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魚」改「授漁」 「輸血」變「造血」

春雨潤物細無聲。近年來,全國人社系統主動擔當,積極組織推動技能扶貧,實現了技能培訓深入到村組、用人單位招工到村頭,做到了送培訓到群眾家中、送技能到群眾手中。

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日漸緊迫,精準扶貧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候,各級人社部門主動擔當,真抓實幹,開展技能扶貧,幫助困難群眾走上致富路。

拔掉窮根:為技校生提供補助和獎學金

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2015年,人社部將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標準,由人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時,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將民族地區所有接受技工教育的學生納入免學費政策範圍。

陝西藍天民航技師學院的學生黃家琪和方媛,一度因為家庭原因而生活困難,人社部設立的“技能雛鷹”獎學金緩解了他們的壓力。去年開學時,黃家琪和方媛分別獲得3000元獎學金。

“技能雛鷹”獎學金由人社部於2014年設立,旨在進一步激發技工院校學生勤學技能、奮發成才的熱情。

目前,全國有技工院校2818所,在校生339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7.5%。技工學校的很多學生來自貧困地區。

技能扶貧給貧困家庭的學子點亮了一座希望的燈塔。人社部規定,貧困家庭子女參加中、高等職業教育,給予家庭扶貧助學補助。學生在校期間,其家庭每年均可申請補助資金。各地根據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統籌安排中央、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地方財政扶貧資金,可按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標準,補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

人社部還規定,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無論在何地就讀,其家庭均在戶籍所在地申請扶貧助學補助,補助資金通過一卡通(一折通)直接補給貧困家庭。

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啟動“雨露計劃”,引導和支持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脫貧致富。

目前,我國已將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教育納入扶貧工作考核內容。各地通過政策扶持,使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初、高中畢業後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比例逐步提高,確保每個孩子起碼學會一項有用技能,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得到提升,家庭工資性收入佔比顯著提高,實現一人長期就業、全家穩定脫貧的目標。

就業創業培訓:一戶一人、一人一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各地人社部門採取“技能+創業”的培訓模式,因地制宜開展免費技能培訓,在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提高技能的同時,提倡技能創業,幫助勞動者實現創業夢想。

通過技能扶貧,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精準脫貧,各地人社部門正積極行動。

雲南省決定,從2015年起,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圍繞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的需要,通過技能扶貧專項行動,培訓適應當地產業發展需要的勞動者和適應雲南省重點產業發展的技能人才。

目前,雲南省初步確定鎮雄、硯山等縣作為省級技能扶貧專項行動重點聯繫縣,相關工作已經展開。

雲南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將依託當地龍頭企業,培訓一批適應當地產業發展需要的勞動者;依託定點培訓機構,轉移一批技能勞動力實現異地就業;依託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培養一批適應雲南省重點產業發展的技能人才;依託各類創業基地,扶持一批勞動者實現創業就業,實現“一戶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脫貧”。

圍繞“扶誰的貧、誰去扶貧、怎麼扶貧”,西藏自治區通過逐戶摸底、逐項調查,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初步建立了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系統。

2015年7月,西藏自治區進一步明確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的扶貧主體責任,建立“區負總責、地市直管、縣抓落實、鄉鎮專幹”的扶貧管理體制,並創新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將資金向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區域傾斜。

重慶市針對貧困戶的需求,分類開展就業扶貧培訓,讓每一戶至少有一名勞動力掌握就業本領。“貧困勞動力只有掌握了就業創業技能,才能實現持續增收,徹底摘掉‘窮帽子’。”重慶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

不久前,陝西省延安市精準扶貧技能培訓班開班。延安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通過培訓,力爭使每一個有受訓願望的貧困“兩後生”和進城務工貧困勞動力至少獲得一次技能培訓機會,掌握一項初級以上專業技能,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使貧困群眾能通過自身能力實現脫貧。

人社部在“春潮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一次相應的就業技能培訓;力爭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得到一次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或高技能人才培訓;力爭使具備一定創業條件或已創業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有機會接受創業培訓。

對口幫扶:提高技校教學水平

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廣東和新疆手牽手。

2015年11月2日,廣東省人社廳和新疆人社廳舉辦對口援助喀什地區技工學校協調會。雙方決定,對口幫扶工作分兩步走,2015年11月完成高級技工學校評審,2016年5月完成技師學院評審。

廣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楊紅山介紹,2016年4月,廣東省人社廳將組織對口幫扶工作組,赴喀什地區指導技工學校實行彈性學制,招收企業在崗高級工、舉辦技師班;完成申辦技師學院可行性論證報告,根據技師學院評審細則對申報材料進行全面審核,組織專家對申報工作進行模擬驗收,爭取2016年5月上旬完成技師學院評審。

同時,廣東省人社廳將重點提高喀什地區技工學校培養高級技工、預備技師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水平,加大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動智能校園網絡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對烹飪、汽車檢測與維修等5個重點專業的建設進行幫扶,在辦學規模、培養層次,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上真正達到技師學院水準。

廣東省人社廳將幫助喀什地區技工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大對該校教師的培訓,邀請知名專家作學術報告,舉辦培訓班,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理論,通過學習、培訓等作法,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另一方面受援技校選派骨幹教師來廣東接受培訓,注重推動培訓成果推廣。

“爭取經過幾年的幫扶,為喀什地區技工學校培養一支本地化、專家型的教師隊伍。”楊紅山說。

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各地開展的技能扶貧,使貧困地區的人口紅利、改革紅利逐步釋放。同時,人力資源的開發、大量新技術的引入,刺激著貧困地區在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找到新的效益增長點。(孫興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