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在戶外我們總會遇到很尷尬的情況,比如對路線估算不正確或迷路了,就很容易陷入缺水缺糧的慘境,除去沙漠地帶,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可以找到水源,所以大多數我們都是面臨缺糧的情況。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面對這種情況,大自然豐富的食材給了我們很多選擇,菌類是選擇概率最高的食物。真菌類植物烹製後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豐富,可以補充我們所需的能量。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但是菌類大多數都是有毒的,誤食後輕則嘔吐,重則身亡。所以在食用前辨別真菌類植物的毒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下面幫大家整理了一些辨別小技巧。

1.生長在樹幹或樹樁上的真菌無毒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①牛排真菌:常在秋季生長,著生在橡樹上,頂蓋為鮮紅色,下面呈粉紅色,菌肉粗糙,略帶苦味,嫩小的味道更好。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②多孔屬真菌:著生在闊葉喬木上,尤其喜歡橡樹和其他常綠林木,多在夏季生長。菌蓋直徑30-40釐米,呈亮橙黃色到黃色。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③鱗狀多孔屬真菌:生長在闊葉喬木上,尤其是榆樹、山毛櫸和懸鈴木。四季都有生長,菌蓋直徑60釐米,背面有黑色條斑,腹面為白色。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④牡蠣菇:深藍色貝殼狀菌蓋,直徑6-14釐米,白色菌褶,菌肉也呈現白色,常年伸張在闊葉喬木上,味道鮮美無比,可以撕成碎片煨燉,也可曬乾後保存。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⑤蜜環菌屬:常生長在闊葉林和針葉樹木上,春夏秋三季生長。直徑3-15釐米,呈降黃色或棕色,白色的菌褶,成熟後逐漸變成棕色,菌肉呈白色,帶狀菌根。

2.地面生真菌要注意,有些品種毒性很強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①巨脹球菇:球狀,直徑30釐米,外表光滑,且堅韌,呈白色,隨生命週期的增長而逐漸變黃。重達9千克,生長在夏末秋初時的叢林草地中。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②雞油菌:杏黃或卵黃色的漏斗形真菌,直徑3-10釐米,向外展開的菌褶也有黃色的。群集在樹蔭下,尤其喜歡山毛櫸樹木。夏季開始生長,注意不要同絲膜菌屬混淆。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③號角菇:號角或漏斗形,菌蓋邊緣粗糙,向下塌,為棕黑色,直徑3-8釐米。比較光滑,徑幹為灰色的條形。菌株尤其是生長在闊葉林,尤其是秋季時的山毛櫸林木上。

3.傘形真菌切口處菌肉變黃不能食用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①可食用野蘑菇:外形類似野生蘑菇,菌蓋直徑可達15釐米,鮮嫩時呈現粉紅色菌褶,成熟時變為紫棕色。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②落葉松蕈:有鱗狀的淺褐色菌蓋,直徑可達20釐米,鮮嫩的菌褶為粉紅色,成熟的變成黑色。徑上有菌環,群生在夏秋季空曠地方。味道鮮美無比,類似茴香。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③洋蘑菇:白色菌蓋,菌褶呈現粉紅色,成熟後變為棕黑色。秋季生長在草地上,周圍少樹。生吃或烹製都可以。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④木蘑菇:長生長在 針葉林,形似野蘑菇。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⑤黃斑蘑菇外形類似其他傘形真菌,但菌株的破損處會出現黃色的斑點。基部有很明顯的亮黃色斑點,有毒,味如木炭,夏秋時節生長在草地及森林中。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⑥環柄菇屬:棕黃色的菌蓋,長成後逐漸出現黑斑,菌褶為乳白色,徑細長,灰白色雙層菌褶。夏秋季生長在草地及森林,味道類似巴西堅果或杏仁。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⑦鬼傘屬蘑菇:圓形菌蓋上有淡棕色或白色斑紋,菌褶為白色,成熟後變成淡紫紅色,最後秉承黑三色墨汁狀。切記:不能與酒精同食,否則會發生中毒。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⑧青紫色食用傘菌:菌蓋淡藍紫色,成熟時變為棕紅色,有波紋狀邊菌。菌褶略顯藍色,菌徑為纖維狀,也呈淡藍色,常常在秋冬時節生長在混合林木中。味道鮮美,但有些人食用後會產生過敏反應。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⑨美味牛肝菌:棕色菌蓋,短徑厚實為粗圓柱狀,菌肉為白色,秋季生正在森林裡的空曠地帶,所有的牛肝菌都有一層海綿狀微孔或塊狀菌褶。注意避免任何粉紅色或紅色孢子的品種,除非可以確定食用,有些是有劇毒的。

戶外缺少食物,一招教你辨別可食用菌類!

真菌雖然鮮美無比,但是必須確認無毒後方可使用。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區分有毒真菌,那就記住:樹上生長的大多為無毒,草地上的大多為無毒,顏色鮮豔的不能碰,大多有毒。除非確定可食用,否則別輕易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