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初心

孟子說:“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夜氣,黎明前的清新之氣,比喻晚上靜思所產生的未受物慾影響時的良知善念。

孟子認為,人在清明的夜氣中一覺醒來,思想未受外界感染,易於良心發現。

人性原本善良,但如果不加以滋養,放任無羈, 就會像用斧頭天天砍伐樹木一樣,再茂盛的森林也會變得牛山濯濯。

而一旦把持不住,良心失去,就會以為它原本就不存在呢!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心靈的故鄉在哪裡呢?

現代人惶惑不安,在躁動和彷徨中四處尋找,到處碰壁。

問聖人,聖人也只是回答“操則存,舍則亡”,至於故鄉在哪裡,什麼時候出現,聖人也茫然不知。

實際上,按照孟子的闡述,精神的家園或故鄉根本就無它處可尋,它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就在我們自己的本性之中。

所以,關鍵是自我把持,自我滋養,自我壯大,讓內心的良知與善念蔚然成林,而不要到身外的塵囂中去尋求桃源仙境。

一句話:“還是回家種自己的菜地要緊!” 伏爾泰筆下的老實人如是說。

回到自己的菜園種地,就是迴歸本心,也叫初心。迴歸本心,談何容易,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嗎?我想,那些隱姓埋名、幾十年如一日、而又不斷超越自己、創優創新的科學家才配得上。

“回到菜園種地”嗎?我想,儘管我曾是土地的兒子,可土地早已不屬於我,我已經由當初的土著居民遷居到城裡,住進了鋼筋水泥叢林。

“做國家的棟樑”嗎?“苟利國家,生死以之”,既沒那個資格,也沒那個能力,擔得起如此大任者,都是歷史巨人、民族英雄、人民領袖、時代精英。

“做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嗎?“零落成泥碾作塵”,似乎也不是自己的本心,儘管生活得像草一樣卑微,但還是有點不願與草木同朽的想法。

對,像錢鍾書先生說的那樣,做一個站在人生邊緣的人!  

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工人在樹旁休息,卻不砍伐這樹。

莊子問什麼緣故,工人說:“這棵樹沒有任何用處。”

莊子對弟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得以過完自然的壽命。”

莊子一行人從山裡出來後,借住在朋友家中。朋友很高興,吩咐童僕殺鵝來款待客人。

童僕請示說:“一隻鵝會叫,另一隻不會叫,請問該殺哪一隻?”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那隻。”

第二天,弟子請教莊子說:“昨天山中的樹木,因為不成材得以過完自然的壽命;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老師打算如何自處呢?”

莊子笑著說:“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由此可知,有用與無用,都是由外界所設的標準決定的,這兩者可能同樣遇到危險。

因此,與其計較有才或無才,不如分辨現實中的危險何在。

站在人生邊緣,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不也是一種人生選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