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准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梅長蘇從煉獄中歸來,帶著滿身榮光離去。雖說讓人心疼,但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講,卻是沒有什麼遺憾的。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反觀景琰,摯友耗盡心血將他送上至尊之位,但他卻從頭到尾都被矇在鼓裡。

最後戰亂四起,因自己初登大位無法分身,且朝中無將,他不得不目送好友再一次用血肉之軀為大梁江山穩固清理障礙。

當年的赤焰案,他沒能保護摯友;後來長蘇歸來,他沒能認出摯友。不管是關於林殊還是長蘇,景琰的心裡都是有遺憾的。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猶記得那段回憶裡,意氣風發的靖王對林殊說:“我十七歲了,父王恩准我開府建衙,這是皇長兄為我選的地方......”

彼時的景琰,語氣裡是滿滿的自信,臉上洋溢的神采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從小沐浴在“愛”中長大的孩子,這樣的景琰和林殊站在一起會有絲毫的遜色嗎?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其實,個人一直很遺憾電視劇將景琰的過人之處隱去了很多,這導致大家總覺得景琰沒什麼腦子、覺得他不是帝王的合適人選。

喜歡靖王的朋友不妨翻一翻原著,書裡的景琰不僅有情有義,更有勇有謀,角色呈現要遠比劇裡立體的多。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仔細想想,景琰也是師從黎崇老先生、自幼受教於長兄祁王,其母靜妃更是智慧賢德,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可能不優秀?

但大家提到當年,誇讚的似乎只有林殊,一直忽略了邊上同樣優秀的景琰。這大概就是個人性格的原因了,小林殊出身將門,受家風影響,性情可能更張揚一些。

而景琰身為皇子,相對比較內斂穩重。如此一來,小林殊的風頭肯定是要蓋過景琰了。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當年只有十七歲的景琰,梁帝便准許他開府建衙,後來更是派他代表大梁出使東海,可見,景琰當年也是備受梁帝重視和寵愛的。

赤焰案發後,因為心中對林氏和祁王的情義,他始終不願為了立場問題向父親屈膝請罪。霓凰評價景琰很貼切:“憑他十多年來的累累戰功,但凡向梁帝服個軟、認個錯,又怎會連一個親王的封號都混不上。”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然而十多年來,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一道道召命、奔波於各個戰場之間。身為皇子,只是因為心中的那點孤憤,他甘於遠離皇權中心、甘於不被朝野重視。

多年來戰場廝殺、委屈受盡,卻始終不願向父親低頭認錯。然而也正因為他是這樣的景琰,他才是梅長蘇耗盡心力也要鼎力扶持的大梁未來主君,他才是當年和林殊生死不負的那個少年。

琅琊榜:十七歲,梁帝便準他開府建衙,當年的景琰比林殊遜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