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英:抓好「三個結合」壯大縣域經濟

為貫徹十九大精神,落實省委補短板徵集“金點子”活動,湖南日報、新湘評論、湖南人自己的銀行——長沙銀行聯合主辦“縣域經濟大家談”徵文活動,本期刊發公務員肖海英來稿。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思想新戰略,其中關於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論述都為繁榮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重要指導。結合湖南省委省政府近兩年著力實施的建設“五個強省”具體工作構想,特別是“開放強省”“生態強省”要求,筆者就發展壯大湖南省縣域經濟提供三點建議。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要與土地制度改革相結合。縣域經濟的核心是“三農問題”,實踐證明“三農問題”解決得好,縣域經濟就發展得快,反之,縣域經濟相對滯後。所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同樣,“三農問題”也是制約縣域經濟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三農問題”的全部癥結又都與土地有關,過去以土地和戶籍為主的管理系統及管理手段,它們牢牢地鉗制了農村地區的生機跟活力。今天與城鎮不同的是,農村土地仍然不能作為資源要素參與市場流通和收益,即農村最主要的市場鏈條與全國一體的市場體系是斷裂的。所以,十九大報告在宏觀經濟層面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微觀經濟層面要求“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把宏觀要求和具體方向結合起來,便可找到解決發展縣域經濟的鑰匙。

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經驗主要有四條:一是確權,明確土地的管理、經營、收益主體,讓農民吃上定心丸,調動其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二是務本,通過宏觀政策調控農村土地的使用方向,使農村土地始終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方向發展;三是流轉,允許農民承包的土地作為一種市場要素參與市場流動,通過建立完善土地抵押、交易、融資等機制,釋放土地活力和價值。四是融合,從“三農問題”的長遠和根本出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齊頭並進,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幫助農民增收。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要與產業結構轉移調整向結合。造成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狀況的根源是深層次的,是極其複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變化,必須對產業結構做出調整優化,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地區更不能例外,這也為中西部省份在發展上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湖南省歷來有一種地處內陸不為內陸意識所束縛、位居中部不甘居中游的力爭上游的精神和智慧,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中心,補齊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為此應該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一是牢牢把握一條主線,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結合湖南省產業狀況和“五個強省”目標要求,認真開展產業審查,抓住優勢主導產業,做好“三降一補”工作,下決心抓關停破轉,優化資源配置;二是用好改革和開放兩種手段,增強兩個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現有的縣域經濟產業是傳承舊有經濟體系的,縣域經濟作為一個相對年輕事物,它更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有觀念思想上的,有體制機制的,有環境文化的,對影響束縛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切障礙都要積極大膽通過改革的辦法祛除,另一方面,要實施開放戰略,開明開門辦事業,引入市場機制、競爭機制,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藉助外來人力、資本,以改革增強對開放吸引力和帶動力,以開放倒逼改革措施落地,以改革開放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也是落實“開放強省”戰略的應有之義;三是推動省內省外產業互動,把積極做好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和調整優化省內產業佈局結合起來,縣域經濟重點要突出特色、體現優勢,要與地方習俗習慣物產銜接,做好產業“移植”和培育,那些產業可以通過利用國內國際產業轉移實現,那些產業能夠通過自主培育創新實現,對不同的產業渠道開展調研,用最少的資源做最高效的資源組合。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要與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倡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要求,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以美麗鄉村建設助力縣域經濟騰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首先要持續推動鄉村實現城鎮化,牢牢樹立規劃先行的觀念,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來做,強化佈局引導,大到整體佈局開發、產業發展方略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宏觀規劃,小到人民群眾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放在真正實現城鎮化目標中考量,並通過“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手段,提升鄉村治理美化成果。其次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工業化信息化建設為目標,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戰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擴大第三產業規模和收入來源。再次要努力落實“生態強省”各項要求,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是底色和底線,生態是根本、是生產力,作為一個在生態環境上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省份,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不僅等於創造生產力,更是孕育厚植生產力。總之,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生活生產,是經濟競爭力建設,是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緊密圍繞的主要工作內容。

縣域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是後起經濟體實現跨越發展、超越發展的重要籌碼,而且隨著“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的臨近,縣域經濟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主要矛盾問題上的作用越來越大,沒有縣域經濟的繁榮,制約“三農問題”的瓶頸就難以突破,可以預見縣域經濟將引領湖南省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加快實現“五個強省”的發展宏圖。

新聞鏈接

本次徵文活動收集“金點子”,要求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重點突出縣域經濟大家談、也可以關注支柱型產業、園區經濟發展等。希望能理論聯繫實際,找問題、尋對策,提建議、出實招,抓重點、補短板。

所有入選作品在新湖南客戶端、《新湘評論》網站專欄刊發、優秀作品在《湖南日報》《新湘評論》刊發。最出色的徵文作品,將進行獎勵並公佈。

具體獎勵方式:將設立一等獎5名,獎金各5000元;二等獎10名,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20名,獎金各1000元;優秀論文若干。所有獲獎者將由主辦單位發給榮譽證書和獎金。

來稿請標註姓名、單位、職業、電話,發送到新湖南客戶端專設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