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えみと申します。私の趣味は日本文化、旅行、ドラマ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大家好,我是えみ,快樂國際語言中心的日語老師,我姓鄧。我喜歡教學,懷著能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日語,感受日語的魅力的初衷,畢業以來,一直在從事日本教學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老師曾在大學執教,與外國友人有過非常多的交流,也體會到了日語真的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語言。

在快樂國際,えみ也接觸到了許多愛好日語和日本文化的學生,也有過非常多精彩的課堂:與學生們一起遨遊在日語的世界裡面,一起製作日式美食,一起進行日語口語的演練,排練日語話劇等等。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這樣的課堂你會喜歡嗎?我們都愛日語,希望這份熱愛裡面也會有你的加入哦!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接下來就正式進入我們的日語興趣小課堂了。

提到日本,大家首先能夠想到的城市會是什麼?

應該是東京和京都吧▼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東京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

東京,現代日本的首都,是集時尚和繁榮於一身的城市。而與現代化的東京相比,京都是充滿古韻的城市。京都作為日本歷史上平安時代和室町時代的首都長達1200年之久,因其濃郁的日本風情,被稱為“日本人心靈的故鄉”、“真正的日本”

提到京都,同學們應該都會想到:作為禪寺“菩提所”的金閣寺、日本國寶級建築清水寺、神社代表——伏見稻荷神社等朝聖之地;花道、茶道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其實,京都還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祗園(qi yuan)。也許很多同學會把祗園讀成:zhi yuan,這是錯誤的哦。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印度的佛教聖地——祗園精舍。京都的祗園和印度祗園精舍中的“祗園”的日語發音是一樣的。關於“祗園精舍”的來源也是非常有趣的。

在日本文學著作《平家物語》的開篇有這樣一句詩:祗園精舍の鍾の聲,諸行無常の響あり。翻譯成中文是:“祗園精舍鐘聲響, 訴說世事本無常”。這裡的“祗園精舍”便是指印度的佛教聖地。祇園精舍是“只樹給孤獨園”的簡稱,“只樹”是“只陀王子的樹”,“給孤獨園”是“給孤獨長者的園子”(ps:只陀是梵音音譯)

只陀王子是印度僑薩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之子。給孤獨長者則是波斯匿王的大臣。祗園原本是隻陀王子的園子,但後面他把園子送給了給孤獨長者,自己保留了樹。所以稱為“只樹給孤獨園”。

日本祗園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可以說是京都代表性的地區。

祗園並不是一個園子,而是有一座城的規模。在這片區域,清水寺、高臺寺、八坂神社、建仁寺、祗園寺等都在遊覽的範圍之內。這裡完整地保留了日本傳統的街道和建築,大都是以木結構為主,房屋低矮,看起來歷史的沉澱感十足。整個大街的格調寂靜安謐,符合日本人的審美意識。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祗園從最初江戶幕府時期允許茶屋營業,到現在在這一片日式建築中也有許多可品嚐中式菜和意式菜等的餐館,這成了祗園的另一個魅力。

關於祗園的特色建築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那便是祗園的花見小路。“花見(hanami)”在日語中的意思為“賞花”。但花見小路並非因為花而出名。

從江戶時代起,花見小路便是整個日本最有格調的風月之地,也是目前為數不多尚能看到藝伎的場所。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花見小路是一條南北橫貫祗園地區全長約1公里的神秘小路,小路的南北風情大不相同:北段到處林立著現代小酒館、俱樂部;南段卻是難得一見的日本傳統花街。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花見小路還是章子怡、鞏俐主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的取景之處哦,看過這部電影的同學是不是覺得這裡的場景似曾相識呢?

這裡又有一個重要的祗園元素登場了,是的,那就是作為日本藝術家代表的藝伎。日本藝伎的由來跟祗園茶屋發展有很大聯繫。

最初的藝伎是茶屋主人為客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解悶而安排表演的小丑角色,由男性擔當。後來漸漸出現了女性藝伎,並且數量超過男性藝伎。經過三四百年間的發展,藝伎文化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體系,也作為京都獨特的文化而存在著。這種文化的最大舞臺便是在這神秘的祗園。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藝伎文化在日本當中是一種神秘而又曖昧的文化,如果大家感興趣呢,emi老師在以後的文化小課堂上會繼續為大家揭秘講解,也希望大家到時候繼續關注~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在京都的祗園,還有一個很重大的活動——一年一度盛大的祗園祭。對於喜愛日本和日本文化的同學們來說,應該對日本的祭祀活動並不陌生。在日本公認的三大祭中:東京的“神田祭”,京都的“祗園祭",大阪的”天神祭",祗園祭排名第一。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東京“神田祭”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大阪“天神祭”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京都“祇園祭”

祗園祭在每年七月份舉行,時間跨度大概一個月。祇園祭起源於平安時代,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當時日本流行瘟疫奪去很多生命。人們認為是“牛頭天王”作祟,就用66個棍子(代表當時日本66個地區)製造了神轎,送到神泉苑,遊街祈禱,這就是祗園祭的前身。

到了今天,祗園祭已經不侷限於祗園,而是遍及整個京都中心地區。但核心區域依然是祗園旁的八坂神社。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祗園祭的高潮有“山鉾巡行”“花傘巡行”兩個環節。“山鉾”指的是巡遊的彩車,一共32輛。彩車體型龐大,重的達十幾噸,彩車上裝飾的繡品、花紋尤為有名,大多是來自於歐美、中國、印度等國的一流繡織藝術品,前亞洲美術部長稱其為“世界其他地方無處可尋的獨特存在”,它的藝術性被稱為“動く美術館”(移動的美術館)。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花傘巡行”指的是藝伎撐著花傘遊街,平日難得一見的藝妓,在這一天可以一飽眼福。此外藝伎的舞蹈表演也是不可錯過的哦~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祗園的精彩之處還不僅僅是這些。它被人們當作與俗世隔絕的空間,這裡拒絕被同化,保留了很多日本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是一座孤傲之城。

關於祗園,同學們聽完emi老師的介紹之後是不是很期待實地去體驗一番呢?希望大家有機會去到日本親自感受這個神秘的地區,打開祗園更多的精彩之門。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好的,我們今天的興趣小課堂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喲!

emi老師今後會分享更多有趣的日本文化和日語知識給同學們,如果大家喜歡emi的課堂,可以把它轉發給同樣喜歡日語和日本文化的小夥伴,當然老師也更期待和大家有線下的交流與分享,我是emi,快樂國際語言中心的日語老師。

ご清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また今度ね。

京都祇園——孤傲的藝伎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