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爲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如何衡量疫苗質量?

籠統的說,主要有這麼3方面:

1.最最最重要的是安全。

疫苗必須在質量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嚴格,以免發生毒株返強、滅活不徹底、汙染等問題。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2.接下來是有效。

疫苗的功能就是激發人體的保護性免疫,提高人體的抗感染能力。而且疫苗應能引發長時間的免疫記憶,給人體足夠長的保護時間。

3.最後,簡單實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

因為疫苗接種這事規模會很大,牽涉人群往往非常廣泛,免疫程序如果很冗繁,就會大大增加成本,降低覆蓋率。

打個比方,對同一種疾病來說,如果一種疫苗打1針就有效,那麼它就比需要打2針的疫苗強。現在還有很多疫苗是多聯的多價的,這都是為了減少接種次數,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

最後補充一點,人用疫苗因為佐劑的關係,通常都比較好推,而且可以讓人去醫療站去打,這個大夫會相對比較輕鬆。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而獸用疫苗就要了命了,有些是礦物油佐劑推著很費勁,養殖場還好說,要是在牧區,牲畜一般分散在牧區各地,獸醫要想免疫一批下來就得跑斷腿,累壞手,如果有種疫苗能一次搞定,而另一種要2次才搞定,你是獸醫的話你怎麼選呢?

打疫苗的副作用

疫苗的副作用非常罕見,一旦發生卻可能會有比較嚴重的後果。

1.在罕見的副作用中較常出現的是過敏

一些人天生對雞蛋過敏,而流感疫苗在生產過程中又往往需要使用雞的胚胎。當這些體質特異的人接觸到含有雞蛋成分的疫苗時,就會發生過敏。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2.另一些副作用可能會導致接種者的昏厥

從2005年1月到2007年7月這段時間裡,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一共收到了463起接種後暈厥的案例。造成暈厥的具體機理尚不明確,不過有證據顯示這些暈厥與注射3種新上市的疫苗有關。

在歐洲,人們發現注射一種禽流感疫苗後,人可能有嗜睡的現象。英國的一項研究認為這兩者是相關的,但這個結論並沒有在芬蘭及其他國家的研究中得到重複。

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目前因為打疫苗產生副作用的大頭來自於人為的疏忽(比如疫苗的製備和保存,或者是注射器的消毒問題等),而非疫苗本身。

國人打國產疫苗更好?

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其考慮方向並非沒有道理。不同人種的基因有差異,確實有證據表明某些藥品的療效與此有關。不過,大多數情況下,藥品對全人類還是通用的。

在預防接種領域,並未發現相同疫苗對不同人種的效果有明顯差異。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疫苗預防的是感染性疾病,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可能有不同的型別,這些病原體型別在不同地區的分佈往往是不同的,比較典型的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流腦的病原體是腦膜炎球菌,該細菌有很多型別,最常見致病的有A群、B群、C群、Y群、W135群這5個型別。這些型別在不同地區的分佈並不相同,亞洲和非洲主要是A群(我國還有C群),歐洲和拉丁美洲主要是B群和C群。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需要針對每個地區流行的病原體型別來設計疫苗,而不是根據不同人種的體質。

有沒有防癌疫苗?

有。因為有些癌症和病毒的長期感染有關。

首先乙肝疫苗就可以防原發性肝癌,我國有七八成的肝癌就是乙肝引起的。

另外,著名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是防生殖系統、肛門和口咽癌的HPV這種病毒通過性接觸感染,大多可以自愈,但是有些感染者的免疫系統“打不過”病毒。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結果感染持續多年,細胞就有癌變風險。宮頸癌在女性中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

因為HPV病毒有很多變種,有些經常引起癌變的變種就被挑出來製備疫苗。目前HPV疫苗分兩種,專門針對女性的Cervarix,以及男女都可以打的Gardasil。兩種都需要打三針。

目前的數據是疫苗對大概70%的宮頸癌有預防效果,至於這種保護效果能持續多少年,還需要更長期的研究。從已知的風險收益比看,這個疫苗還是挺值的。

順便也提醒一句,即使打了疫苗,還有30%的宮頸癌不能預防,因此六十歲之前依然要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另外,高危性行為依然是高危的……

乳腺癌疫苗還沒有上市,否則前陣子安吉麗娜茱莉也不需要動那麼大的手術割除乳腺,打個疫苗就好了。

試驗階段的有,比如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網頁上就可以查到28個乳腺癌疫苗的臨床試驗。不過,很多是治療性疫苗——也就是給已經得了乳腺癌患者用,來協助抗癌的,更接近“免疫治療”。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乳腺癌細胞

比如有大概25-30%的乳腺癌會過量表達 HER2,比如鏈接裡在研究的一些疫苗就是促使免疫系統識別HER2蛋白的,這種疫苗對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就可能有用。

腫瘤細胞是人體自己的細胞,只是變異後增殖不受控制了。每個癌症患者的癌細胞的變異法其實都不太一樣,其能被免疫系統識別的表面抗原也各有不同。

因此設計出給健康人防癌的疫苗比較難。預防性癌症疫苗也主要是給癌症康復者用,預防復發。

疫苗會否與自身疾病衝突?

國家規定的強制注射的疫苗是不是應該由有關部門及時通知?

