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請賞析

花錢

規格:直徑3.8cm 重:10克

壓勝錢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應該與金屬鑄幣有著相同的來源,即實物貨幣。實物貨幣除了充當物物交換的媒介,也就是其貨幣的職能外,還具有其原本具有的實用功能,如海貝除了被當做貨幣,還是一種裝飾品。殷商時期的青銅貝幣是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但從出土的情形開看,有的銅貝是與海貝一起作為財富被放置在墓室的,也有的是在出土於車馬坑作為馬匹飾物的,而後者的用途就與後世的壓勝錢類似,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屬鑄幣上,往往鑄有一些與祭祀有關的用語或吉祥詞語。如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銘文中有記牲畜等文字,如“卯”“牛”組合字,“卯”“田”組合字等,應是指卯時祭祀用的供物;齊刀、即墨刀、安陽刀的背面銘文總有“日”、“吉”、“大昌”、“闢封”、“安邦”、“大行”等吉語;燕刀、燕圜錢的背面銘文中有“吉”字;戰國秦“半兩”錢的背面也曾經發現過祈求財富的吉語“千貝”。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把銅錢陪葬在墳墓裡,以求逝者在另一世界中繼續享受財富。而專門用作冥錢的仿製貨幣,如陶錢、石錢也相繼出現。戰國時期,燕國弧背尖首刀幣和齊國“ 齊法化”刀幣的背面都已鑄有“吉”字的,而齊國六字刀幣“齊建邦長大刀”也有學者認為是田單復齊時齊國特別鑄造的紀念幣。

到秦漢以後,壓勝錢正式成為獨立於流通貨幣的一支,即所謂的“非正用品”錢幣。在漢代五銖錢中,有的錢幣正面鑄有“脫身易、宜子孫”字樣,有的正面為“闢兵莫當”,背面為“除兇去央”,顯然是為避兇致吉而特意製造的。這些錢幣雖然仍屬於仿製鑄幣,但錢文已經改成了吉祥詞語和圖案,製作的主要用途也已從陪葬變為佩戴。西漢之初的宜子半兩、太常半兩等錢穿口均為菱形,而菱穿的目的可能是出於美觀和佩帶時始終保持錢體字文端正。由此判斷,它們應該是被用來佩戴的。王莽至東漢時期,錢文類花錢的種類很多但數量很少,典型的有背面鑄有吉語、規矩紋或星象紋等的五銖、大泉五十等錢。另外,漢代還有一類掛錢(一說為扣飾),錢上有一大圓環,錢下有一小方環,面文多為“日入千金、長毋相忘”和“除兇去央、闢兵莫當”,在上海福泉山西漢墓及內蒙古漢墓均有出土。

《花錢》請賞析

《花錢》請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