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島 君 說

浮誇誤國,實幹興邦。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已全面趕超美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佔據中心位置”、“某國嚇尿了”等一篇篇類似話題的“雄文”不斷在一些媒體上湧現、傳播,不僅阻礙了民眾對國家發展階段和真實國力的正確判斷,使很多人陷入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誤區,也使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研判與好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為害甚巨。

“自豪感”爆棚的背後可能也是強國夢與愛國心。但強大與幸福終究不是想出來、喊出來的,而是奮鬥出來的。清醒認識我們的現狀與差距,認真向領先者學習,不斷壯大我們自身的力量,提升我們的文明程度與現代化水平,恐怕才是當下最應該選擇的態度與作為。

所幸,在輿論場的嘈雜與沸騰中,終究有一些有識之士發出極具理性的與建設性的聲音。這些聲音乍聽之下或許並不討喜,但島君相信,它們對於現在與未來的我們無比珍貴。

編 輯:夏昆

圖 片:視覺中國

來 源:正和島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周其仁

北大國發院教授

唯有改革,才能走出目前困境

1. 中國現在面臨的國際形勢:外需萎縮,反全球化

要理解中國經濟從之前的高速增長轉向6%~7%中高速的增長,首先要理解全球的格局。

現在的全球格局是發達國家、美國的平均水平是在下降的,但是中國在提高。我們的人均GDP從1978年的200美金,升到現在的8000美金(2017年初),深圳是幾萬美金(25000)。而美國呢,從1978年的13500美金升到現在也就5萬美金。

所以,特朗普也出現了,特朗普反映了一個趨勢:所有大的變化中,並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集團、每一個板塊都同等可以獲得收益,有高有低,有得有失,所以社會矛盾就會起來。

還要談到一個術語:比較優勢。李嘉圖的理論,說的其實就是各國揚長避短,揀生產率高的東西幹,這樣整個社會的總體產出就會高。

但是薩繆爾森後來的研究結論說這不對,因為中國啥都搞,搞完襪子搞汽車,搞完汽車搞飛機,搞的大家優勢趨同了,逼得發達國家不知道幹啥了。

薩繆爾森臨死前就問了一個問題:原來造自行車的現在開始造飛機,原來造飛機的造什麼呢?他的結論就是:在共同的比較優勢下,一方可能永久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中國就是通過這樣,這些年賺了鉅額的高額順差。而美國比較優勢沒了,經濟以外的規律就要發生作用了,貿易摩擦,製造壁壘,甚至國際緊張,都來了,金融危機也來了。

從外部看,我們現在的經濟下行首先就是全球的外需收縮,如果你是一個主要靠內需發展的,對你影響就小,但是偏偏我們在高速增長當中,我們是高度依賴外需的,那當然影響更大。

2. 中國現在面臨的國內形勢:成本優勢減弱,體制成本重新上升

從內部看我們現在面臨的經濟形勢:是成本在變化,並且核心是體制成本的重新上升。

中國高歌猛進的全球化,就是因為有成本優勢。我們不開放真是白窮了多少年,一開放發現窮就是競爭力。窮就是工資低,工資低就是成本低。同樣一個產品成本低叫價就低,全世界的買家都是一樣物美價廉,當然買你的。

但是現在新問題來了。新問題是成本又上來了,原來的成本優勢消失了。現在我們一般講成本優勢消失講的都是勞動力、工資在漲,這個問題當然存在,但是被大家忽略的是:我們的體制成本重新在高速增長當中舉頭向上。

1995~2012年是中國最高速成長的這段時間。我們名義的GDP是增長的8.6倍,全國工資總額漲了8.8倍,稅收漲16.7倍,政府除稅收以外的收入18.8倍,法定一定要交的社保五險一金增長了28.7倍,最關鍵的是土地,政府獨家供地獲得的土地出讓金,漲了64倍!

體制成本上升表現在什麼地方?

