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廣西人民過年也要燃放鞭炮、走親訪友、吃年夜飯,但由於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歷史上有眾多外來的移民,受這些先天因素的影響,廣西人民過年的方式和過年吃的美食也各有區別,總的來說還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由於地區差異大,桂北人民愛吃辛辣;西北山區愛吃野味;桂中南做菜講究滋補;梧州、玉林等地的菜繼承客家風味;南寧則愛吃酸;欽北防靠海吃海。下面就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廣西各族人民過大年吃什麼:

【年粽】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包年粽是壯、漢、彝等族春節的風俗。包年粽是為了祭祖拜神用,吃年粽還有一個寓意就是年年高升的意思,通常大年三十不吃粽,等祭祀結束才會吃。年粽的原料主要是五花肉,或佐以綠豆、芝麻等,每個粽子少說都有一兩斤,吃起來糯米香軟,肉嫩而不膩,滋味回甘。

【臘肉】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廣西少數民族過年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那就是殺年豬過春節,很多地區在過春節的時候,都要做一些臘肉來招待客人。而每個地方做的臘肉也都不一樣,做法不一樣味道也是不一樣的。除了臘肉,巧手的廣西人民還製作臘腸,臘雞,臘鴨等醃製品。


【芋頭扣肉】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說起年夜飯,廣西人年夜飯桌上最常見的就是芋頭扣肉了。芋頭要用廣西特產的荔浦芋,春節期間正是吃荔浦芋頭的好季節;扣肉要選肥瘦兼半的五花肉,用醬汁蒸得軟香四溢,層次分明,軟糯酥嫩,酸香微麻,甜鹹均備。

【檸檬鴨】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檸檬鴨是廣西南寧武鳴一帶的特色菜餚。其做法是將切成塊的鴨入鍋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絲的酸辣椒、酸芥頭、酸姜、酸檸檬等配料,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鹽豉,炒熟後淋上香油即可出鍋。其味酸辣適宜,鮮香可口,極其開胃。在南寧吃檸檬鴨,最正宗好吃的就要數壯鄉老味道檸檬鴨了,優質土鴨加上原創秘製酸料小鍋精炒,傳承經典老南寧味道,深受廣大食客喜愛。

【白斬雞】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無雞不成宴,不論是家宴、祭祖或宴客均以雞為主菜。無論是白斬雞、鹽焗雞、醬油雞、油蔥雞……在廣西,光是一隻雞就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菜式。當然也因為廣西人祭神祭祖的時候用的就是白斬雞。儀式過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了。

【米餅】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米餅,是廣西客家人過年時必備的小吃。主要原料是糯米粉,裡面的餡料有花生,芝麻,白糖等。做做米餅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特製的模具印製,這上面的字都是一些祝福的字,像發,壽,吉,都是表示對新年的一種祝福。


除了吃美食,廣西人民過年還有不少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節日風俗。家族內和鄰里之間相互串門,給前輩拜道賀,大人要給前來拜年的小孩送利市錢。拜年之後,各家持供品到村邊的廟堂祭神,祈禱新年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村寨間有的舉行賽銅鼓,有的幾個村的男女青年相約到河灘或平壩對歌傳情。這一天,除了接待外村來客之外,家族內不互助請吃。當天有的地方忌吃粽粑,認為開粽粑會引起田埂開裂漏水。並最忌爭吵,人人都求和氣、吉利。


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還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劉錫藩《嶺表紀蠻·節令》載:“元旦,提甕汲新水,沿路唱‘牛羊雞豕、六畜魂來’一語。這“新水”,有的地方就叫“伶俐水”或“靈巧水”。壯家女喝伶俐水,為了祈求更加聰明伶俐,新的一年裡找到如意郎君。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這是廣西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一首古諺。打扁擔是過年時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迎春牛”為流傳於廣西靖西縣一帶的古俗。始於元明之際。春牛即土牛,古時用泥土塑制,現為紙紮的春牛。迎春牛表示勸農和開春伊始。這一天,青年男女對唱山歌,問答一年的節氣和農事,向春牛投擲棉子,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們藉此交朋結友,依歌擇配。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桂西一些地區,也世代流傳著舞雞、舞春牛活動,以祈求六畜興旺,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但是最著名的還是要數賓陽炮龍節,賓陽縣炮龍節是每年正月十一舉行,這一天老街上群龍勁舞,鞭炮齊鳴,蔚為壯觀,


有的地區還有“搶頭鴨”的習俗,年初一晚十二點一過,當在人爭先宰殺雞鴨,重煮粽粑,並按規矩祭祀祖先,後逐一祭灶王、門神、豬圈、牛欄等。祭祀完畢即燃放鞭炮。先放鞭炮者即為搶得“頭鴨”,認為搶得“頭鴨”,便會交好運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因為壯族古代崇拜狗的遺俗,大年初一這天,會有青年小夥子抬著用紙糊的狗,走村串寨拜年,而各戶則燒炮竹迎新。


仡佬族的春節有一個“喂樹”的習俗,春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與漢族相同,但有“喂樹”的特殊內容。“喂樹”又被稱為“祭樹”或“拜樹”,起源於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古樹(大樹)崇拜。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的仡佬族,在農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帶著紅紙鞭炮,以親友關係相約上山拜樹。見樹後先鳴鞭炮,然後選擇高大粗壯的古樹燒紙焚香跪拜。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如何過春節?

拜畢給樹“喂”祭品:一人執刀在樹皮上砍3個口子,另一個“喂”些肉飯酒於刀口中,最後用紅紙把刀口封住,給樹除草培土。“喂”飯時針對不同的樹,要對答不同的詞。如對果樹,要說:“餵你飯,結串串;餵你肉,結坨坨”,表示預祝果實累累。“喂”樹之後,人們歡聚宴飲。有些地區在農曆八月十五也捧著牛心和新米飯祭拜寨旁的神樹“菩薩樹”,祈祝豐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