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2018年7月23日,农历戊戌年六月十一,星期一,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关于这个节气,除了特别炎热,要警惕中暑、热伤风等疾病外,也有不少民俗和趣谈值得一看。

我国传统文化中,每个节气为15天,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一候腐草为萤,所谓“萤”,就是人们俗称的“萤火虫”,每年一到“大暑”节气,萤火虫就会在腐草丛里出现。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捉来萤火虫,营造浪漫的气氛,这桥段影视剧里常见,现实里想实现可不那么简单。不过在古代,爱热闹爱浪漫的隋炀帝就这么干过。他让人用大袋子捉来萤火虫,放飞在景华宫。到了晚上,满山满谷都是流萤,闪烁飞舞,灿若星辰。可以说是浪漫得非常大手笔了,想看萤火虫,就这么任性。

二候土润溽暑

“大暑”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天气变得更加酷热蒸人,尤其是“三伏”前后,使人们常常感到格外热得发闷,“桑拿天”说的差不多就是这时候。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防暑是大暑节气中养生保健的关键,此时气候炎热,暑气逼人,心气容易亏损,是中暑的高危期。如果身体出现明显乏力、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送“大暑船”祭拜“五圣”

因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祭拜“五圣”的习俗,意思是“送暑、保平安”。

相传“晚清时,台州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为严重。世人认为是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人们建五圣庙,有病向五圣祈祷,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在大暑这一天,扎上一条真船一般的纸船,船上桌椅俨然,杯盏俱全。再把纸扎的“五圣”请上船。然后用木筏载着,敲锣打鼓,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赏荷避暑

古人有时也会乘着画舫或是摇着小船,躲到莲叶无边的荷花荡中去避暑。吹着清风,扯着闲话,剥着莲蓬,大半天的时光就这般懒懒地消磨了。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莲花,就有着一种痴狂的爱。唐朝的周敦颐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屈原甚至要用他来做自己的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相当多的人,竟整日厮守着荷花,到天黑了也不回去。

古代的“空调房”

古代没有空调,不过有的官宦人家,在近水的花园里盖起一座凉亭,用水车把水引到凉亭的顶上,水流不停,在亭子的四周形成水帘,人在其中,自然是清凉惬意。有钱的人家呢,会在院子里搭起凉棚,在地下挖上几口井,再在井上铺上竹器,在这里聊天或是睡觉,快活得很。至于普通百姓,打个赤膊,摇一把芭蕉扇,到晚上,左邻右舍聚到一块,说几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吓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乐。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唐代清凉殿想象图

冬病夏治

大暑期间阳气盛,是全年温度最高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可以抓住这个最佳的治疗时机。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吃“仙草”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人草是一种只生在南方,有着淡淡甜味的草,能够清暑解热。《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丹毒。但毕竟不是仙草,吃了也成不了神仙。倒是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到有这样一位仙子,不怕热。他说,在藐姑射之山上,有一位神人,她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即使金石都要熔化了,大山和土地都要烧焦了,她也不觉得热。因为她心里安定平静。

对于我们平常之人,大暑其实就是某一段艰难的困境。《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蝉声起,夏正浓,大暑趣事知多少

凉亭消夏图

正所谓心静自然凉,慈恩视角认为,人如果能做到内心真正的安定,生命体回归“正常”的状态,不止是酷暑的闷热,各种问题都会自然消失,不在话下了。

雨时三候大行

三候大雨时行,立秋之前,大雨较多,闷热有所消退,夏天已经接近了尾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