比如,我們到今天也沒有達到稅收一定要法定,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規定的,我們現在很多的稅收是行政部門直接定的,抽稅的人定抽多少,政府定了,不經過人大的審核。那這個就很容易一下子收過頭。

比如,這屆政府說簡政放權,但是很多後來增加的文件大部分都不是計劃時代而是高增長的時代加進去的,我們在這波下行就吃了這個虧。這些是體制性的問題。

現在沒有什麼資本主義的大帽子,但是小繩索挺多的,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些事情加到一起摩擦係數大了。高速長的時候加大摩擦沒有關係。問題是外需一收縮,這些變量就來了。

還有對待新科技的態度,一波三折。

還有城市化,我們的行政區劃是組織化的。城市建設說好很好,但是浪費不得了,修了多少沒人去的設施,耗了多少水泥鋼鐵,水泥鋼鐵有多少的排放,然後又回到我們的肺部。

3. 中國經濟的突圍:體制改革+創新

那麼怎麼確保我們的成本優勢呢?兩個方法:降低體制成本、創新。

這個世界上的競爭就兩句話,你要麼成本比人家厲害,要麼手裡有獨到的東西。比如美國蘋果賣到全世界,通宵排隊買,因為他有你沒有。

現在我們30年改革開放高速成長偉大成就,全球格局看夾在中間了,底下有印度、有越南,他比你還便宜,他招商引資的力度比我們當年還強,都學會了。

在這個情況下,就無可阻擋的發生了整個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現在要繼續我們的成本優勢,但是成本當中的那塊體制成本,這個東西沒有改革,光靠民間解決不了。沒有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主動地發起一輪一輪的深化改革,這個成本很難降下來。

我們的經驗已經證明,體制成本降,經濟就會很好地發展,體制成本上升,整個國家民族就會被拖住。

漸進改革的好處就是震盪低,不是一次性解決問題。但是漸進改革的難處是你要“維持漸進”,所以體制改革一定要改到把體制成本再降下來為止。

既然這個成本降不下來,那麼能不能延長它的時間,就是把成本曲線往右推,儘可能延長它持續的時間。

因為,這條成本曲線一定會上去的,人均200美元到8000美元變成深圳的好幾萬美元,這個成本肯定會上去,但我們可以把整個成本曲線往右移,延長成本優勢持續的時間。

所以真正地對付成本壓力就是不斷地右移我們的成本曲線,形成一條長期來看持續有競爭力的成本變動。這是商業世界裡頭的不二法門,也是整個經濟體系和經濟體系競爭當中的不二法門。

降低成本的第二個突圍方向是創新就是通過創新來突破全球形成新的僵局。

引進新的產品,改變現有的品質,引進新的生產方法,開闢新的市場,奪取原料和半成品新的來源,創立新的經濟組織,創新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

創新很重要、很偉大,但創新不是一定會發生的。成本曲線也不一定會右移,否則哪來這麼多的過剩產能、殭屍企業、雞肋的企業,還有病危停滯的企業?創新是有條件的。

舉例說,以色列800萬人有3500家初創公司,並且特拉維夫主導了美國硅谷的高精尖研發,美國沒有一家大公司不在特拉維夫設創他們的研發中心,他們靠的是人、想法、發明創造,靠的是對教育的重視。

總之,中國不創新、不改革,不會走出現在的困境。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劉亞東

只有認識到差距,才有可能彌補差距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當然值得肯定,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差距和不足。

我們今天一些喜大普奔的科技成就,比如大飛機,人家半個多世紀前就有了。我們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關的重大項目,比如載人登月,美國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明年整整50年。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

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這本來是常識,不是問題。

可是,國內偏偏有一些人,一會兒說“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說“全面趕超”、“主體超越”,“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分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還算得有整有零,說得有鼻子有眼兒。

明明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蓋了房子,非說自己有完全、永久產權。如果只是鼓舞士氣也就罷了,可麻煩的是,發出這些論調的人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甚至忽悠了自己,這就成了問題。

