係不再是簡單依附與絕對服從的上下級關係,而是被融合到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互聯網生態圈中。

老闆將慢慢消失,合夥人制才是未來主流創業模式

週末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談到自己的老婆最近剛加入一家公司,負責公司在抖音平臺上的運營。剛去沒多久,就創造出若干爆款的短視頻。現在還有很多公司找過來,希望和她進行合作。

上面這個案例很好的詮釋了我內心對於未來職場關係的預言:企業和個人之間不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一家優秀的公司將由相對少量的超強個體組成,這些員工與公司之間的關係已經超越「僱傭」,員工成為公司的合夥人,而公司成為「合夥人制公司」。

老闆將慢慢消失,合夥人制才是未來主流創業模式

合夥人以及合夥人制公司有如下特徵:

1. 合夥人有超強的個人能力

要想成為合夥人,必須有超強的個人能力,像前面提到的幾乎以一己之力實現了抖音運營的突破,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當一般公司想啟動新媒體運營時,一般會成立小團隊,設置KPI,負責人自己申請相應的資源。前些年微博運營時,大企業的運營人員最喜歡的方式就是「轉發微博,抽獎送iPhone」,耗費公司資源不多,也能起到「運營效果」。但這樣的方法在最新的媒體平臺上早已失效。能在抖音運營上取得立竿見影效果的人,必然是對這個平臺有深刻理解的人。這樣的人才,一般企業很難招到,也很難用得起,因為他們自己有超強的運營能力和賺錢能力,一個公司要拿多少收入來把 Ta 獨佔?

2. 合夥人被公司使命感召

越是有才的人,越不會為錢去工作。因為對他們而言,掙到錢不難,難的是去幫什麼樣的公司賺錢?有能力做合夥人的,他們非常在意一家公司的使命和初心。如果看不上這家公司的使命和初心,他們斷然不會為這家公司服務。這一點,在《重新定義公司》(How Google Works)一書中展現無餘。新一代的創業公司,切忌只用高薪去吸引頂級人才,因為這只是最表面的東西,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公司的不同之處,用這種最本質的「定位」去吸引心儀的人才。

頂級人才說到底,就是被「成就」所驅動,公司應該有清晰的使命和價值觀,能用使命和價值觀引到頂尖人才。同時在追求使命的過程中能最大程度的成就人才。這樣,頂尖人才和公司才能結成命運共同體,互相成就。

3. 合夥人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自我實現」

人有多種的動力,分別是金錢、做事的空間和成就感。越是頂尖人才,越是被成就感所吸引,越是一般的人才,越是被金錢本身所吸引。可以從他們的驅動力上,判斷其能力大小和潛力的可能。年輕人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起點一樣,基礎差不多,為什麼有一些人可以創造出價值百億千億的公司,而大多數人只能徘徊在基本的小康水平?驅動力和追求的不同是很大原因。

並非要求所有人都要去創業,都要成為超級獨角獸,人生而有選擇的自由。選擇卓越,得到卓越;選擇平庸,得到平庸,就是這樣。之所以很多人不滿意自己的狀態是因為自己選擇了平庸,卻希望得到卓越。

老闆將慢慢消失,合夥人制才是未來主流創業模式

4. 合夥人自己投資於公司

合夥人把自己最寶貴的幾個資產(時間、品牌、個人產品和金錢)投資於公司。第一是時間。越是對於頂尖人才,越有「機會成本」的考慮,即因為選擇了服務這家公司,而失去服務另外一家公司的機會 —— 這就是機會成本。所以一定要想的非常清楚,要知道自己取捨的原則和決策的標準;第二是品牌。現在找工作並非「上班拿工資」這麼簡單,這是要決定把你的名字和哪家公司的名字連在一起的問題。如果你的名字與一家優秀的公司連在一起,彼此成就。如果你的名字和一家糟糕的公司連在一起,那麼個人品牌一定會受到影響;第三是個人產品,人才往往是斜槓青年,當你服務於一家公司時,是你用綜合能力服務於一家公司,這些能力早已超越了「JD」(招聘啟示)上所羅列的能力範圍。比如我的「斜槓能力」是寫作,我最近也在用寫作能力很好的幫到公司——自己的一篇文章成為朋友圈爆款,對公司做了很好的宣傳;第四是金錢,在需要投資的時候,合夥人會拿出自己的收入投資於這家公司,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公司有很好的投資價值。在需要提高生產力時,合夥人會自己花錢買工具,而不是等公司審批。

5. 合夥人具有多重影響力

能成為一家公司合夥人的人才,往往具有更廣範圍的影響力。他不單單在公司內有很高的知名度,更是在公司外有廣泛的影響力。這些影響力不見得對KPI和業績有直接的影響力,但是卻往往能在打不開局面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說,他在用基本能力幫助公司的時候,也在用額外的影響力為公司做出更多的貢獻。

6. 合夥人制公司精兵簡政

如果一家公司實施「合夥人制」,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的規模要比同等收入規模的公司小得多,因為每個合夥人都是超強個體,每個人都能做到比以往僱員更多的事情。大家也會出於對於公司財務,也就是自己切身利益的考慮,傾向於「少招人,招好人」。沒有人為了佔地盤,刷存在感,拼命的擴充招人,一切選擇都從「公司利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出發考慮問題。

對於真正的人才而言,不要等著「合夥人制公司」從天而降,要從今天開始就扭轉觀念,首先在心態上做目前這家公司的「合夥人」。只有具備這種主動精神,從小事開始實踐,才可能與自己心儀的「合夥人制公司」在轉角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