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台R-27

一直以來,發動機都是中國航空工業難以攻克的高峰。全世界,能夠製造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亦是屈指可數。要想真正摘取航空工業上這顆最璀璨的珍珠,沒有數十年的技術積累,還真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中國一路披荊斬棘,其中之艱難困苦,只有中國航空軍工人,最深有體會。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在1978年,中蘇關係惡劣,中國發動機難以得到蘇聯的技術支持。因此,中國另闢蹊蹺,從埃及曲線引進一架米格-23MS戰鬥機,同時獲得了兩臺弱化出口版的蘇聯圖曼斯基R-27F2M-300發動機(原版R-29-300)。這也是中國首次接觸到大推力殲擊機發動機。當即,中國便定了渦噴-15發動機研製項目,對R-27F2M-300發動機進行仿製。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米格-23MS

可蘇聯為了防止技術洩密,專門對R-27發動機進行了特殊設計,這給中國仿製造成了不小困難。儘管如此,渦噴-15發動機的仿製工作還是進行了很順利。當時,國內擁有的成熟發動機不多,經過對比後發現,如果用渦噴-15發動機裝配殲-13戰鬥機,殲-13戰鬥機的性能將得到顯著提升。於是,渦噴-15成為了殲-13戰鬥機的核心配套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殲-13戰鬥機的外形酷似美國F-16戰鬥機。如果殲-13研製成功,後面也就沒殲-10什麼事了。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殲-13戰鬥機

但很快,經濟建設被提到了第一順位,軍事為經濟讓步,殲-13被迫下馬。作為配套研發項目的渦噴-15發動機也被終止研發,半途腰斬。到1983年,渦噴-15發動機因技術簡單,穩定可靠,推力大的特點,被選入殲-10戰鬥機的動力裝置。可這時,中美進入蜜月期,中國對渦扇發動機產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研製先進的渦扇發動機。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R-29發動機

當時的現實是,渦噴-15發動機尚停止在圖紙上,還沒有完全成型。殲-10戰鬥機也是剛剛開始設計,遠沒有到達製造原型機的地步。既然都要重新開始,那又何必拘泥於舊技術?於是,中國立足於長遠,在1987年,立項WS-10發動機,不再一味仿製蘇制R-27發動機。同時,為了上個雙保險,中國在1990年,通過歐洲特殊渠道,又引進兩臺原裝全新R-29發動機。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首架殲-10原型機

這個過程就比較離奇了。由於蘇聯處於崩潰的邊緣,內部已經千瘡百孔,但中蘇關係尚未完全修復。中國通過一家“國際掮客”私人公司,以280萬美元的價格,引進兩臺R-29發動機。這家由一個奧地利人控制的私人公司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中方派遣了四人專家組,經蘇黎世轉機抵達維也納,在現場驗貨後,確認交易。隨後,該公司直接從波蘭空軍租用一架安-12運輸機,經過蘇聯國境,最終成功降落到中國瀋陽!當中方人員回國在瀋陽下飛機時,那架安-12運輸機早已停在瀋陽機場。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安-12運輸機

一家“國際掮客”公司,直接使用軍方運輸機,走私兩臺蘇聯航空發動機,還明目張膽地飛過蘇聯領空,這其中,得打通多少條渠道?這充分證明了蘇聯內部已鬆垮不堪,搖搖欲墜。不過,國產WS-10發動機研製順利。蘇聯解體後,中俄關系的改善,也讓中國成功引進數量充足的AL-31F發動機。原本計劃作為過渡的兩臺R-29發動機失去了價值,被存進倉庫蒙灰。

發動機有多難搞?中國下馬殲-13,從國際黑市上引進兩臺R-27

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也能感受到,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之路,走的是有多麼艱難。網上不少噴子總喜歡拿中國發動機來說事,殊不知,沒有千錘百煉的技術積累,又怎能徒得寶器?中國軍工人上無愧於祖國,下無愧於百姓!如今,WS-10B的研製成功,讓中國擁有了首臺國產矢量推進航空發動機。相信不久以後,中國最高級別的WS-15矢量發動機也將橫空出世,助力中國航空工業邁入全新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