上週我訪問日本,和日本科技振興機構(JST)簽了一個合作協議。我在JST見到了一個人,叫衝村憲樹,他是前文部省次官,現任JST首席研究員。衝村對中國非常友好。

他說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很快就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所以日本應該和中國搞好關係。我說,你的結論正確,但前面說得不符合實際。

我告訴他,中國要建成現代化強國,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衝村不同意我這個說法。由於他不會說英語,我們的交流是通過日語翻譯,效率比較低,所以到最後我也沒能說服他。

衝村的觀點在日本很有代表性。無論左翼還是右翼,他們都是這樣看待中國的。我們的輿論無疑對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可否認,這些為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提供了口實。那些把中國建設成就誇大其詞的與論,無論出於什麼動機,都有百害而無一利,其結果是誤國害民。

只有認識到差距,才有可能彌補差距,否則我們的中國夢將永遠是中國夢。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劉世錦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

仍是追趕者

1.中國現在仍是追趕者

中國人均GDP按照最新匯率計算也就剛剛超過9000美元,還沒有到1萬美元,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4萬美元以上,美國是5.8萬,歐洲幾個國家超過8萬美元了。

所以,我們從整個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現在仍然是個追趕者,我認為,這個定位非常得重要。也就是說,你現在就算到1萬美元,到4萬美元,這都是發達國家已經做過的事兒,下一步發展的時候,這裡邊很多東西都是要學習的。

有人問中國發展了這麼多年,到了目前這個階段以後還需不需要學習呢?我認為,仍然需要學習,你還不到1萬美元,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最近有個詞講的不多了“模仿”,這個詞有時候講起來不太好聽,有時候也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但很多公開的,不涉及到知識產權的東西,你模仿一下的話進步更快。

比如1萬美元到4萬美元之間,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公開學習的東西,你還要不要學習呢?這個學習的基礎打牢了,將來創新才能創出新的東西來。

所以,中國現在非常需要一個正確的定位。這個自信是必要的,但多跨出一步就是自傲,中國遠遠不到自傲的時候,其實遠遠也不能自傲,虛心一定會使人進步。

2.中國下一步開放的重點是高水平的大學教育和研究

我們現在講高質量發展,講創新,基礎就是高水平的大學教育和研究,這麼多年,我們這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進步,但是我們距離取得了真正高水平、原創性成果的目標更近了還是更遠了呢?我認為,很值得認真研究和反思。

我們注意到美國有很多的優勢,但它最大的優勢其實是人才的優勢,美國集聚了全世界優秀的人才,不僅包括白人,而且還有那麼多黑人。

中國的下一步是要擁有高水平的、位居世界前沿的大學教育和研究,如果沒有一大堆諾貝爾獎的創新水平出來,中國要成為創新大國——難。

知識的積累,人才的積累,這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這個事兒,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否則若干年以後重要要成為真正的創新大國很難。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任正非

華為創始人、總裁

中美差距,

估計未來50年~60年還不能消除

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在科技上是很強大的,它是個法治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完善,對人才的尊重,促使創新動力非常強大。

比如CDMA無線技術始於40年代,在通訊領域應用研究,美國60年代就進入高潮,那時我還剛入大學,我們公司進入無線通訊研究才多少年啊,起步才僅僅十幾年,我們只是努力把產品及工程做好了。

5G的標準,是全人類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更是全世界數十家公司、數萬科學家和工程師、十數年的努力而推動的,華為只是其中比較努力的一個而已。

後面的路還很長,也不知我們跟得上、跟不上。我們只有承認先進,知道別人的強大,才知道尊重別人的創造。

即使我們真正領先,我們也會公平、不歧視許可別人,決不會用優勢去敲詐社會,也不會敲詐別的國家,別的公司的。

我們今年還要買高通5000萬套芯片,我們永遠不會走向對立的,我們都是為人類在創造。我們與英特爾、博通、蘋果、三星、微軟、谷歌、高通……會永遠是朋友的。

至於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估計未來20-30年,甚至50-60年還不能消除,美國領先世界的能力很強,但是我們要將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夠活下來”。

以前這是最低綱領,現在這是我們的最高綱領,任何時候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一點小成功就小人得志。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樊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真正縮小跟發達國家差距需要100年

現在有人說中國在多項指標上超越美國,這太聳人聽聞了,天天網上炒作中國世界第一,有什麼用呢?

