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何淑兰老人作品

麦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它取材于小麦杆,经蒸、煮、浸、剖、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完成,其题材主要涉及到花鸟虫鱼、山水风景、亭台楼阁、人物时尚、古今诗词等,麦秆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不仅适用于客厅、卧室、宾馆、酒店、会议室等装饰、会议礼品及各种纪念品之用。麦秆画被称为“中华一绝”、“中国手工艺术精品”,所以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何淑兰老人作品

麦秆画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和剪纸、布贴同属剪贴艺术。是勤劳智慧的汉族劳动人民思想结晶的集合体。自秦朝起就被作为高档饰品,悬挂于殿堂阁楼、豪门贵舍之中,隋唐时代正式作为宫廷工艺品,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这也是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的原因之一。

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何淑兰老人作品

在宋朝末年,濮阳民间又出现利用椿胶、桃胶拼贴出的麦秆扇子、昆虫和吉祥、祝福之类的小造型。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为它的材质来源而不仅有浓厚的民间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贵的象征意味。

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何淑兰老人作品

然而在封建的农耕社会,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也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只能作为奇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呕心沥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艺技术,大胆进行实践,使麦秆画这一汉族文化瑰宝重现人间。上世纪80年代,麦秆画创作开始在中原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费和文化消费已成为时代趋势,追求个性、追求品位也成必然。

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何淑兰老人作品

麦秆画利用麦秆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剪裁和粘贴而成手工艺术品,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很高的美术价值。

甘肃瓜州陇原巧手何淑兰老人,制作的麦杆画精美别致,雅俗共赏

何淑兰老人作品

麦秆画具备的环保、手工、永久保存等独有的产品特性和艺术性非常合乎人们的需求理念,慧多麦杆画,变废为宝,取材于田野之间随处可见的小麦杆,经蒸、煮、浸、剖、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普通作品需一个熟练工一周左右的时间,复杂作品需要25天以上才能完成,是典型的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此外慧多麦杆画在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处理方面,除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外,大胆创新,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众多艺术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艺术品的高雅品味和东方文明的独特艺术魅力,其景物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它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褪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它是家庭、办公室、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理想的装饰艺术品,也是生日礼物、公司开业、婚庆祝贺、乔迁新居等较高品味的赠品,倍受消费者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