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之變

“柴山”之變

我的家在山區的一個小山村,那兒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溪水潺潺,鳥語花香,特別是大山上那鬱鬱蔥蔥的樹木,一年四季就像一幅鮮活的風景畫。童年的我總愛爬上山頂,眺望遠處,渴望遠方,心裡充滿無盡的遐想。

山裡人對山林情有獨鍾,因為山林可為人們提供柴火。大家一年四季燒飯、煮豬食,冬天烤火等,都少不了柴。那時的柴是比較珍貴的,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都忙於儲備柴火。秋天許多樹木的葉子黃了,樹枝也變得乾燥了,此時正是準備過冬柴火的好時機。人們砍柴、曬柴、儲柴,忙得不亦樂乎。

一大早,大伯、大嬸、叔叔、阿姨就拿著柴刀,提著水壺上山去了。中午,一個個“砍柴人”挑著沉重的柴火凱旋,衣服雖然溼透了,但臉上滿是笑容。小孩則在村口伸長脖子盼著父母回來。秋天是野果成熟的時節,父母總會採些野果回來。我只要一看見父母的身影,便會飛奔過去,興高采烈地接過大山賜給我們山裡娃的佳品。無疑,我更喜歡跟隨父母上山採摘野果。父親總是一邊砍柴,一邊跟我嘮叨這叫什麼樹,哪些樹燒起來火力大,我似懂非懂地應答著。父親對哪兒有什麼樹、哪兒有多少毛竹都一清二楚。

記得我讀初中時,山林已開始分到各家各戶,這是山民當時經常議論的大事。山有好有壞,有的樹木茂盛,有的多是岩石,光禿禿的,誰都希望分到一片好的柴山。為了體現公平,柴山被分成面積不等的若干塊,採用抓鬮的方式進行分配,抓到哪塊算哪塊,抓到差的也只能自認倒黴。抓鬮那天,父親說孩子運氣好,可是那天我在學校上課,未能如願。好在父親分到了幾片不錯的山林,高興得像中了大獎似的。

不知從何時起,上山砍柴的山裡人越來越少了。村裡的新樓房卻越來越多,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煤氣灶、電飯煲、電磁爐、高壓鍋等。這些現代化的廚具逐漸普及,柴火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冬天已沒有人用木炭烤火了,許多家庭都安裝了空調。青壯年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大多隻有春節時回家一趟。村裡還建起了公共娛樂場所,如文化禮堂、籃球場、健身房等。一些人還在縣城,甚至大城市買了房子,成了城裡人。

現在,即便到了秋天,也見不到那浩浩蕩蕩的砍柴大軍,更見不到家門口那堆得整整齊齊的柴垛。去年春節前夕,定居杭州的舅舅回到老家,去外公、外婆墳上祭拜時,望著山上的茫茫林海,感慨萬分:“我小時候,山上的樹木到了冬天幾乎被砍光,現在變成了茂密的森林,老家的環境的確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我每次春節回老家,都覺得路上冒出來的農家樂如雨後春筍般。聽一位辦農家樂的堂哥說,農村的挖春筍、摘橘子、採茶葉等平常農活吸引了大量的城裡人,大山則以那自然純樸的寬闊胸懷接納四方賓客,給山民帶來了滾滾財富。每年回老家,我都能看到家鄉的新變化,聽到家鄉的好消息。張三在城市買了新房,李四買了小轎車,這已成了平常事,在小山村已引不起什麼轟動。今年春節,堂哥告訴我:“由於老家環境好,空氣清新,儘管去年夏天酷熱高溫,卻沒有城市裡難耐的暑氣,許多城裡人來到小山村避暑度假。一群杭州老人已決定今年夏天再來這裡度夏,打算住上幾個月呢。”

如今,家鄉的山林早已不是柴山了,已成了森林公園、天然氧吧,吸引著八方遊客。正是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廣大農村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為家鄉的綠水青山感到驕傲。我相信,隨著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富裕、美麗、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