以GDP計算,2016年中國人均是8000多美元,2017年算下來是9500美元,其中原因之一是去年的匯率人民幣升值了3%左右,加上7%的增長速度,去年增長10%。

10%從8600美元到現在的9500美元左右,接近萬元了,但是美元也漲了,美國人均GDP是5.7萬美元,你說你比人家大,中國成世界第一了,但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倍,說明實力低五倍。

中美真正的差距在於,中國的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創新體制以及方方面面都有差距,而且是最根本的。我們方方面面的調整、改革,所有的裡面都有一大堆體制的問題,不順。

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很多改革,進展不是特別大,包括國企,包括政府,當然政府是有很大進步,但中央簡政放權放到地方的,地方沒有真正放多少,實質性的沒放,虛頭巴腦的放了。

目前比較擔心的是在一片唱好唱贏聲中,中國會忘乎所以。日本當年人均GDP跟美國將近持平,一定程度上,所有人都忘乎所以,被衝昏了頭。

當時日本辯論中的觀點,一個是別人過熱是過熱,日本不會過熱,日本跟別國不一樣,日本有日本特色,別人泡沫會破,日本不會破;

還有一個觀點是日本房地產價格高是好事,說明有價值,說明經濟有價值,說明其他人都願意到日本來。日本泡沫持續那麼多年,都沒有得到根本性調整,最後日本泡沫破滅了,就是因為當時全世界唱贏日本,日本第一。

現在日本人均GDP是美國70%,當年日元在全世界儲備貨幣中佔13%,在全世界的交易貨幣,全世界用日元結算的貿易佔25%。現在呢,儲備貨幣不到3%,貿易貨幣不到10%。

發展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40年、80年都不夠,要100年才能夠真正縮小跟發達國家差距,要長期保持冷靜頭腦,下大工夫加大改革。

謙卑點,別嘚瑟!這些理性的聲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聽聽

朱鎔基

原國務院總理

不要日子稍微好一點,就浮誇、折騰

我搞了50多年的經濟工作,我能深刻體會到我國的這種“綜合症”,日子稍微剛好過一點,就搞浮誇的作風、盲目的自滿,莫名其妙的折騰、無知的決策。

……

總之,希望留在崗位上的同志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大好形勢衝昏腦袋。這五年,形勢的確很好,我們自己都沒有想到會這麼好,但是絕不可以盲目地樂觀,然後就浮誇,就折騰。

我們歷史上有過這種教訓,形勢發展都是有周期的。我們不要走歷史的老路,這就是我留給同志們的一句話。

只要在這個問題上不出毛病,其他問題上就好辦了,就不會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不可收拾的問題。對經濟過熱一定要從嚴控制,國務院就是要搞得嚴一點。

最後一點,國務院各部門負責同志在貫徹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方面是比較好的。我以自己擁有這麼一個團隊感到自豪。不是說沒有問題,但問題還是比較少的,大家都是兢兢業業地在工作,今後務必也要這樣。

希望同志們能夠繼續發揚精神,絕對不要聽信報喜不報憂的、吹捧的、浮誇的、說大話的那一套,還是要自己眼見為實,儘管現在很難看到真實情況,但是隻要堅持還是會知道的,這就是我最後提的希望。

(注:2003年1月27日,朱鎔基同志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國務院全體會議組成人員出席了會議,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這是朱鎔基同志在會上講話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