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指出別人的錯誤,對不對?

善意指出別人的錯誤,對不對?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知體系,存在即合理,這種你看來的錯誤,未必當事人會得出相同結論。

在未明白前因後果時,尊重他人的決定,不越界不評價,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善意指出別人的錯誤,對不對?


一、你的善意體現了某種優越感:

在我20歲左右,特別喜歡給人提意義,而且認為做的非常正確,如果不是朋友,我還懶得說呢。

曾經我也遭朋友嘲笑過,很不以為然,如今才明白其中緣由。

當你對他人的事情評頭論足時,無論是否出於善意,無意間把自己置於一個高大的位置,像老師指導學生一樣像家長指導孩子一樣,表達著這樣一種態度——你是錯誤的,我是正確的,你必須要聽我的。

這種若有若無的優越感對當事人還有另一層暗示——你能力不好,做不好這件事,我比你強,聽聽我的高見吧!

當對方只接收到這些負面的東西,自然會很激烈的反駁了,何況他還擔心你是否在笑話他,更生了挫敗心理,因此有些許的惱羞成怒。

而你認為自己肯定是對的,覺得提醒後,對方要聽從建議,要心生感激,因此在對方堅持己見激烈反駁後,你產生了疑惑和惶恐。

其實你秉承善意做了自己該做的提醒,這就夠了!

他有權選擇是否接受,選擇是否執行,畢竟這是他的事情。

善意指出別人的錯誤,對不對?


二、心理學上並不提倡輕易提建議:

每個認知背後,有著複雜的背景與成因,也對當事人有著相應的支撐作用,你貿然的提醒,有時不僅起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反倒可能打亂了當事人與有的平衡,讓其陷入凌亂,更加難過。

一個資深心理諮詢師朋友曾經說過:

不要輕易給別人提建議,每個人的生活就像平衡石一樣,雖然看起來不像牆壁一樣平整,但可保持大體平衡,井然有序。

當你無法填補抽去現有認知的支撐空白,對他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不要去打擾別人的幸福,有時是最大的善良。

善意指出別人的錯誤,對不對?


三、珍惜自己的善良,在他人求助時再提供建議:

不是誰都能夠面對他人的批評/建議,畢竟喜歡聽好話是人的本能。

只有勇於超越自我的強者,才更願意接受建議,從中找到寶貴的財富,對生命中的貴人心生感激。

珍惜自己的善良,勿輕易拋灑。

如果你是他的上司,這是職責,必須要提醒,這種方式不能接受就換種方式;

如果只是同事關係,這是義務,看對方是否可教,是否值得你的提點。

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對方需要什麼?而非站在自己立場上,想當然的認為對方需要,所以就直接給了。

如果對方向你求助,此時你再提供建議,意義大不相同,若建議有效,他自然對你心懷感激。

傳說中的“你媽覺得你冷,所以被迫穿上秋褲”,和現實中“孩子覺得冷,心甘情願穿上秋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

親子關係尚且如此,何況普通的關係呢?

是否是善意,不僅在於說建議人的初心,更在於聽建議人的感受,如果只有傷害,這樣的善意還是少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