預防接種是非常安全的醫學干預措施。目前,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有進行性神經系統疾患者要避免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這可以理解為,世界衛生組織擔心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除此之外,一般不認為有什麼疾病會與接種疫苗有衝突。

應該說,國家為了孩子的健康,將一部分疫苗買單後給孩子免費接種。應該理解為孩子家長有義務配合國家政策給孩子接種免費疫苗,這種“有義務配合接種”離“國家強制注射”的強制性還差很遠。

何時接種這些免費疫苗,接種醫生一般會在預防接種證的預約頁上註明或者打印專門的預約單給家長,家長應該按預約日期來接種。如果家長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及時帶孩子去接種,接種醫生也應該及時通知孩子家長。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疫苗的接種應該儘量按預約日期,但逾期接種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比如白百破疫苗第4劑安排在18月齡接種,這18月齡是1個自然月的概念,如果沒有在剛滿18月齡時接種,推遲2-3周接種,也還是18月齡接種,並不算遲。

疫苗的儲運有政府監管?

疫苗的儲運對疫苗的安全性來說至關重要。

缺乏合適的儲藏或運輸的條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據維基百科記載,在1928年,一批沒有妥善保存的疫苗感染了葡萄球菌,並造成了21名接種兒童中12名的死亡。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從目前看來,國內與國外都制訂了關於疫苗儲運的相關制度。比如中國有《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範》,美國有《疫苗管理標準》等。

這裡面都提到了疫苗儲運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低溫。在高溫下,疫苗有失效,甚至變質,感染細菌的風險。然而政府的規定是一方面,真的在執行上,畢竟還是生產疫苗的廠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疫苗間會否有相互作用?

簡單來說,會的。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一種疫苗可能會影響另一種疫苗的功效,從而降低整體的免疫效果。不過這種影響在真的受到感染得病之前,並不會顯現出來。

所以許多人也對此並不知情。從原理上說,這些主要是由於疫苗間可能產生物理性或化學性的結合,使得有效成分減少。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另外一些則可能是出於疫苗本身的考慮。比如脊髓灰質炎疫苗與輪狀病毒疫苗不能同時進行注射。由於這兩種疫苗的本體都是活性降低的病毒,而病毒在人體內繁殖時又會分泌干擾素,抑制其他病毒的繁殖。

所以兩者一起注射會起不到免疫兩種疾病的效果。

有可能原本沒病打成有病麼?

幾率很小,但確實有這個可能。

不過,這種狀況大多是發生在先天有某些嚴重疾病如免疫缺陷者身上。用的疫苗一般是裡面有活細菌/活病毒的減活疫苗,不是滅活疫苗。

陶黎納醫生寫過一篇《卡介苗——種還是不種?》,就提到2004年上海某女童在接種卡介苗後發生卡介苗淋巴結炎。“通過基因診斷髮現其編碼白細胞介素12受體的基因存在變異,導致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干擾素’缺乏。”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不過,因為目前還沒有辦法把所有有免疫缺陷的新生兒篩檢出來(希望人類基因組計劃未來能幫上更多忙),所以這種悲劇未來還會不時發生。

按照陶醫生說的,“在實踐中,低體重新生兒、先天缺陷和嚴重感染患兒一般不接種卡介苗。”

還有一種狀況是,有人對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嚴重過敏。比如很多疫苗是用雞胚培育的,對雞蛋過敏的就不能打,對乳膠過敏的很多疫苗也不能打。

解決辦法是打疫苗前告知醫生你對什麼過敏,醫生會幫你衡量風險。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CDC有個網頁專門講哪些人不要打哪幾種疫苗,英文好的可以看看。相當複雜,比如孕婦和母乳餵養的產婦就不要打腺病毒疫苗,但有些疫苗反而是孕婦要主動去打的,比如http://www.guokr.com/question/491024/ 。

所以最保險的做法還是主動去諮詢醫生,打疫苗前充分準備好你的過敏史和現在的健康狀況,並告知醫生,然後能打就打。

為何疫苗多是肌注?

肌肉注射只是疫苗接種途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而已,此外還有口服、皮下注射、皮內注射、皮上劃痕、噴鼻等接種途徑。

在中國上市的200多個疫苗產品中,肌肉注射途徑約佔2/3,皮下注射的約佔1/3,還有少量口服、皮內注射、皮上劃痕的接種途徑。國內尚無噴鼻的疫苗,美國有一個含活疫苗病毒的流感疫苗產品採用噴鼻途徑接種。

冷知識丨“疫苗”三問(3)——為何疫苗多是肌肉注射?

這些接種途徑中,無創且方便的是口服,比如霍亂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活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噴鼻方式雖然也無創,但相對於口服來說,難以讓人接受。

皮上劃痕是比較痛苦的接種途徑,需要用針頭在皮膚表面劃出“井”字形的血痕,再將疫苗液滴在上面。還好皮上劃痕途徑的疫苗不是兒童常規接種的疫苗,比如炭疽疫苗、鼠疫疫苗。

肌肉或皮下或皮內注射都是有創操作,這些注射方式的關鍵在於入針角度不同:

  • 肌肉注射針頭垂直於皮膚面;
  • 皮下注射針頭與皮膚面呈30-40度左右的斜角;
  • 皮內注射則是針頭幾乎與皮膚面平行。

如果不仔細觀察,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看上去差不多,可能誤以為這些操作都是肌肉注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