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写毛笔字运笔的要求是中锋铺毫,既要让笔毫在点画中间运行,又要灵活自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四点。

1.逆锋起笔。指起笔时笔锋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做到起笔藏锋。

2.回锋收笔。指写横和竖到尽头要收笔时,将笔略微提起,使笔锋回转。

3.中锋运笔。指行笔时锋尖始终从笔画中间运行,使写出的字笔韵光洁,骨肉匀称,饱满生神。

4.毛笔在蘸墨时,要不断地转动笔杆,使笔毛保持正直,四面吸匀墨汁。

谈起毛笔的运笔,无论是起笔、行笔和收笔,转锋(圆笔)和折锋(方笔),还是提笔和按笔,或者是疾锋和徐锋,都应遵循一个重要法则,这就是中锋运笔,它是中国书法用笔的传统技法,是一切运笔技巧的根本和灵魂。正如清代笪重光在《书筏》中所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啥叫中锋?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说,中锋运笔时,让笔头的中心锋芒(笔心、锋尖)始终在笔画的中心移动,这样墨汁能均匀地从笔锋的两边渗到纸上,四面俱到。写出的笔画充实、圆满,具有立体厚实感,产生“引筋入骨”“玉润珠圆”的效果。

古人常以“如锥画沙”来形容中锋运笔的方法。试想,当一根铁锥在平整的沙面上划过去后,会产生一道中间深凹,两边渐浅的锥槽体形。由于光线作用,深的地方就显得暗,而浅的地方就显得明一些,这种深浅明暗的作用,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这与中锋行笔的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笔锋处吃墨较多而色深,笔锋的两侧相对的吃墨较少而色浅。由于深浅明暗的作用,书写出来笔画的效果必然产生立体感。不妨拿起笔试一试,按中锋运笔方法写一笔画,晾干后从纸背面看,而隐约见到在笔画的中间有一道颜色较深的墨线,这就是中锋运行的路线。

由于中锋运笔写出的字沉着有力,四面势全,所以古人提出要“笔笔中锋”。这就是说,中锋运笔要贯穿运笔的全过程和全部技能技巧中。

要做到中锋行笔,关键在笔直,笔直则锋正,锋正即为中锋。因此初学写字,要注意把笔执正。当然,所谓“笔直”,并非笔管始终垂直于纸面,而是随着笔锋的运行,笔管也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但从笔管运动方向垂直的左右(或前后)两边看,笔管又总是端正的。

从理论上解释中锋的含义并不困难,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要使笔尖经常保持在笔画之中运行,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当笔锋接触纸面时,就自然形成一个偏侧状态,在书写过程中,在不断的笔画交替过程中,笔锋也无时不向偏侧的方向转化。那么怎样才能使笔尖经常保持在笔画的中间运行呢?可以通过不断调整笔锋来实现。具体方法是:通过提笔和按笔的交替运用,利用笔毫的自然弹性,使铺锋后“跌倒”的笔毫迅速“站立起来”(裹锋);通过揉动笔锋(衄笔)和让笔锋与纸面磨擦(挫笔),产生一种“屋漏痕迹”;通过笔锋往往复复的重复运行,来弥补残缺不全的笔画;总之,通过以上这样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动作的协调运用,可以将散乱、纠缠、偏侧的笔锋调整过去,保持笔笔中锋。当然这些运作都是在运笔过程中一刹那间完成的,有时甚至肉眼不能察觉,但只要精通了这些方法,就能保证始终运用中锋行笔,写出饱满有力的笔画。

总之,中锋运笔是笔法的根本,但不是唯一的运笔方法。要使笔画富于变化还必须掌握“偏锋”、“侧锋”等运笔方法。

与中锋互为对应的就是偏锋运笔。所谓偏锋,就是运笔时让笔头的中心锋芒偏向笔画的一侧运行,使笔锋卧倒,像拖地板一样平拖过去。偏锋用得好,写出的笔画锋棱外露,姿态妍丽,富于变化。但用得不好就会导致一边充实一边枯涩偏薄,墨不入纸,笔画显得扁平无力,所以有人主张少用,初学者尤不宜多用。

介于中锋和偏锋之间还有一种运笔方法叫做“侧锋”。有很多人把“侧锋”与“偏锋”混为一谈,是不全面的,“侧锋”虽含有“偏锋”的成份,本质上却是有区别的。

“永字八法”中把“点”称为“侧”法,就包含着以侧取势的意思,“横画须直入笔锋,竖画须横入笔锋”的“逆势切入法”。这其中的“侧入”、“横入”、“直入”、“切入”都是一个意思,即用方笔,像刀切一样侧向入纸。这时笔锋往往形成一偏侧状态,再利用笔锋的自然弹性,和手腕的提按衄挫动作,立即或逐步将这偏侧的笔锋揉入收回到笔画的中心,平铺于纸上,这就是侧锋运笔。方笔在折、钩、捺、挑等折角处的棱角往往就是侧然所产生的效果。也可以这么说,所谓侧锋就是能表现出方笔效果的折锋运笔法。侧锋运笔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偏锋的成份,但其本质上区别就在于:偏锋是一偏到底,而侧锋则是笔锋由偏锋转中锋的过渡;偏锋的笔锋僵卧于纸上平拖过去,而侧锋用笔却卧而能起,让笔锋基本上站立着走的。

中锋、侧锋、偏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锋运笔,笔锋平铺于纸上,写出的笔画圆融;侧锋运笔,笔锋斜铺于纸上,写出的笔画方劲;偏锋运笔,笔锋卧伏于纸上,写出的笔画扁平。侧锋中含有偏锋的成份,通过调锋,最终还要回归到中锋上来。

祝允明行书《归田赋、乐志论》,用笔运转交代清晰,锋芒清晰可见!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 书法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